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海交会

2019-12-26 16:37:41 百科
海交会

海交会

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又称“5·18海交会”,是福建省举办的一年一度大型综合性对台对外经贸活动,是两岸经贸交流的盛会,会期固定安排在每年5月18日开幕。1994年,为进一步最佳化投资环境、推动福州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主持倡导下,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在福州成功举办。1999年起,市委、市政府又将其拓展为“5·18”海交会,有力推动了福州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商务部批准规範展会名称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2008年起,海交会已发展成为由国台办、中国贸促会、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商务部作为支持单位的大型经贸交流大会,加上同期举办的其他配套活动,招商月已成为福州吸纳全球资金、走向国际的金字招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
  • 外文名:The Cross-Strait Fair  For Economy  And Trade (CFET)
  • 简称:海交会
  • 会期:5月18日-5月22日
  • 地点: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海交会

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是福建省举办的一年一度大型综合性对台对外经贸活动,是两岸经贸交流的盛会。海交会又称“5·18”活动,固定安排在每年5月18日开幕,内容涵盖两岸合作、区域协作、商品交易、项目招商、经贸研讨、文化交流等。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以“促进两岸合作、加强经贸交流、展示海峡西岸”为主题。海交会也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每年一南一北两大招商活动之一(南为厦门“9.8”投洽会)。
1994年,习近平在福州国际招商月讲话。1994年,习近平在福州国际招商月讲话。
海交会前身是创办于1994年的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和创办于1999年的海峡两岸科技成果交易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累计接待来自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百个城市的十几万名来宾;累 计签约项目3000多项,契约利用外资近百亿美元;累计接待参展客户和观众约100万人次;累计有近千个重点外商投资项目建成投产。海交会也带动了商贸、服务、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和投资者的欢迎,在海内外客商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海峡”主题

海交会突出“海峡”主题,台资企业参展参会踊跃,是中国大陆与台湾有关方面联手举办的规模盛大的两岸经贸展,也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平台。福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对台经贸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海交会专设台湾馆,邀请台湾有关行业协会联合承办,主要展示台湾本岛电机、电子、机械、建材、农业等产品。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中世贸协会、台湾工业科技研究院、台湾光电技术促进会、台湾信息技术策进会、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台北电脑同业公会等机构先后组织近2000家台资企业参展。台湾馆内还另设金门馆、马祖馆、澎湖馆,以展示金马澎旅游风光、风土人情和特产为主。同时组织在福建以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投资的台资龙头企业参展。每年海交会期间均有近千名台湾政经界知名人士应邀参展参会。

“经贸”主题

海交会突出“经贸”主题,商业配对到位,交易成果显着,参展效果好,成为中国会展业一道倩丽的风景线。海交会每年在境内外重点地区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和投放,与海内外专业展览公司、中介机构合作招展,与国内着名展会对接,联合国内各大中心城市,加大专业客户和採购商邀请力度。从2003年开始,海交会主展与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简称商交会)合併展出,按照“博中有专、专中有博”的办展思路,对展示产品进行细化,海交会设立中心馆和台湾馆,商交会分别设立纺织服装、工艺礼品、食品、家居用品等专业馆。商交会的加盟增强了海交会的商品展示与交易功能,每届展出规模达6万平方米约2000个国际标準展位,每届前往参观、洽谈的客户和观众约达30万人次,累计签订4000多项交易契约,交易总金额达数十亿美元。海交会期间还配套举办两岸经贸合作、跨国公司投资、逆向採购等一系列研讨会、洽谈会、论坛等活动,是展示企业风采、扩大品牌宣传、交流行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谋求发展商机的理想平台。

举办地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新亮点

海交会年年都有新亮点,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主要媒体每年均派出专门报导组参加海交会新闻报导工作,港澳台地区主要媒体和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媒体也对海交会进行广泛报导。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搜狐网等着名网站大量发布海交会信息,与海交会网站进行连结并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1999年:福州国际招商月暨首届“海交会”升格为省政府主办的招商盛会围绕“海峡、科技、内需、友城唱戏”四大主题,首次打出“海峡”牌,成为大陆最早举办的两岸经贸展会之一。
2000年:突出“高新技术招商、海峡招商、网路招商”三大特点。首次引入风险投资机构,举办“风险投资机构与高科技企业项目对接会”。瀋阳、西安、合肥成为本届联办城市。
2001年:升格为省政府主办的招商盛会突出“海峡、科技、旅游”三大主题,特设了台湾电子通讯馆、台湾机电馆和马祖馆。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两马协定”,两岸“三通”率先形成“两马先行”的格局。
2002年:以“海峡、科技、经贸交流”为主题。跨国公司论坛架设起跨国公司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樑。签订了向马祖岛供水协定,实现了大陆首次向台湾地区供水。金门首次组团参会,签订福州到金门办展协定。
2003年: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围绕“海峡、科技、经贸”三大主题,第五届海交会如期顺利举办,被誉为“非常时期的一次非常盛会”。
2004年:闽商大会、恳亲大会、海交会、商交会“四会”联办,“海峡科技成果交易暨经贸洽谈会”更名为“海峡经贸交易会”, 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一个新起点。澎湖地区首次组团参展,实现了“金马澎”三地展会同时亮相“海交会”的盛况。
2005年:举办首届欧盟—海峡西岸经济区商协会领导人会议等专项经贸活动。首次设立了台湾农产品展区。实现台湾水果首次“零关税”直航福州。全省38家开发区参展。
2006年: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中央决策之后的盛会,凸显“海峡”特色和“先行先试”视窗作用: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準入及“零关税”种类和範围;率先恢复和启动两岸渔工劳务合作;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国家政策性银行首次向福建省台资企业、台商投资区发放开发性贷款。
2007年:围绕“投资合作、贸易拓展”两大主题,19种“零关税”台湾农产品首次亮相;福州率先实现了与澎湖地区货运直航常态化;台湾台中六县市首次由地方政府组团参会,海交会参展商首次拓展到台湾本岛。
2008年:坚持“投资合作、贸易拓展”两大主题,榕台经贸首次全方位对接洽谈。共有台湾台北等23个县市参展参会,首次实现基本覆盖台湾全岛;《福州市与台北市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声明》正式签署,这是两岸地方政府签署的第一份协定。
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的盛会,同期举办首届海峡论坛?县市主题日活动。坚持“投资合作、贸易拓展”两大主题,服务于两岸“三通”的海上直航项目和港口物流项目呈投资热点。签订福州与新竹县双向旅游合作协定,签署“闽东北旅游商贸圈合作协定”。
2010年:围绕“对台交流、互利双赢”两大主题,举办首届海峡着作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会,实现海交会首次在台湾岛内直播。经特批允许,福州口岸引进台湾大米,这是大陆首次从台湾引进大米。海西20个城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全部参会。
2011年:围绕“对台交流、互利双赢”两大主题,首次在海峡两岸大型经贸展会上设立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早收清单产品展区,举办ECFA实务研讨会,实现微博即时传播互动。
2012年:首次举办“开放型经济海西发展论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等参会。围绕“对台交流、互利双赢”两大主题,377个“三维”项目有效对接。首次举办“离岛採购行”-马祖採购洽谈会对接专场,特设“台湾个人游”推介展区。海关总署福州原产地管理办公室揭牌,成为大陆首个专门负责管理对台优惠和非优惠贸易原产地管理业务的机构。
2013年海交会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不断提升福州国际招商月平台作用”为主线,立足于节俭办会、注重实效、凸出亮点、体现特色、展示形象,通过举办重点“三维”项目签约仪式、“福州国际招商月20年回顾展”、服务外包峰会、採购洽谈会以及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大开放理念,扩大国际招商力度,加强海峡两岸商品交易、推动“对台交流、互利共赢”,努力打造“立足海西、联结两岸、面向世界”的经贸盛会。

成果

每届海交会均签订一大批外商投资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十四届海交会累计签约外资项目4413项,利用外资306.98亿美元。央企、民企签约项目总投资3266.4亿元人民币。参展海交会专业客商累计10.8万人次,展览面积57.7万平方米,参展观众343万人次。其中,2012年第十四届海交会签约项目共377项,央企19项,总投资746.57亿元;外企140项,利用外资29.37亿美元;民企218项,总投资1122.76亿元。共有近万名海内外客商以及48.9万广大市民参展参会,项目投资、经贸交易、参展人数迭创历史新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