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数学符号)

2020-01-30 22:44:27 百科
+(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

加号是用来表示正数或者加法数学符号。此符号还因为各种相对其他事物的类似之处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抽象含义。加号属于第一级运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 读作:加号
  • 例如:1+1=2
  • 创造者:魏德美

最早写法

加减运算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两种数学运算 ,且载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古埃及的阿默斯纸草书就载有加号(Sign for Addition)及减号( Sign for Subtraction):向右走的两条腿“、、”是
加号,而向左走的两条腿“”是减号。后者于莫斯科纸 草书中则表示“平方”。

使用方法

古希腊

古希腊的丢番图以两数并列表示相加,偶然亦以一斜线“∕”及曲线“”分别作加号和减号使用。古印度人一般不用加号,只有在 公元三世纪的巴赫沙里(Bakhshali)残简中以“yu”作加及“+”作减。

中国

中国古代因注重以工具计算,一般运算全 在算筹或算盘上进行,只记录其结果,因此并无採用甚幺数学符号,记录时用文字表达运算 。

阿拉伯

十五世纪阿拉伯人盖拉萨迪以两数并列作加而以一特别符号“gs”作减号。

法国

法国人许凯(1484)、义大利人帕乔利(1494)及十六世纪大多数学家都以拉丁词语plus(加)与minus (减)之首字母分别作加号(或p)和减号( 或m)。

捷克

十五世纪后二十年之德国人是最早使用现代 的加号“+”与减号“-”。德国德勒斯登(Dresden)图书馆所保存之手稿卷c.80(1486)中便正式使用了“+”、 “-”号。而最先于印刷的书内使用加号“+”与减号“-” 的是捷克人维德曼(1489)。

义大利

从十五世纪末至整个十六世纪,义大利人 仍以及作加减号。到了1608年,德国人克拉维乌斯于罗马出版的《代数》一书内採用了“+”“-” 号,义大利人才开始採用这两符号,但到卡瓦列里时代已很纯熟。

其它

此外,英国首个使用这两符号(1557)的是雷 科德,而荷兰则于1637年由胡克引入这两符号,同时亦传入其它欧洲大陆国家,后渐流行于全世界。

网路套用

1、用一个“+”来表示加油的意思,反之,用减号表示不给力。
2、网路游戏中,挑战boss或者高难度关卡或複杂的任务的时候需要玩家组队进行,这时候往往人比较多,直接打字喊“加我”会比较浪费时间也很麻烦。所以就诞生了只打出“+ ”的符号来代替了。快速简单。
3、网路游戏中,特别是FPS、TPS类游戏中,用“+”来表示“家”或“出生点”的意思。
4、还有意为 日语的じゃ(拜拜)
5、例如“2楼+1”,意思就是“我与2楼的观点相同”。类似地,还可以把某人的言论複製下来,贴上到自己的发言区,在后面附加上“+1”,意思就是与此观点相同。例如2楼说“楼主火星了”,楼下的人可以回复“楼主火星了+1”表示与2楼观点一致。如果楼上已经出现“+1”之类的回覆,可以视情况选用“+2”、“+3”等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以继续用“+1”)。在加号后面写上一个很大的数字,表示特别赞同某人观点,如“2楼+65535”。
6、还有一种就是表示“以上”的意思、比如“20+J”、“20+”表示20多级别以上、“100+人”就是一百多个人等等。

加法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