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关旧址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路542号。
浙海关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是当时旧中国的四个海关(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粤海关)之一。在“五口通商”后,宁波于1861年设立了税务司制的浙海洋关,浙海关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海关,直至1949年解放。浙海关旧址是宁波外滩近代建筑群中较早的精彩实例,建于清鹹丰十一年(1861),是一座砖砌三层加阁楼的外廊式建筑,外部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简洁明快风格,建筑总面积为1067.8平方米。浙海关是我国最早的初具现代海关职能的机构,是中国早期海关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5年成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成立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 类别:历史类
- 地点: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路542号
- 竣工时间:1861年(现址)
- 开放时间:9:00-15:30,周一闭馆
- 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路542号
- 创建时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 列入保护单位:2005年
- 组成:一楼由情景厅、模型厅、放映厅等
- 票价:免费
参观信息
地址: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路542号
公交直达:1路,4路、8路、16路
公交直达:1路,4路、8路、16路
百度地图地址
建筑布局
一楼由情景厅、模型厅、放映厅等组成。展陈内容为“千年国权说海关”(中国海关的发展史)、“雄镇海道的浙海关”(浙海关的发展史)、“浙海关时期的宁波港”(近代宁波港的兴衰变化)、“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浙海关旧址建筑的特点)和“宁波海关”(现代宁波海关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五大部分。二楼的展陈内容为部分场景复原,有当时用来办理报关业务的综合办公室——大公事房、外籍职员的书房、税务司办公室和卧室。
发展历史
坐落于浙江宁波甬江老外滩,为砖砌的外廊式三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067平方米,是典型的公署式建筑,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连片院落结构。用材为中国式的青砖,却配以西洋式的廊柱、门套和窗套。小小的一栋建筑,却是当年中西文化糅合的缩影。 浙海关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之一,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也是我国最早初具现代海关职能的机构。鸦片战争后,浙海关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海关,直至1949年宁波解放。它是中国早期海关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馆藏文物
宝顺号模型
1854年,慈谿人费纶志、盛植绾等集资7万两,向英国商人购买了这艘蒸汽机动轮船,定名为“宝顺号”,并配备武装,为商船护航。这是中国最早的一艘蒸汽机动轮船,也是宁波告别帆船港,进入机船港的标誌。
当时,这艘船在“先斩后奏”的情况下驶进了北洋,保护、解救了不少商船,给北洋上横行的海盗来了个沉重的打击,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之后,因一次搁浅导致杭州城被太平军攻破,宝顺号就忽然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直到25年之后,它才重新出现。但那也是它留给历史的最后一瞥。已然老朽的它,没有了当年辉煌,它被装满了石块等候在海防口,随时準备为了抵御法国舰队的入侵而沉入航道。 于是,这艘来自海洋的船又一次地回归海洋,永远地沉睡在了那烟波浩淼之下。
六分仪
六分仪是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通常用它来测量某一刻天体与海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六分仪的原理是牛顿首先提出的。使用时,观测者手持六分仪,转动指标镜,使在视场里同时出现的天体与海平线重合。为早期西方航海家惯用的光学仪器,在那个时期,十分常见。
情景模拟
1884年浙海关税务司的一天
虽然,我们无法亲历那段历史,可当我们看到真实的情景模拟时,我们仿佛穿越时光,来到了1884年的浙海关。时任浙海关税务司的葛显礼正坐在壁炉旁的圈手椅上,手握菸斗,认真听着宁绍台道的笔帖式传达宁绍道台口谕,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站在视窗的洋人官员在用望远镜向镇海方向探视,坐在办公桌前的是浙海关的一个中国籍文案李圭。别看他的地位并不显赫,装束也很寻常,可他却在1876年,随团赴美参加“美国建国百年”世界博览会,可以说是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第一人,回国后,还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
壁炉正上方悬挂着维多利亚女王画像,旁边是茶缸,办公桌上散乱地堆放着一些海关的档案,墙上还贴着航海图。
窗外不断地有商船驶过,一派繁荣景象,而另一边却是五方杂处的洋场:领事馆、教堂、洋行、夜总会,林立其间。这就是1884年浙海关寻常的一天。如今时过境迁,剩下的只有模拟的场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