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铜仁

2019-10-02 08:03:02 百科
铜仁

铜仁

铜仁市,贵州省辖地级市,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北与重庆市接壤,是连线中南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

全市辖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14年4月,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40.60万,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

铜仁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源地,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範区,是民族团结进步示範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铜仁市
  • 外文名称:Tongren City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 下辖地区:辖2个市辖区、4个县、4个自治县
  • 政府驻地:碧江区
  • 电话区号:0856
  • 邮政区码:554300
  • 地理位置:贵州省东北部
  • 面积:18003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人口314.07万人(2016年) 
  • 方言:黔东北方言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梵净山、石阡温泉、大明边城、苗王城、九龙洞、周逸群故居等
  • 机场:铜仁凤凰机场
  • 火车站:铜仁站、铜仁南站
  • 车牌代码:贵D
  • 市花、市树:紫薇花、桂花树
  • 特产:梵净山翠峰茶、铜仁珍珠花生等
  • 高等院校: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
  • 文化名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
  • GDP:856.97亿元(2016年) 
  • 人口密度:237人/平方公里
  • 行政代码:520600
  • 市委书记:陈昌旭 
  • 市长:陈少荣 

建制沿革

铜仁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秦代为黔中郡腹部地区。
汉时改隶武陵郡,蜀汉时始有县治。
唐置万安县,后改常丰县,分属思州、锦州、黔州。
宋末元初设思州、思南两宣慰司。
铜仁原名铜人,相传元朝时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元代设定“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明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均隶属于由此而设定的贵州布政使司。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废乌罗府,其大部併入铜仁府。铜仁由此得名。
清代铜仁建置无变化。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铜仁县(治所今江口县)併入铜仁府(治所今铜仁市)。
民国2年(1913年)改铜仁府为铜仁县(治所今铜仁市);同时,改思南府为思南县,改石阡府为石阡县,改松桃直隶厅为松桃县。另外,恢复原铜仁县(治所今江口县)改名江口县,安化县改名德江县,以原思南府沿河佑溪吏目驻地设沿河县,以原铜仁府省溪吏目设省溪县(今万山特区)。玉屏县、印江县建置不变。
民国3年(1914年)以原铜仁县正大营县丞驻地设正大营分县,隶属松桃县兼管;以原四十八溪主薄驻地设四十八溪(今甘龙口)分县,隶属松挑县兼管。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6月,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核准,在贵州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思南,辖思南、德江、印江、沿河、石阡等县,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松挑、玉屏、省溪等县。
民国25年(1936年)1月,正大营分县併入铜仁县,甘龙口分县併入松桃县。同年3月,全省缩编为8个督察区,第六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松桃、玉屏、石歼、省溪、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后坪(治所今沿河县后坪乡)13县。
民国26年(1937年)11月,督察区重新设定,德江、后坪2县划属第五督察区(治所今遵义市),其余9县隶属第一督察区(治所今镇远县)。
民国30年(1941年)撤省溪县,辖地分别併入铜仁、玉屏2县;撒后坪县,辖地分别併入沿河、务川2县。
民国32年(1943年)2月,全省改设6个行政督察区。第六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玉屏、松桃、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
1950年1月12日,铜仁地区全境解放,当年设铜仁专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县,辖铜仁、玉屏、松挑、江口、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
1952年,四川省秀山县九江乡划归贵州省松桃县。
1956年9月撤销松桃县,设立松桃苗族自治县。1958年12月撤销玉屏、江口二县,併入铜仁县。1961年8月恢复玉屏、江口两县。
1966年12月设立万山特区,1968年9月撤销,1970年8月恢复万山特区。
1979年1月撤销铜仁地区革命委员会正式设立铜仁地区行政公署(筒称行署),作为贵州省人民政府行政派出机关的现行建制。
1983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玉屏县建立玉屏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86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沿河县,设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87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撒销铜仁县,设立铜仁市,原行政区域不变。
1984年1月将人民公社改为乡,通过建乡建镇调整,全区乡级行政区划分60个区。
1987年新建民族乡79个,乡级建制为60个区,10个区级镇,区(镇)下辖315个乡、22个乡级镇,83个民族乡。
1991年全区通过“建并撤”并报经省人民政府批覆,自此开始建置为39个乡、56个民族乡、6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2011年10月22日,撤消铜仁地区设地级铜仁市,撤消原县级铜仁市设碧江区,以原县级铜仁市行政区域为新的碧江区行政区域;撤消万山特区,设铜仁市万山区。
铜仁市人民政府地图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铜仁市辖碧江、万山区2区,江口、石阡、思南、德江、玉屏、印江、松桃、沿河8县。下设169个乡镇(含办事处),175个居委会、2699个村委会。市政府驻碧江区花果山中路8号。
县/区总面积(k㎡)邮政编码政府驻地
碧江区
1057
554300
环北街道
万山区
842
554200
万山镇
江口县
1868.9
554400
双江街道
石阡县
2137
555100
汤山镇
思南县
2230.5
565100
思唐街道
德江县
2072
565200
玉水街道
玉屏县
517
554000
平溪镇
松桃县
3400
554100
蓼皋镇
沿河县
2468.8
565300
和平镇
印江县
1969
555200
峨岭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介于东经107°45'—109°30'、北纬27°07'—29°05'之间,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

地形

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在远离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洼地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7.8%,其次是丘陵占28.3%,坝子及其它地貌面积仅占3.9%。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其次为高中山和河谷盆地本区地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构造控制,褶皱轴及断裂线的走向多为北北东或北东向,因而不同时代或不同性质的岩层大致以北北东或北东向相间排列,致使地貌分布也成北北东向排列的格局-根据地貌类型及组合在空间上的差异,将全区地貌划分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

气候

铜仁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明显,气候的垂直差异显着。年日照时数1044.7—1266.2小时,年平均气温13.5-17.6℃,日均温>10℃的初日在3月下旬初,终日为11月下旬初,间隔250天,积温5300℃。年平均降水量1110-1410毫米,无霜期275—317天,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山间、河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徵。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润物宜人。

水文

铜仁市境内水流属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其中沅江水系流域面积6879平方公里,占38.2%;乌江水系流域面积11124平方公里,占6.8%。境内河流均属山区雨源型,由降水补给形成地表径流。
境内河流按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共有229条,其中,20平方公里—99平方公里的172条,100平方公里—499平方公里的42条,500平方公里999平方公里的7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条。在229条河流中,境内长度在5公里9.9公里的58条,10公里及以上的71条,其中,10公里50公里长的156条,51公里—100公里的10条,101公里—200公里的4条,201公里以上的1条全地区河流10公里以上的总长度为4389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河网密度为24.35公里,其中,沅江水系74条,总长1963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网密度为27.61公里;乌江水系97条,总长2426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网密度为22.22公里。河网密度以东部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最密,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为3965公里,亦是贵州省之最;以西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最稀,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为20.48公里。
境内河流的发源地,除过境的舞阳河、乌江干流以外,其余均发源于武陵山脉。主要河流均沿地势向东、北东和北三面迂迴流人湖南省或重庆市,一般呈放射状。

自然资源

土地

截至2013年,铜仁市拥有土地总面积18003平方千米,在总面积中有耕地4658.89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25.87%;果桑、茶叶等园地105.29平方千米,占0.58%;林地8211.19平方千米,占45.61%;牧草地1906.52平方千米,占10.59%;其它农用地1095.55平方千米;占6.08%;建设用地603.34平方千米,占3.35%(其中:居民及工矿用地539.76平方千米,交通用地44.84平方千米,水利设施用地18.73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21.55平方千米,占1.23%;未利用土地1200.67平方千米(未含滩涂面积),占6.67%。耕地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低山河谷,低山丘陵或剥夷面、低中山山脚、山腰及山谷盆地和断陷盆地等地面。

植物

铜仁市共有树种627种,分属89科,283属,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薪炭林、防护林、竹林、特用林所占比重较小。其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珙桐、紫薇;列为二级重点保护的有锺萼木、连香树、鹅掌揪;列为三级重点保护的有穗花杉、金杉槭、厚朴、凹叶厚朴、花榈木、楠木、白辛树、丽江铁杉、华铁杉、苌苞铁杉等。珍稀树种大多数集中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天然牧草大体可分为6大类,总计160种,即禾木科牧草类74种,豆科牧草类16种,杂草类38种,水生青科类3种,饲树类4种,饲用藤灌木类25种。境内有药用植物500种以上,已考察準确的高等药作植物有100科,227属,413种。产量较大的植物药有莫茱萸、杜仲、厚补、黄柏、五倍子、金银花、瓜萎、射干、半夏、天麻等。境内大型真菌也很丰富,蕴藏有33科、77属、151种。其中竹黄、灵芝、茯苓、乌勃等21种可作药用。含抗癌物质或有抗癌作用的有采绒草盖菌、菱红菇等12种。还有香菇、木耳、松乳菇等30种,是城乡居民广为喜爱的美味山珍。栽培植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和蔬菜,总计812个地方品种,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以及薯类、麦类、豆类、杂粮等594个品种;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等11个品种。其他经济作物主要有菸草、青麻、向日葵、茶叶、蚕桑等53个品种;蔬菜主要有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甘蓝类、鳞茎类、水生菜类、瓜类、野生菜类等13类,154个品种。境内栽培水果主要有柑橘、橙、柚、桃、李、梨、杏、柿、枣、苹果、葡萄、板栗、枇杷等。境内各山区还盛产猕猴桃、刺梨、红籽、八月瓜等多种营养丰富的野生果品。

动物

家畜以猪、牛、羊、狗为主,也有少量马、驴、兔等饲养。家禽以鸡、鸭为主,也有少量的鹅、鸽饲养。境内水生动物以鱼类最广,共有5目16科93种,种属最多的有锂科、鲍科、鳍科。除鱼类外,还有两栖动物大鲵、青蛙等;有爬行动物鳖、龟等;有软体动物蚌、螺等;有节肢动物日本沼虾、秀丽白虾等。大鲵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境内共有各类野生动物大约400余种,其中兽类动物约60余种,有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黔金丝猴、黑叶猴;有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熊猴、红面猴;有列为国家三类保护动物的林麝、毛冠鹿和穿山甲。黔金猴又叫灰金丝猴、自肩仰鼻猴,在世界上仅分布于本市梵净山,是非常珍贵的濒危物种;黑叶猴主要分布于本市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两栖动物分属2目8种11属,大约40余种,珍稀两栖动物除大鲵外还有尾斑瘰螈、大绿蛙、合征姬蛙、棘指角蟾等4种。爬行动物分属3目8科23属,约50余种,其中蛇目有32种,毒蛇有7种,有较高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13种。境内鸟类动物分属16目35科约200余种,其中留鸟类、夏候鸟类等繁殖鸟约占65%,冬候鸟类、旅鸟类等非繁殖鸟约占35%,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有鸳鸯、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4种。

矿产

铜仁地区矿藏丰富,已发现与不同程度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9种。
金属矿有汞、锰、金、银、钨、锡、铁、锌、钒、铅、铂、镁、镍、铌钽、碲、硒、锢、镓、锗、钴,共23种。
能源矿产有煤、铀、地下热水,共3种。
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方解石、硅石、萤石、石煤、长石、磷、硫铁、碧玉石、花岗石、大理石、黑滑石、石膏、紫袍玉带石、辉绿岩、脉石英、水晶石、石英砂、页岩、板岩、毒砂、砂岩、水泥用粗面岩、建设用砂、含钾页岩、陶瓷用高岭土、砖瓦用粘土、砷、水泥用粘土,共32种。
汞矿和锰矿储量极为丰富,是境内最具特色的优势矿产。汞矿主要分布于万山、碧江、松桃等县(区)。锰矿集中分布于松桃、碧江的县(区),锰矿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可望达到3.5亿吨,是全国三大锰矿富集区之一。此外,储量较大的还有:煤矿,主要分布于沿河、思南、德江、石阡、印江等县,已探明C+D+E级储量达3亿吨;铁矿,主要分布于石阡、沿河、德江、印江、江口等县,已探明的储量共达7249万吨;磷矿,主要分布于松桃、铜仁、沿河等县(市),总储量为400万吨;地下热水,主要分布在石阡境内,总流量为58.45~62.4升/秒。含钾页岩,主要分布于碧江区、万山区,预测储量50亿吨;页岩气预测储量1.2万亿立方米;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等地,已探明储量共达22873万吨。

人口民族

铜仁市境内共有各种民族32个。截止2011年底,全市32个民族共有在籍总人口42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16万人,占总人口的88.05%,非农业人口51.04万人,占总人口的11.95%。在全市常住308万人口中有汉族:927216人、苗族:450786人、侗族:361132人、土家族:1229710人、仡佬族:102849人。
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40.60万人,常住人口314.0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比上年提升0.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15‰,比上年下降0.7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5‰,比上年提升0.98个千分点。

经济概况

综述

2016年,铜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97亿元,首次突破800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2.70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3.41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0.83亿元,增长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366元(以常住人口计算),净增2654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4%,按人民币汇率(2016年末)折合3945美元。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9%。

第一产业

2016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206.34亿元,增长6.1%;林业产值12.49亿元,增长9.1%;牧业产值98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14.71亿元,增长10.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55亿元,增长5.5%。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3864公顷,比上年下降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6579公顷,增长0.7%;蔬菜播种面积101418公顷,增长4.4%。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06409公顷,增长6.6%;果园面积31363公顷,增长15.9%。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36.83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稻穀产量48.76万吨,增长0.1%;油料产量15.18万吨,增长3.1%;茶叶产量3.55万吨,增长35.7%;水果产量28.05万吨,增长24.4%。
全年肉类产量24.16万吨,比上年下降3.7%。水产品产量5.19万吨,比上年增长7.5%。禽蛋2.34万吨,比上年增长2.0%。猪存栏197.01万头,比上年下降8.8%。牛存栏58.96万头,比上年下降4.5%。羊存栏78.68万头,比上年下降1.3%。

第二产业

2016年,全年新增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97.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7.85亿元,增长18.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29.25亿元,增长11.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32.49亿元,增长7.1%;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4.08亿元,增长9.0%;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48.45亿元,增长18.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0.59亿元,增长24.8%。
全年铁合金产量8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发电量128.68亿千瓦小时,增长10.6%;捲菸66.5亿支,下降3.6%;饮料酒20.3万升,增长9.1%;水泥758.3万吨,增长13.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万元以上口径)资产总额394.02亿元,比上年增长7.6%;实现营业收入629.1亿元,增长18.0%;实现利润总额23.5亿元,增长64.7%;实现税金总额12.3亿元,增长13.3%。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1%;竣工产值31.9亿元,增长1.92%;房屋施工面积499.5万平方米,增长17.0%;房屋竣工面积213.1万平方米,增长9.4%。
全年共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总计2946个,比上年增长4.9%,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344个,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500万元以上口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3.9亿元,增长21.8%。
从500万元以上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分类来看,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7.14亿元,增长5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0.53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66.23亿元,增长20.8%。按投资构成划分,建筑工程完成投资675.80亿元,增长16.1%;安装工程完成投资45.70亿元,增长85.8%;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51.70亿元,下降9.8%;其它费用完成投资100.70亿元,同比增长89.0%。按投资产业划分,工业投资(不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17.29亿元,增长14.3%;公路投资完成99.26亿元,下降1.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0.70亿元,下降0.2%。
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本年到位资金899.78亿元,比上年下降8.8%,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262.76亿元,增长28.9%;国内贷款110.10亿元,下降46.5%;自筹资金444.42亿元,增长0.2%。

第三产业

2016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2.48亿元,增长14.0%;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61亿元,增长8.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上涨7.6%、菸酒及用品上涨1.2%、衣着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2%、医疗保健上涨0.4%、交通和通讯下降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9%、居住上涨2.9%。
全年直接进出口总额24865.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出口额24729.71万美元,增长59.0%;进口额136.13万美元,增长138.5%。
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455.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7%;实现旅游总收入347.30亿元,增长44.6%。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6.6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5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6.41亿元,增长2.5%,非税收收入15.64亿元,增长38.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4.8%。
全年财政总支出41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0.96亿元,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15亿元,增长13.5%;教育支出83.04亿元,增长15.2%;科学技术支出3.39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02亿元,增长21.4%,医疗卫生支出37.92亿元,增长11.4%,农林水事务支出51.55亿元,增长9.5%。
全年实现税收总额89.93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国家税收收入42.50亿元,增长32.5%;地方税收收入47.43亿元,下降11.6%。
全年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28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个人存款余额590.85亿元,增长13.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17.65亿元,增长14.1%。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0.45亿元,增长19.4%;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3.13亿元,增长58.2%。赔款支出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财产保险赔款5.14亿元,增长28.8%,人寿保险赔款1.98亿元,增长45.6%。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各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达8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12865人,在校生35519人,毕业生6940人。有中等职业学校17所,招生15315人,在校生39336人,毕业生14076人。有高中教育学校50所,招生47100人,在校生132796人,毕业生35488人。有国中教育学校241所,招生68241人,在校生213262人,毕业生74606人。有国小教育学校918所,招生56675人,在校生339507人,毕业生66058人。有幼稚园674所,在园146522。
高等院校
院校名称类别主管部门办学层次 地址
铜仁学院
公立大学
贵州省教育厅
本科
碧江区川硐教育园区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公立大学
贵州省教育厅
专科
碧江区川硐教育园区
铜仁幼儿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公立大学
贵州省教育厅
专科
碧江区川硐教育园区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
民办大学
贵州省教育厅
专科
德江县城南新区
高级中学
二类省级示範性高中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铜仁一中)、贵州省思南中学、铜仁市第二中学、松桃民族中学、石阡民族中学、沿河民族中学、德江县第一中学
三类省级示範性高中
铜仁市民族中学(铜仁三中)、印江民族中学、贵州省石阡中学
市级示範性高中
铜仁市第四中学、铜仁市第八中学、铜仁市实验中学、铜仁学院附属中学、万山区民族中学、江口中学、玉屏民族中学等。

医疗卫生

截止2016年,全市有卫生机构3402个(含私营和村卫生室),其中:综合医院80个,乡镇卫生院15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5个,村卫生室282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技术人员186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89人,注册护士7551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0198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62.44万人,参合率达99.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文化艺术

2016年,全市有剧团1个,文化馆、艺术馆11个,图书馆11个;农家书屋2735个,数字农家书屋14个,乡镇科教信息文化服务中心169个。全市有广播电视台10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7%,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4%,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631365户,与上年持平。
花灯、傩戏、书法、箫笛、山歌、滚龙、龙舟赛、木偶、说春等非物质文化,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处;被授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8个,“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9个。拥有苗族“四月八”、土家“过赶年”、侗家“赶坳节”、仡佬“敬雀节”、羌族“羌历年”和“毛龙节”、“花灯节”、“摆手舞节”、“龙舟节”等20余个民俗节日。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古朴神韵的苗家四面鼓、土家摆手舞、侗族大歌,惊险绝伦的苗族绝技绝活,是民族文化瑰宝。
三月三
侗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赶坳”或“社场”。男女老幼穿上民族节日盛装,汇集在山坳上唱歌或摆故事,自在游乐。青年男女用对唱山歌的形式,倾吐衷情。
六月六
农曆“六月六”,又叫“尝新节”。将新米、瓜菜和鱼肉等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共餐。这一天不论富户或一般人家,都曝晒衣服被褥,俗称“晒龙袍”。族长翻晒谱牒,以防霉烂、虫蛆。
石阡说春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唐代,是石阡世代流传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说春”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说词讲究,意在劝农,同时还为百姓送去五穀丰登、风调雨顺的祝福。
上刀梯
上刀梯,又称上刀山,其用途是傩活动中“还过关愿”时作“关”来用。后来被民间艺人综合成一种艺术形式。表演时加上了民族舞蹈、唱山歌、打击乐伴奏,男女表演者每上一步都要表演惊险壮观的动作技艺。
毛龙节
石阡仡佬族毛龙灯,是石阡仅有、国内唯一的特有灯种,是古夜郎文明发源地石阡的仡佬族“竹王崇拜”与中国“龙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该灯全以竹子编扎,由灯宝与毛龙两部分构成。表演时,数十人各执手柄舞动毛龙,并可多条毛龙相接摆出各种造型。夜间表演,整条毛龙通体透明,舞动之时更为壮观。2005年,“石阡仡佬族毛龙节”被中国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保障

2016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人数128412人(不含中央及省驻铜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比上年增加2158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人数1816257人,增加4725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人数175773人,增加6595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累计人数295659人,增加936人;参加失业保险累计人数100137人,增加2039人;参加工伤保险累计人数164171人,增加7105人;参加生育保险累计人数155083人,增加6058人。年末全市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93万户,总计62.29万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98万户,总计5.70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1.95万户,总计56.60万人。

人民生活

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51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15699元,增长9.2%;经营净收入4313元,增长12.9%;财产和转移净收入4640元,增长8.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2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1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工资性收入3712元,增长15.6%;经营净收入2375元,下降1.4%;财产和转移净收入1544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3平方米。

交通运输

航空

2001年,大兴民用机场竣工复航。2009年10月,中国民航总局批准铜仁机场更名为“铜仁凤凰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先后开通贵阳、长沙、重庆、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桂林航线,现已併入首都机场集团。

铁路

截至2016年6月,铜仁市共有两条铁路建成通车,境内全长118公里,分别是湘黔铁路複线和渝怀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境内长36.65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
铜仁至玉屏铁路工全长47.7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预计2016年年底完工通车投入使用。

公路

截至2013年,铜仁市配套建设了公路枢纽中心服务站及县、乡站场119个,其中客运站63个。G60 沪昆高速公路玉屏段、G56 杭瑞高速公路大思段、 G56 杭瑞高速公路思遵段、思南县经石阡县至黔东南州剑河县高速公路(思剑高速公路)和铜仁至大龙高速公路(S15 铜大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松铜高速公路也已经完工通车。到2015年已实现县县通高速(10个区县)。

名优特产

土家族麻糖酒:只有20度左右,颜色金黄透明,风味独特。
天麻:着名中药材,有提气益神等功能。个大肥厚、饱满坚实。
傩面具:木雕工艺品,既可作傩戏的面具,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造型古朴,题材多为鬼怪动物等。
思州石砚:又名金星石砚,是中国“八大名砚”之一。石质细腻,造型精细。
紫袍玉带:盛产于梵净山周边地区,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石头。一块有几种层次分明的颜色,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颜色层次分布。

旅游名胜

截至2013年,铜仁市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梵净山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佛教名山·弥勒道场、中国傩文化发源地、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国家4A级景区。乌江穿越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四县,形成“百里乌江画廊”。铜仁是着名的革命老区。1934年,贺龙、关向应等在铜仁创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前全国8大红色根据地之一,有周逸群故居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枫香溪会议会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思南温泉石林
思南石林景区位于思南县长坝苗族土家族乡,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地处乌江思林电站库区内,AAAA级国家旅游区。
梵净山景区
梵净山景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为首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在贵州石阡县南部城南松明山下。石阡温泉又名城南温泉,是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
大明边城
大明边城,国家AAAA级景区,贵州首批省文化产业示範基地。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展开。整个景区在明朝贵州铜仁府的古渔村遗址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致力于明朝以来贵州600年历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养生、体育、影视”等为一体,西南最大的综合历史文化景区。
苗王城
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长官司驻地。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十佳魅力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九龙洞
九龙洞于1981年被列为县级名胜保护区,1987年被列为贵州省首批十大风景名胜区,,2004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龙洞景区由观音山、莲花寺、九龙洞景点组成。位于铜仁城东17公里处。
佛顶山
佛顶山是“中国十大非着名山峰”,主峰海拔1869.3米,是武陵山脉的第二高峰。有尧上、楼上两个国家“AAA”级景区,景区曾获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

着名人物

铜仁市曾涌现出了明朝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田仰、贵州开科取士第一人田秋、清朝太子太傅果勇侯杨芳等古代名士。辛亥革命时期,涌现了陈天星、徐龙骧、席正铭等军政要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了周逸群、旷继勛等革命先烈。特等功臣、上甘岭战斗英雄龙世昌等。铜仁是书法之乡,明清之际涌现了周冕、周以湘、王道行、潘登云、严寅亮、鄢师竹六位书法大家,严寅亮题书的“颐和园”三字享誉中外。
田秋字汝力,号西麓,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世宗年间,奏请在贵州开设考场、开乡试。十四年(公元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嘉靖十年,上《请建务川、安顺、印江学疏》,在三地相继办起了学校。
田仰字百源,明万曆十八年生,万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登进士。历官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任浙江温处道佥事,移储广东参议,加太僕寺卿,巡抚四川、洛阳等处,总督漕运军务,进御前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
杨芳清朝将领。16岁伍充书识。历任四川提督、广西提督、湖南提督。着有《平平录》等书十余种,撰有《果勇侯自编年谱》。
梅济鼎清道光时举人。于鹹丰五年(1855)10月与徐廷杰在铜仁率众起义,为红号军首领之一。鹹丰六年(1856)正月,湘军攻占铜仁,梅济鼎牺牲。
严寅亮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着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即为其所题。
周逸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历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红军第六军政治委员,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等职。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範之一。
龙世昌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八连战士。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戴秉国中共党员。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廖锡龙中共党员,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24日,铜仁市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