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三合镇(青海平安区三合镇)

2019-06-26 00:13:07 百科
三合镇(青海平安区三合镇)

三合镇(青海平安区三合镇)

三合镇隶属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区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总人口11427人(2017),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回族等。总面积148.0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三合镇
  • 外文名称:San he town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青海省海东市
  • 下辖地区:辖1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
  • 政府驻地:三合村
  • 电话区号:0972
  • 邮政区码:810699
  • 地理位置:平安区西南
  • 面积:148.07平方千米 
  • 人口:11427人(2017) 
  •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 着名景点:夏群国家森林公园
  • 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
  • 火车站:平安站
  • 车牌代码:青B
  • 少数民族:藏族、回族

历史沿革

1949年沿旧制设高强乡,1953年改为三合乡,1958年成立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复归湟中县,1978年划归平安县,1984年改称三合乡。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覆:撤销三合乡,设立三合镇。
2006年8月,撤销寺台乡,併入三合镇。
原【寺台乡】平安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1千米。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农牧结合,以农为主。景点有宗喀巴落髮皈依的夏宗寺,寺台石窟寺。1949年沿旧制属高强乡辖地(后改三合乡),1953年从三合乡析置寺台乡,1958年併入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1978年划归平安县,1980年由三合公社析置寺台公社,1984年改寺台乡。1996年,面积89.8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以汉族为多,还有藏族;辖仲家、新安、湾子、寺台、翻身、庄廓、窑洞、邦业隆、瓦窑台9个行政村。2001年,驻寺台,辖仲家、新安、湾子、翻身、寺台、庄廓、窑洞、帮业隆、瓦窑台9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三合镇下辖1个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
居委会:三合镇居委会
行政村:三合村、骆驼堡村、东崖头村、西崖头村、冰岭山村、祁新庄村、张其寨村、条岭村、索尔乾村、寺台村、新安村、湾子村、仲家村、翻身村、庄廓村、窑洞村、邦业隆村、瓦窑台村。

地理环境

三合镇位于青海省平安区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16千米,区域总面积148.07平方千米。

人口

全镇总人口11427人(2017),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回等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493元。依託750输电线路工程和古瓦公路修建工程,截止2016年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6578人(次),其中省内5961人(次),省外612人(次),国外5人,劳务总收入达到了1851.91万元。

第一产业

全镇农业生产以调优调特、顺天应市为基本思路,2007年,特色农作物种植达到了23470亩,油菜种植面积6541亩,其中杂交油菜制种达到了2172亩,药材650亩,洋芋3300 亩,冬小麦1800亩。

第二产业

全镇共发展乡镇企业24家,除三合碳化硅厂外,有砖瓦厂2家,木材加工厂10家(其中在小峡古城崖、石家营2家),藏毯加工厂6家。

第三产业

全镇旅游业主要以峡群休闲茶园和冰岭山藏式旅游业为主,增加农民收入。

社会事业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基本完成了投资2000余万元的古瓦公路三合段;完成了投资100多万元的窑洞、邦业隆、翻身、寺台、西村五村的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投资30多万元的三合、西村、寺台、翻身、窑洞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修建;建成沼气池102座;完成湾子村、索尔乾整体推进项目和骆驼堡仔猪繁育项目。
2016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平安区第一个精準扶贫易地搬迁安置区(一期工程)6栋楼房圆满落成。由此192户贫困民众将告别穷山僻壤,进镇上楼,喜迁新居。“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从来没想过能住上楼房。”三合镇窑洞村村民段林宝和村民们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讚不绝口。
近年来,平安区把实施扶贫易地搬迁工程作为彻底解决贫困民众脱贫致富、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重要举措,先后在洪水泉、古城、三合6个乡镇的16个村中实施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合镇翻身、邦业隆、窑洞、索尔乾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长期以来,这里的民众无法摆脱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年轻人娶媳妇难、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难、农户住房困难等“六难问题”的困扰,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里的民众脱贫致富问题,平安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徵求民众意愿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措施,积极探索精準扶贫易地搬迁新模式,对上述4个村贫困户採取“进镇上楼”方式,统一规划建设扶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农户411户,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管理有序、居住舒适的幸福家园交给了山区贫困民众,同时,对安置区实行社区化管理,让山区贫困民众和城里人一样住进了楼房。

风景名胜

夏宗寺位于三合镇瓦窑台村,始建于元朝,具有1600多年历史,距县城25公里,与我省兴海县的赛宗寺、尖扎县的南宗寺、乐都县的羊宗寺同称为“安多四寺”。元代末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此落髮皈依,该寺是历代高僧静修的圣地,历史上有多位僧人在此修行。夏宗寺原来的主要建筑有经堂寺、噶玛寺、汝贝多杰堂、八挂楼、笨康等,最兴盛时期建筑房屋有400多间,僧人40多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