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省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土地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山东省东营市
- 行政区类别:市
- 所属地区:山东省
- 政府驻地:东营区
- 电话区号:0546
- 邮政区码:257000
- 地理位置:山东省北部
- 面积:7923平方公里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车牌代码:鲁E
历史沿革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三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境内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从此,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油田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称“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在此设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但无行政辖区,只组建和统辖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档案批覆了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霑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75号档案批覆了山东省政府请示,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

行政区域
建市初,全市划为东营、牛庄、河口3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3个镇、55个人民公社,1780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撤队改村。1987年6月,牛庄区与东营区合併为东营区。此后多次进行乡镇规模调整,撤、并了一些乡镇。至2013年底,全市有5个县区,26个乡镇(23个镇、3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东营区有6街道4镇(文汇街道、黄河路街道、东城街道、辛店街道、胜利街道、胜园街道,牛庄镇、六户镇、史口镇、龙居镇),有居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委员会201个;河口区有2街道4镇(河口街道、六合街道,义和镇、仙河镇、孤岛镇、新户镇),有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178个;广饶县辖7个镇( 大王镇、稻庄镇、李鹊镇、丁庄镇、花官镇、大码头镇、陈官镇)、2个街道办事处(广饶街道办事处、乐安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和8个居民委员会。;垦利县有2街道5镇(垦利街道、兴隆街道,胜坨镇、郝家镇、永安镇、黄河口镇、董集镇),有居民委员会13个,村民委员会333个;利津县有2街道4镇2乡(利津街道、凤凰城街道,北宋镇、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明集乡、刁口乡),有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512个。至年底,全市有162个居民委员会,1781个村民委员会。
自然环境
地质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霑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
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气候
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徵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颱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乾冷,寒风频吹,多刮北风、西北风,雨雪稀少。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乾热风、大风、冰雹、乾旱、涝灾、风暴潮灾等。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2014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4.5℃,比常年偏高1.3℃;年平均降水量357.8毫米;日照时数2380.0小时,比常年偏少259.4小时。全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受雾霾和阴雨(雪)影响,日照时数略显不足;春季气温偏高且变化平稳,降水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前中期降水持续偏少,后期降水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高温、乾热风、大雾等天气时有发生;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高温、乾旱等天气时有发生;秋季气温偏高,降水正常略多,受阴雨和雾霾等影响,大部时段光照条件偏差;年末(12月)气温基本正常,雨雪稀少,光照条件充沛。
2014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4.5℃,比常年偏高1.3℃;年平均降水量357.8毫米;日照时数2380.0小时,比常年偏少259.4小时。全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受雾霾和阴雨(雪)影响,日照时数略显不足;春季气温偏高且变化平稳,降水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前中期降水持续偏少,后期降水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高温、乾热风、大雾等天气时有发生;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高温、乾旱等天气时有发生;秋季气温偏高,降水正常略多,受阴雨和雾霾等影响,大部时段光照条件偏差;年末(12月)气温基本正常,雨雪稀少,光照条件充沛。

土壤
全市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区域,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4%左右,是全市粮棉菜高产稳产区。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南褐土区的低洼处,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6%,适种小麦、玉米、高粱等浅根作物,在农业上是较有潜力的土壤类型。潮土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9%,是全市主要的耕种土壤,经耕作改良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盐土在近海呈带状分布,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6%,自然植被有芦苇、黄须菜、茅草、蒿子等,以开发水、牧养殖(植)为主。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利津、垦利老稻区,占土壤总面积的0.2%,经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备了幼年水稻土的特徵。
水文
东营市建成国家基本水文站2处,雨量站57处,水位站9处,蒸发站1处,地下水监测井18眼,墒情监测站5处,省级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5处、城市重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站1处、入河排污口监测点30处。全市19处区域水资源监测站、17处水文站以及1处市级水文巡测基地及水环境监测中心在规划建设中。
雨情。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357.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34.8%,比2013年偏少48.9%。汛前全市平均降水量77.4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1.3%,比2013年偏少29.5%;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241.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1.1%,比2013年偏少56.9%。汛后全市平均降水量39.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24.3%,比2013年偏多25.2%。2014年各县区平均降水量垦利县最大,为397.1毫米;利津县最小,为319.6毫米;其他县区降水量在332.1~381.5毫米之间;最大点降水量为东营区西营雨量站449.0毫米;最小点降水量为垦利县皇殿雨量站267.5毫米。
雨情。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357.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34.8%,比2013年偏少48.9%。汛前全市平均降水量77.4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1.3%,比2013年偏少29.5%;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241.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1.1%,比2013年偏少56.9%。汛后全市平均降水量39.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24.3%,比2013年偏多25.2%。2014年各县区平均降水量垦利县最大,为397.1毫米;利津县最小,为319.6毫米;其他县区降水量在332.1~381.5毫米之间;最大点降水量为东营区西营雨量站449.0毫米;最小点降水量为垦利县皇殿雨量站267.5毫米。
地下水动态。全市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引水灌溉和工农业开採等因素影响。2014年全市地下水位总体趋势:1~5月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平均水位呈上升趋势;6月1日全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5.18米,地下水平均水位较年初上升0.57米;汛期(6~9月份)降水分布不均且较常年明显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汛末较6月1日地下水平均水位下降0.07米;汛后至年末,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平均水位呈下降状态,年末较汛末地下水平均水位下降0.06米。
入河排污。据实测统计,2014年东营市主要入河排污口污水入河量为8825.88万立方米,COD年入河量4903.15吨,BOD年入河量703.67吨,氨氮年入河量220.12吨,挥发酚年入河量0.88吨,总磷年入河量51.15吨,总氮年入河量2889.63吨。其中进入功能区的量分别为:污水入河量8473.72万立方米,COD4778.07吨,BOD671.77吨,氨氮210.53吨,挥发酚0.87吨,总磷37.38吨,总氮2804.40吨。
河流水系
全市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40条,其中跨市河流18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30条,其中跨市河流16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7条,其中跨市河流7条;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2条,其中跨市河流2条。
东营市区域内有三大水系,即黄河水系、海河流域徒骇马颊河水系、淮河流域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水系。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乾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等20条河流,市境内总长度625.09公里,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徒骇马颊河水系,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等10条河流,市境内总长度351.6公里,流域面积2192.7平方公里。2014年东营市是枯水年,境内各河道全年处于保水抗旱状态。
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2~2010年实测资料,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14.7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61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乾河;年均输沙量7.89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
20世纪90年代,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调控和沿线引水管治力度,黄河再未出现断流。2014年,黄河利津站来水114.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减少62.6%,来沙0.305亿吨,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5.8%。
黄河以南的小清河、支脉河是境内除黄河之外最大的两条河流,也是重要的水源地,为广饶县、东营区抗旱除涝保丰产发挥着重要作用。支脉河王营水文站6月1日6时水位1.61米,流量37.4立方米/秒;7月1日6时水位1.22米,流量15.3立方米/秒;8月1日6时水位1.53米,流量32.7立方米/秒;9月1日6时水位1.55米,流量33.7立方米/秒;10月1日6时水位1.16米,流量12.6立方米/秒。小清河石村水文站6月1日6时水位2.46米,流量24.0立方米/秒;7月1日6时水位2.55米,流量22.0立方米/秒;8月1日6时水位2.23米,流量20.0立方米/秒;9月1日6时水位4.00米,流量0立方米/秒(下游关闸);10月1日6时水位2.72米,流量12.0立方米/秒。
东营市区域内有三大水系,即黄河水系、海河流域徒骇马颊河水系、淮河流域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水系。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乾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等20条河流,市境内总长度625.09公里,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徒骇马颊河水系,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等10条河流,市境内总长度351.6公里,流域面积2192.7平方公里。2014年东营市是枯水年,境内各河道全年处于保水抗旱状态。
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2~2010年实测资料,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14.7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61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乾河;年均输沙量7.89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
20世纪90年代,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调控和沿线引水管治力度,黄河再未出现断流。2014年,黄河利津站来水114.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减少62.6%,来沙0.305亿吨,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5.8%。
黄河以南的小清河、支脉河是境内除黄河之外最大的两条河流,也是重要的水源地,为广饶县、东营区抗旱除涝保丰产发挥着重要作用。支脉河王营水文站6月1日6时水位1.61米,流量37.4立方米/秒;7月1日6时水位1.22米,流量15.3立方米/秒;8月1日6时水位1.53米,流量32.7立方米/秒;9月1日6时水位1.55米,流量33.7立方米/秒;10月1日6时水位1.16米,流量12.6立方米/秒。小清河石村水文站6月1日6时水位2.46米,流量24.0立方米/秒;7月1日6时水位2.55米,流量22.0立方米/秒;8月1日6时水位2.23米,流量20.0立方米/秒;9月1日6时水位4.00米,流量0立方米/秒(下游关闸);10月1日6时水位2.72米,流量12.0立方米/秒。
海域
东营市海岸线东南起小清河向广饶一侧,西北至顺江沟向河口区一侧,全长413公里。“0”米至岸线滩涂面积10.19万公顷。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冬季沿岸有2~3个月冰期,海水流冰範围为0~5海里,盐度在35‰左右;春季海水温度为12℃~20℃,盐度多为22‰~31‰;夏季海水温度为24℃~28℃,盐度为21‰~30‰;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米,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米。易发生风暴潮灾。风暴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半年发生的次数明显多于夏半年,秋冬交替时节发生风暴潮的频率最大。近海在黄河及其他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236.49万亩,人均占有土地6.54亩。其中,农用地面积637.7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1.58%;建设用地面积202.3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37%;未利用地面积396.38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05%。1855~1985年,黄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陆3~4万亩;1985年后,因黄河来水量减少,造陆速度趋缓。
水资源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0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21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较低。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0.8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其北为鹹水区。黄河是境内主要客水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4.7亿立方米,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近年东营市儘可能多引、多蓄黄河水,年均引水量10亿立方米左右,2014年引黄河水11.8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引28%,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小清河东营境内河长34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径流量7.7亿立方米;支脉河境内河长68.2公里,流域面积15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流量2.82亿立方米。
2014年,东营市总供水量9235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2078万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7980万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2296万立方米。
2014年,东营市总供水量9235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2078万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7980万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2296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滷水、煤、地热、黏土、贝壳等。胜利油田已找到不同类型油气田81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4.08亿吨。2014年,在东部探区发现第81个油田——三合村油田,实现连续6年每年发现一个新油田。东营区域地下滷水储量11.89亿立方米,深层盐矿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地带,探明岩盐资源量1097亿吨。2014年,全市加快岩盐探矿权公开出让进程,完成徵收矿产资源补偿费8.06亿元。煤的发育面积约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广饶县东北部、河口区西部,探明煤资源量61.8亿吨。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分布面积约5655平方公里,探明地下热水资源量3447亿立方米,是全省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近年全市年开採量约为660万立方米。2014年,市矿产资源储备与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全市4个地热探矿权,总勘查面积397.67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
农作物品种数百个,木本植物44科、79属、179种(含变种),其中用材树种主要有刺槐、毛白杨、旱柳、国槐、白榆等,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枣等;草场类植物有35科、84属、93种;中草药类植物300余种,其中有採集价值的近70种;有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畜禽类约11科20余种40多个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家兔等。境内有各种鸟类367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21%,有候鸟271种。鸟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鹳、丹顶鹤、大鸨、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遗鸥、东方白鹳、黑鹳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灰鹤、白枕鹤、黑脸琵鹭等51种,每年迁徙路过的鸟类有600多万只。水生动物有641种,其中有淡水鱼类108种、海洋鱼类85种;主要经济鱼品种有草鱼、刀鲚、鲫鱼、鲤鱼、鲈鱼、刀鱼等。
经济建设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9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345.0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961.4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3.6:69.5:26.9调整为3.6:68.4:28.0。人均生产总值163982元,增长9.4%。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5%,消费品价格上升1.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升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4.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 9998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0%,低于2.4%的全年控制目标。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32万户,比上年增长21.8%;注册资本(金)2400.58亿元,增长29.7%;户均注册资本(金)232.66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2.94万户,增长25.9%;注册资本(金)2296.21亿元,增长29.3%;户均注册资本(金)780.54万元。全年新增各类企业6496家,比上年增长81.7%。其中,新增私营企业6360家,增长90.9%。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5%,消费品价格上升1.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升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4.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 9998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0%,低于2.4%的全年控制目标。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32万户,比上年增长21.8%;注册资本(金)2400.58亿元,增长29.7%;户均注册资本(金)232.66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2.94万户,增长25.9%;注册资本(金)2296.21亿元,增长29.3%;户均注册资本(金)780.54万元。全年新增各类企业6496家,比上年增长81.7%。其中,新增私营企业6360家,增长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