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镇长春村脱贫致富三年发展规划(2015年—2017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精準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努力提高新一轮扶贫攻坚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特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长安镇长春村脱贫致富三年发展规划(2015年—2017年)
- 作者:泸州市龙马潭区长安镇人民政府
一、基本情况
长春村地处长安镇与石洞、特兴两个街镇相邻,离长安镇政府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8.76亩,其中,田1494.73亩,土194.03亩,林地386亩。现有7个村民小组,586户1986人,外出务工929人。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主要产业以苞苞菜、藤藤菜、水稻为主,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现有村级医疗点3个,互助养老幸福院1个。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7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14名,长期外出党员14名,60岁以上党员31名,党员年龄结构比较老化,平均年龄54岁,国中及以上党员占60%。村级班子成员7名,2014年人均纯收入7536元。现有贫困户113户324人,是省级贫困村。
二、全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贫困原因简析
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薄弱。长春村离泸州主城区24公里相对偏远,受城市辐射带动小,无规範化的村级办公阵地和民众活动阵地,前些年涉农政策和项目落地少,交通、水利、通讯、生产和生活条件等较差,现在全村只有12公里路,信息闭塞,影响了长春村发展。如农副产品运输因进村主公路较窄且弯道多,导致通道不畅,有入驻愿望的农产口加工企业迫于交通条件限制而未能入驻。土房共70户,其中有人居住的土危房37户。
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由于民众发展的都是传统的苞苞菜97户310亩,藤藤菜60亩和散养鸡400户2300只、养鸭150户2500只、养鱼30户120亩,且传统种养殖业无规模、无品牌,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开发生产农副产品的积极性。加之村级无主导产业,传统的农作物没有市场竞争力,很难形成产业拉动,原有的农作物种植生产经营水平不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以致难以脱贫。
三是能力素质偏低。人口素质偏低,全村国中及以下人口1200人,60岁以上810人,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事物、新产业的认识和接受慢。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组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留在家里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和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的青壮年。村两委引领带动作用没有效发挥,部分困难民众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
四是疾病残疾原因。疾病和残疾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春村贫困人口共113户324人,其中:因病致贫的49户163人;因残致贫的28户79人。重大病患者由于无力发展生产,自身无收入来源,还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多是慢性病,多是门诊取药,无法报销),因此导致贫困而生活困难。
五是无集体经济收入。由于村本级过去曾以集体出资的方式修建村级公路欠下20余万元债务,至今未能偿还。加之村本级无可靠收入,所以村本级没有帮带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能力。
(二)长春村未来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是该村作为市区委领导的联繫点,有市财政局和区级相关部门的联繫帮扶,具有争取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天然优势。
二是该土壤属于紫色土,适合多种蔬菜且村民有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发展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该村水资源充足,适合养殖业发展。
三是全村农民民众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因而对脱贫致富充满渴望,具有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在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四是该村有一个干事务实、想成就一番事业但缺乏有力支持的村班子。一旦上级部门给予有力扶持,该村迅速改变贫困面貌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三、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实现长春村三年发展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四个全面”要求,以建设组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为目标,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推动富民强村进程为抓手,以持续开展“创先争优”、“走基层”活动为载体,以认真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政策为依託,遵循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原则,有计画、有步骤地规划好三个年度的工作重点,通过上下同心,扎实工作,实现全村经济和组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奋斗目标。按照“一年脱贫,两年致富,三年上水平”的要求,确定今后三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目标分别为:2015年实现8000元,2016年实现10000元,2017年实现12000元;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用3年时间帮扶全村贫困户整体脱贫,其中,每年至少脱贫120人,基本达到稳定脱贫标準,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从无到有,实现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六到农家”。2015年实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实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四消除”(有稳定收入,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消除危房、安全饮水死角、绝对贫困现状和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目标。
四、发展重点
根据镇党委、政府的总体规划,结合长春村实际,长春村以发展生态种养殖业为主,结合本次精準扶贫工程,确定以下发展重点。
(一)加强全村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村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努力提高村干部自身素质和推动发展能力;建立村班子成员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入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和“双述双评”制度,切实保障党员民众的民主权利。
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围绕资源开发和农村各产业的发展,村党支部要着力抓好“培训、培养、培育”工程。即加强对党员民众专业技能的培训,为全村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支撑;对产业能手和致富能手加强引导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党员,改善和最佳化党员队伍结构;以开展创先争优为契机,组织党员致富能手和贫困农民民众的结对帮扶,培育党群共富新载体。
(二)村级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大白鹅、无公害四季蔬菜等特色产业,争取三年时间建成1、2组400亩无公害四季蔬菜种植基地,3、4、5、6、7组建成500亩大白鹅养殖基地年产肉鹅10万只,形成集约发展模式,在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或回乡创业引进新技术,大力发展深加工,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三)基础设施建设
1.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打造标準化、规範化的村级活动阵地和民众文化活动阵地,使之成为长春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以此为半径辐射其他区域。
2.交通设施建设工程。一是全力服务好村域内的广渝泸高速公路建设;二是加宽硬化通村主公路2000米;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完成3.9公里泥结石通组道路硬化、打通硬化1.1公里断头路、新建和维修民众生产生活便民石板路2.2公里。新建2座车行桥樑。
3.危房改造工程。按照镇统一规划,争取上级危改资金和镇上支持、民众自筹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对全村37户危房实施改造。
4.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争取上级支持,加强灾后受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石河堰1处,维修加固山坪塘22口。
5.安全饮水工程。石洞水厂用水户改用长江水126户,自来水管网安装新入户411户,让民众喝上安全清洁的长江水,解决民众饮水难题。
6.新村聚居点工程。本着民众自愿原则,在对长春1组村办公阵地和民众文化活动阵地周围的原有36户住户房屋改造的基础上,围绕村办公阵地周边新建60户住房,打造新村聚点。
7.庭院美化工程。全面改善村庄环境,实施危房维修、改厨、改厕、后院改造、房前屋后整治,彻底改善农村面貌,达到环境优美、村容整洁。
(四)贫困户结对帮扶
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有意愿致富的贫困户自力更生髮展产业增收,根据全镇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和贫困户的创业能力及产业帮扶可行性等情况,以发展养殖产业和蔬菜种植为主,并予以技术资金扶持。二是在积极落实特困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量体裁衣服务、医疗救助等政策救助的基础上,发动市区级部门、爱心企业、机关干部结对联繫帮扶因病因残致贫等特殊困难群体,确保贫困户联繫帮扶工作全覆盖、困难民众按期脱贫。
(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每年要开展针对本村青壮年劳力的实用技术培训班2次以上,使每户都有一个劳动致富的明白人。二是持续加强人口和计画生育工作,计生率要达到100%。三是搞好环境卫生建设,开展文明家庭评比,如“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评比等评比。四是建立完善符合长春村特点的村规民约,加强组会治安综合治理,达到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村民的治安满意率达到100%,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精準识别贫困户。
明确贫困户的识别标準和程式。
1、标準:(1)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2)严重危房或无住房的;(3)无劳动能力的;(4)生产生活资料极度缺乏的;(5)长期患重大疾病,负债严重的;(6)因残疾或精神智障,生活无法自理的;(7)低保户。
2、程式: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按照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村民代表评议、组内公示、村审核、镇审核、村级公示、录入汇总、督查核查等九步工作法评定贫困对象。
(1)农户申请。农户对照贫困户的识别标準进行自测,符合条件的填写贫困户申请书,填写完毕后由村民小组长统一收集。
(2)入户核查。村“两委”组织成立调查小组进村入户,对贫困户申请对象开展调查。
(3)小组评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小组代表会(7-10名参加),对申请农户逐户审核评议。
(4)组内公示。在民众集中地方公示七天。
(5)两委审核。村“两委”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会两票”的形式进行票决审核。
(6)镇级审核。镇分管领导和驻村领导、驻村干部逐户审核。
(7)二轮公示。经村、镇两级审核后将贫困户名单眼馈到村,进行第二轮公示。
(8)数据录入。将调查表组织录入后上报到镇。
(9)督查核查。评定贫困对象工作请镇纪委、村纪检小组全程参与监督,对弄虚作假、存在严重问题的,核实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甄选帮扶贫困户。
坚持精準扶贫,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致富的贫困户,分类施策,採取专项扶贫措施使其得到直接有效扶持,提高扶贫瞄準精準度;对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长年困难的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保障其基本生存生活
,实现扶贫开发与组会保障有效衔接。
(三)组织保障。
1、成立镇精準扶贫工作领导组。名单如下:
组长:王格平镇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陈健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曹春远镇人大主席
罗安平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伍小松镇党委副书记
郭小英党委委员、副镇长人选
兰玮党委委员、副镇长人选
成员:张远兴农林技术推广站站长
陈浮冰村建中心主任
徐治毫党政办主任、纪委副书记
胡泽彬党政办副主任
王世明重点项目办主任
余金泉安监办主任
罗安平综治办主任
陈慧党政办副主任
卢小林财政所所长
程华清水务站站长
林永强组事办主任
杨斌组事中心主任
牟映群农林站工作员
王尔辉兽防站站长
各村(组区)支书、主任
领导协调组下设办公室在农林站(扶贫办),由郭小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浮冰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牟映群、李艳同志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2、成立长安镇长春村精準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组。具体名单:
组长:罗安平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郭小英党委委员、副镇长人选
龙伟泽长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副组长:陈浮冰村建中心主任
成员:曾永祥“新村建设办”工作人员
张远兴农林技术推广站站长(负责长春1组)
罗顺明妇联副主席(负责长春2组)
胡泽彬党政办副主任(负责长春3组)
陈慧党政办副主任(负责长春4组)
贺莉组事办副主任(负责长春5组)
余艳党政办工作员(负责长春6组)
李正福党政办工作员(负责长春7组)
(四)落实每户一个致富项目。
对长春村内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每户都要落实一个可靠的致富项目,要有项目内容、有保证措施、有市区联繫部门和镇村组干部的包扶责任、有脱贫致富期限规定。
(五)加强专业合作组建设。
根据长春村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组建设和新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组,为民众提供苗圃、技术、销售统一服务。按照国家有关合作组的章程要求,实行必要的统一运作,并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以有效推进全村的蔬菜和大白鹅产业的顺利发展。
(六)发展集体经济。
要在採取综合措施促使全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扩大和增加长春村本级的集体经济收入。要通过合作组的运营及运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等多种渠道,切实增加村本级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实力,以便为村本级向全村今后的发展建设、扶助无力脱贫的少数户生产生活、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等提供财力支持。
(七)招商引资。
要根据长春村今后新的发展形势和实际需求,认真扎实地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就近三年的发展需求来看,要着重在大白鹅和蔬菜的深加工上大做文章。
(八)筹措发展建设资金。
根据今后三年的发展建设总任务、总目标,长春村需要大量的甚至是巨额的资金支持。要抓住上级对贫困村精準扶贫予以政策倾斜的大好时机,认真做好争取资金、引进资金等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切实做好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审计等工作,防止资金不当流失。
附属档案
附属档案1:长春村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计画及资金需求情况表
附属档案2:长春村产业发展年度计画及资金需求情况表
附属档案3:长春村产业和交通建设布局图
附属档案4:长春村有人居住的危旧房一览表
附属档案5:长春村新村聚居点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