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镇隶属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国土面积227.7平方公里,总人口58072人。下辖4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219个村民小组。
交通有夏蓉高速、321国道与外界相通,连线贵阳、都匀、榕江、独山、荔波等地。自然有保持原始生态特徵的有尧人山国家3A级森林公园和神奇莫测的姑鲁产蛋崖等自然旅游资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三合镇
- 别名:三都、三脚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 下辖地区:4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
- 电话区号:0854
- 邮政区码:558100
- 地理位置:位于贵州黔南
- 面积:309.35平方公里
- 人口:58072人
- 方言:水语、三都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姑鲁产蛋崖、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
- 机场:都匀机场、荔波机场、龙洞堡国际机场
- 火车站:三都县站
- 车牌代码:贵J
- 状态:已经撤销
- 少数民族:水族、苗族、布依族、瑶族
- 着名景点:白泥洞
历史沿革
2014年8月三都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三合街道由原三合镇、拉揽乡、水龙乡祥寨村、伟寨村合併组建而成。
行政区划
三合街道办事处下辖4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219个村民小组。辖原三合镇同心村、联合村、行偿村、晨光村、猴场村、巫塘村、中纳村、牛场村、龙台村、姑挂村、中乐村、夭寨村、苗龙村、下排正村、上排正村、排招村、排偷村17个行政村和辖小河社区、都柳江社区、尧人山社区、凤凰社区4个居委会;辖原拉揽乡来楼村、高寨村、拉揽村、排烧村、懂术村5个行政村;辖原水龙乡祥寨村、伟寨村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合镇位于三都县中北部,面积309.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平方公里,其中拉揽片区3.28平方公里;三合片区17.82平方公里。

气候
三合镇地处都柳江中上流,镇属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强烈,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温度18.1℃,无霜期长330天,年降雨量1380mm,森林覆盖率为48.72%。
地形地貌
境内属中低山、低山河谷盆地,周围群山环绕,中间为小盆地地形,东部为中低山,山峦重叠,极小成片坝子,海拔在700-910米之间。西部为低山,海拔450-600米之间,境内最高海拔在东部排偷村党相坡海拔1365米,最低海拔在三合村都柳江出水口海拔385米。
人口
2014年末总人口数55962人,其中常住人口58072人。少数民族42050人,主要有水族、苗族、布依族、瑶族等。
经济
2014年底三合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021元;拉揽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3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

三合街道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的特点,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确立以城郊农业为主,多种作物并存的格局。近年来已形成大蒜、番茄、早玉米、茄子、莴笋等无公害早熟蔬菜基地,成为县城居民日常蔬菜的主要供应地,其中莴笋出口加拿大。经济作物以甜茶、杨梅、柑桔、碰柑、脐橙和葡萄为主,其中甜茶远销日本、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和地区,成为全县创外汇产业。
三合街道的特色农业有两宝。一是 “颊齿余香三日长,一家煮肉四邻香”的巫不香猪。二是“脆嫩甘甜,香沁心脾”的拉揽水晶葡萄。它们以产地山清水秀、纯净无污染、风味独特的特点,在市场上倍受关注,迅速成为街道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2014年三合街道香猪出栏量为10000头,产量58吨,销售收入230万元。葡萄种植面积1300亩,盛产期平均亩产量1500公斤,总产量160万公斤。销售收入350万元。
交通运输
三合街道是一个交通便捷、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的城中城。交通有夏蓉高速、321国道与外界相通,连线贵阳、都匀、榕江、独山、荔波等地;水文有都柳江贯穿境内,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小水电;自然有保持原始生态特徵的有尧人山国家3A级森林公园和神奇莫测的姑鲁产蛋崖等自然旅游资源。

社会事业
1.文化工作。一是凤凰社区新增一个广场舞体育协会;二是各村、社区开展农村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排练厅对外服务民众活动;三是积极参加县里组织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2.教育工作。一是开展法制教育讲座7次;二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全街道适龄儿童入学率99.6%,国中入学率97.4%。
3.卫生服务工作。一是投入15万元对街道辖区内山井湾等路段破损路面进行重新硬化;二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条件及设备整体升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全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序开展,2014年度新农合参合资金为231.616万元,参合人数为10567户33088人。
4.交通运输工作。途经县——镇主干道的村(社区)有15个,村级公路通达的村有13个。路面等级较好,可3车同行的有15个村(社区);其余13个村均为路面宽4.5米左右的脚踏车道或双车道。
2014年底,我街道共拓建上排正、排招、排偷、夭寨、行偿、伟寨、祥寨等村通村通组油路25.2公里。组织实施 “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完成14.3公里,总投资285万元。
5.水利工作。一是水利基础设施资金投入266万元,完成联合村1、2组人畜饮水工程和苗龙片区葡萄地蓄水小水窖126个,出水量1000立方米;二是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10亩。
风景名胜
三合街道结合自身情况,从科学性、实用性和长效性出发,不断研究、提炼,出台了一套适合三合街情、适合三合发展,极具三合特色的《“六美工程”实施意见》。该“意见”的实施让三合街道计画在2018年建成一个“城区格局美、民族旅游美、乡村环境美、现代农业美、民众生活美、干部形象美”的最美街道。
一是以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为着力点,按照扩南连北、提质扩容的要求,突出三合民族文化特色,对三合小城镇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制定有足够发展空间、功能布局合理、公共服务完善、民族风格浓郁的城镇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破解外在形象差难题,塑造城镇格局美;二是以立足民族文化产业聚集为着力点,按照“大旅游、大文化”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和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园区,形成民族文化要素的聚集,以水族民族文化,将少数民族文化论坛研究等引入园区建设,切实形成以水族文化的性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度结合后,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大旅游、大文化”格局。破解旅游产业辐射带动不大不强的难题,塑造民族旅游美;三是以争取项目投入为着力点,按照“一环两点一线”(即以白家寨至拉揽的环形通村路为轴线的自然风光观光旅游走廊、以苗龙为轴线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走廊、分别姑鲁——湾滩——拉揽的综合观光旅游片区)的旅游发展布局,布置好果旅结合、蔬旅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将水晶葡萄文化注入到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破解基础设施弱难题,塑造乡村环境美;四是以健全示範联动机制为着力点,打造三合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以村为单位,描绘 “一村一品”的规划蓝图。破解民众增收慢难题,塑造现代农业美;五是以提升民众整体素质为着力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开展文明和谐新家园创建活动,倡导新生活新风尚,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改善民众生活环境。破解文明程度低难题,塑造民众生活美;六是以强化作风建设为着力点,带动良好的干部作风。破解工作效能低难题,塑造干部形象美。
地图信息
地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