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三合乡(四川省荥经县三合镇)

2019-07-10 15:02:54 百科
三合乡(四川省荥经县三合镇)

三合乡(四川省荥经县三合镇)

三合镇位于荥经县城西部边沿地区,海拔1200米以上,乡政府驻地飞水坝,海拔1242米,距县城51公里。东与新建乡、新庙乡接壤,南与汉源县三交乡毗邻,西与泸定县兴隆乡连界,北与天全县两路乡相接,幅员面积332平方公里,辖双林、建政、楠林、保民四个行政村,22个社,农户891户,总人口2503人。该乡以灾后重建为重点,大力发展养蜂产业、生态种养殖业,以牛背山景区开发为契机,以“三合乡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协会为依託,打造“三合腊肉”、“三合蜂蜜”绿色农产品品牌。三合乡已于2017年3月撤乡设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三合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
  • 政府驻地:飞水坝
  • 电话区号:0835
  • 邮政区码:625200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
  • 面积:278平方公里
  • 人口:2503人
  • 着名景点:牛背山
  • 车牌代码:川T

历史沿革

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紫眼番人四姓归属(即王、高、李、杨姓)。
清顺治17年(1660年),三合乡境属钦紫眼沟,钦仁乡。
民国初年至24年(1935年),乡境属荥经县北区,上杨姓坝。
民国25年(1936年),乡境属新庙连保。
民国29年(1940年),属新庙乡第三、四、五保。
1950年,仍属新庙乡第三、四、五保,同年9月成立保农协会。
1951年4月,把新庙乡第三、四、五保划出,建三合乡人民政府。
1956年,改三合乡人民政府为三合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建立三合乡人民公社。
1983年,复改三合乡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2014年,三合乡辖保民、楠林、建政、双林四个村,22个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合乡位于东经102°53′31″~103°53′32″,北纬29°53′48″~29°55′50″。地处四川省西部,雅安市西南部,荥经县西部,东与新庙乡、新建乡接壤,东南与新庙乡为邻,南与雅安市汉源县三交乡毗邻,西与甘孜州泸定县兴隆乡连界,北与雅安市天全县两路乡相接。人民政府驻楠林村飞水坝,距荥经县城51千米。
三合乡

地形地貌

三合乡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荥经县最高点野牛山海拔3666米,最低点在五马溪海拔1100米。境内大部分为高山丘陵。

水文

三合乡境内属荥河上游,由西向东,入青衣江,主要分支流有代黄沟24千米、茶河16千米、冷水河8千米,呈树状分布。

气候

三合乡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冬春以西风带天气系统影响为主,乾燥而寒冷,夏季以副热带天气系统影响为主,温暖而湿润。春秋季以上述两系统交替影响,因而气候变化较大,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气温11.7℃,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29.8℃(2011年12月25日);7月平均气温23.7℃,极端最高气温25.6℃(2011年6月16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0.3℃。生长期年平均206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长205天,最短1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951小时,年总辐射105.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天(一般为2月30日~10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1516.1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027.9mm,极端年最大降水量1752.3毫米(2008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843.6毫米(1988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4年,三合乡有耕地面积3338亩,人均1.42亩,林地面积15.26万亩。

农业资源

2014年,三合乡粮食作物以玉米、杂粮、洋芋为主。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

植物资源

三合乡有寒带亚高山灌丛、草木区分布在林线以上的亚高山地带(海拔3100米-3666米),以耐旱耐寒的灌木和草本为主,尤以冷箭竹、小叶杜鹃、山桧拍、莎草、石松、苔藓最为常见。主要树种有铁杉、云杉、冷杉、栎树、红烨、姜朴、枫树、拷、栎、桦、拎木、械、樟及野核桃等。常见植物种类为柳杉、穗序鹅掌柴、杉木、漆树、五角枫、灯台树、水麻、鸢尾、荨麻、顶芽狗脊蕨等。

动物资源

三合乡常见动物种类主要有野猪、果子狸、黑线姬鼠、岩斑鸠、大杜鹃、小云雀、白鹡鸰、喜鹊、大嘴乌鸦、画眉、麻雀、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泽蛙、乌梢蛇、赤链蛇、王锦蛇等;代黄沟鱼类数量和种类均很少,仅在水量较大地区偶见鲤、鲫、黄石爬鮡等幼鱼。项目地植被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物种,除鸢和雀鹰外,无其它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三合乡总人口249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人。另有流动人口487人。总人口中,男性1356人,占54.3%;女性1141人,占45.7%;14岁以下297人,占11.89%;15~64岁36261人,占55.14%;65岁以上277人,占11.09%。出生率8‰,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2.5‰。

民族

2011年,三合乡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475人,占99.12%;藏族14人,占总人口的0.56%;彝族7人,占总人口的0.28%;傈僳族1人,占总人口的0.04%。

经济

综述

201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6127吨,预计实现人均增收603元,同比增长7%;完成招商引资4800万元,超额完成计画数的20%,完成招商引资储备项目3个。

第一产业

2011年,三合乡农业总产值3633.79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2011年生产粮食4.3万吨,2011年,全年粮食生产1730吨;其中,水稻种植450亩,收成91吨,种植玉米2593亩,收成692吨;种植马铃薯3072亩,收成573吨;种植小麦524亩,收成67吨;种植油菜606亩,收成18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全乡生猪存栏3182头,能繁母猪存栏61头,产仔183头;耕牛存栏1105头,羊存栏460只;家禽存栏7000只。

第二产业

2011年,三合乡工业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产值7686.544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27%。拥有电力企业32家、矿山企业15家、冼选和载能企业7家,职工12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

第三产业

2011年,三合乡共有商业网点5个,职工13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6.7万元。2011年财政总收入181.241520万元,比上年增长8.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有幼儿、国小1所,在校学生162人,专任教师11人,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国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2万元,比上年增长25.6%。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2%,比上年增长8%。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有乡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处,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15余万册。有学校体育操场1个。5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有无线卫星接收电视用户881户,入户率98.8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有床位17张;固定资产总值2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名,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4万人次。4个村村民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57人,参保率达96.72%。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人,支出0.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长3.6%;医疗救助3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2人次,共支出1.21万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9人,支出20.076万元,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20.31%。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720人,参保率达30.65%。

风景名胜

牛背山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与泸定县交界,属二郎山分支,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3600米,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牛背山海拔3660米左右,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它获得360度全方位“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和绝佳摄影圣地的美称。

名优特产

三合蜂蜜

三合蜂蜜产自牛背山下,植被茂盛,原始森林、天然林占70%以上,各种植物和高山药花随季节变化次第开放,三合蜂蜜酒由中蜂自然采酿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葡萄糖、胺基酸、蛋白质及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现代医学证明蜂蜜还能益寿延年,养颜防衰。

三合腊肉

三合腊肉是以高山生态玉米、豆类等农家粮食饲养出的粮食猪加工而成,对农户熏制的生态腊肉进行烧皮、切割、真空塑封包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