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方工业大学

2019-08-26 07:57:06 百科
北方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CUT),简称“北方工大”,位于中国首都北京,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兼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和高水平棒垒球运动员招收资格。

北方工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历经北京工业钢铁学校、北京冶金专科学校、石景山冶金学院、北京钢铁学校、北京冶金机电学院等发展阶段,1985年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先后隶属于中央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起以北京市管理为主。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设有12个学院、20个系,43个本科专业,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7个二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教师千余名,在校生15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3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一级学科覆盖)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1个
  • 博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
  • 主管部门:北京市
  • 学校官网:http://www.ncut.edu.cn
  • 中文名:北方工业大学
  • 外文名: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简称:北方工大、NCUT
  • 创办时间:1946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类
  • 属性:北京市属重点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11年入选)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郑文堂
    校长:丁辉
  • 本科专业:49个
  • 院系设定:12个学院
  • 校训:敦品励学,才德并懋
  • 校歌:《北方工业大学之歌》
  • 校庆日: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 院校代码:10009
  • 知名校友:钱永强、王中军、刘东海、刘静怡等

历史沿革

初建发展

  • 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46年,在沈兼士、陈光熙等人的倡导和努力之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立。4月末,“国立高工”开始招生,为了改善办学条件,经过教育部和经济部特派员会同处理商洽,将西直门内一座日华铁厂暂借学校使用。学校隶属于国民政府教育部,属“国立”性质。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1947年7月,学校奉教育部命令,不再招生女生。前两期共招女生6人。9月,新校舍建筑落成,学生得以迁入上课。学校从美国订购了一批新式机器、电机以及採矿、冶金等仪器。夏,“国民资源委员会”委託教育部转令国立高工增设“中等技术科”,下设机械、电讯两组。
1948年10月,教育部指令国立高工,中等技术科的机械组、电讯组继续招生。此外新增电信科。
1949年7月至9月间,华北大学分批由河北省井陉矿区迁往北平,其主体院部和下设的大学部进驻中法大学 ,高职部则进驻国立高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学校改归中央重工业部直接领导。10月6日,“国立高工”将校名中的“北平”改为“北京”,即将“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为“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校定位于“有计画地培养为新民主主义国家重工业服务的中级技术干部的学校”。
1950年初,北京高工搬入醇亲王府。华大高职部于1月1日正式与国立高工合併。12月20日,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称为‘北京重工业学校”。
1951年1月1日,原“北京高工”正式更名为“北京重工业学校”,并启用新校印。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新设轧钢科,此外,中国地质工业计画指导委员会委託北京重校代为开设探科。

探索发展

  • 北京钢铁工业学校
1952年3月,重工业部筹备将北京重校分为“北京机器製造学校”和“北京钢铁工业学校”。暑假,经重工业部批准,将探矿科两个年级的学生83人调整到中央地质部所属学校学习,增设了冶金工厂机械设备专业。8月,两校筹备组联合用北京重工业学校的名义进行招生。12月8日,“北京机器製造学校”宣告成立。“北京钢铁工业学校”也于同期成立,学校由重工业部钢铁局领导。
1953年,学校正式落户石景山区西黄村。
1954年1月15日,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全部从后海北河沿迁入新校舍。5月,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北京钢铁工业学校职工子弟国小。7月,经重工业部批准,将金属採矿、选矿、炼焦3个专业8个班的学生337学生和教职员21人,连同有关的教学仪器设备,调整到鞍山第一钢铁工业学校。
1955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该校又划归重工业部直接领导。
1956年6月,重工业部分为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和建筑材料部后,学校由冶金工业部领导。8月,冶金工业部在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开办“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冶金工业部分院”。
  • 北京冶金机电专科学院
1958年2月,根据冶金工业部的通知,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冶金工业部分院停办。7月,附属钢铁厂在杨庄破土动工。10月,经冶金工业部和北京市委同意,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北京冶金机电专科学院。
1959年10月6日,根据中央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下达的意见,冶金工业部将北京冶金专科学校交由石景山钢铁公司领导。

曲折发展

  • 北京钢铁学校
1960年初,冶金工业部拟将北京冶金专科学校改建为北京冶金师範学院,但未实现。5月27日,经北京市委同意,北京冶金专科学校升格为石景山冶金学院。
1961年4月,学校把1960年入学的徒工班学生全部转到石景山钢铁公司技工学校学习。10月19日,附属钢铁厂停办,职工陆续下放。
1962年,附属钢铁厂的厂房、场地和炼铁、炼钢、轧钢的生产设备,分别移交给北京特殊钢铁厂和石钢公司。
1963年4月,石景山冶金学院重新划归冶金工业部领导。8月5日,冶金工业部下发通知,决定将石景山冶金学院调整为北京钢铁学校,开展中等专业教育,学制四年,确定专业为炼铁、炼钢、轧钢、冶金机械、工业企业电气装备等5个专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即停止招生。6月3日后,在校学生全部停课。
1969年7月,学校改由首都钢铁公司领导,并将首都钢铁公司技师学校(首钢技校)併入北京钢铁学校。
1971 年秋,学校为首都钢铁公司开办属于炼铁、炼钢、机械、电装4个专业範围的培训班,学生约370余人,均来自首都钢铁公司各厂矿,共编为3个连队。
1972年10月,北京钢铁学校恢复招生。
1975年6月,1976年11月,学校按照首都钢铁公司的安排,招收两批“七·二一”工人大学班,共322人,设有土木建筑工程、冶金机械、冶金工厂电气化自动化3个专业。除土建班学制为二年外,机、电专业均为二年半。
1977、1978年,学校为冶金工业部、首都钢铁公司开办师资班和工长班。

转型发展

  • 北京冶金机电学院
1978年4月中旬,首都钢铁公司向冶金工业部、教育部、中共北京市委提出建议将北京钢铁学校改建为北京冶金机电学院。6月,首都钢铁公司技工学校从北京钢铁学校分出。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北京钢铁学校建制,在北京钢铁学校基础上成立北京冶金机电学院。
1979年5月,学院成立冶金系和机电系。
1980年至1983年,受冶金工业部委託,学院举办6期冶金系统院校领导干部学习班。
1984年,学校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建设。5月12日,经市政府档案批准,学院新征土地94亩。10月,学院决定在本科各专业试行学分制。
  • 北方工业大学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冶金机电学院易名为北方工业大学。
1993年12月,学校正式成为全国第五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4年10 月 20 日,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决定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同北方工业大学合併,并继续保留北方工业大学和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的名称。
1995年1月15日,学校成立研究生部。
1998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档案规定包括北方工业大学在内的81所普通高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9月23日,原国家有色工业局和原国家煤炭工业局决定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的建制撤销,併入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现华北科技学院)。
1999年6月,经北京市教委严格论证,学校获準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2002年,学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部,与科研处合署办公。
2003年8月,经北京市政府批覆,同意学校徵用与学校毗邻的土地,建设学校东南校区。
2006年4月20日,北方工业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申报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批。
2011年10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名单。
2012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资格。
2015年,学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2017年2月,北方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研究院、北方工业大学海绵城市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成立。
北方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据2019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2个学院,本科专业49个(含5个实验班专业和 6个留学生班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共7个学科门类。
专业设定
学院专业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及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科学与工程
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视觉传达、环境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工程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会计学、工商管理
文法学院
智慧财产权、法学、日语、广告学、中文、英语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学院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教师千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2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79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678人;有双聘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画”等高层次人才5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获得北京市级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表彰、教学名师称号近50余人次,获批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项目200余项。
双聘院士: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优秀教师:李晋宏
国家“万人计画”领军人才:陈吉文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肖红、陈吉文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张永昌
北京市教学名师:罗学科、刘永祥、张加才、张卫平、张杰、贾东、孙德辉、张常年、赵继新、刘喜波、赵俊兰、曲洪权、马礼、赵俊兰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立项时间团队名称负责人
2007
思想与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团队
张加才
2008
公共数学教学团队
张杰
2008
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刘永祥
2009
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团队
张常年
2009
电气传动教学团队
李正熙
201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
郭涛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院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6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画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美育、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统计学、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等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控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石景山区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 教学成果
2016-2017学年,学校共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学科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97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2项,省部级奖项699项。文艺、体育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3项,学生髮表学术论文和作品数84篇(册),学生获準专利5项。本科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画91项,省部级创新创业训练计画357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层次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工程—普通高校美育系列教材》(2001年)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机电专业的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2001年)、《计算机文化基础网路考试系统》(2001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工程—普通高校美育系列教材》(2001年)、《多模式网路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套用》(2004年)、《电力电子学(系列)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2008年)、《“规範课程、整体推进、开发建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3年)、《“面向需求,校企合作,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成果》(2013年)

学科建设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有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7个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类硕士授权点,1个法律硕士授权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授权点,1个会计硕士授权点,1个建筑学硕士授权点),涵盖工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7个。
  • 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数量经济学、经济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机械电子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套用技术
  • 学位授予点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
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套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知识工程、信息安全技术
软体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空间电子信息技术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新能源系统及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智慧型交通控制与管理
机械工程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建筑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城乡规划学
——
风景园林学
——
设计学
——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樑与隧道工程
套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
工商管理
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法学
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数学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套用数学
统计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学位类别专业领域名称
工程
材料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计算机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
控制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
积体电路工程
软体工程
电气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会计
——
法律
——
工商管理
——
建筑学
——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工业大学研究基地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与标準重点实验室:CNONIX国家标準套用与推广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场汇流排技术及自动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智慧型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节能照明电源集成与製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精密辊弯成形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变截面辊弯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保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 项目承担
2018年度,学校共申请国家自然款项目102项,获得资助21项,资助率20.59%,其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总计资助金额642.91万元。
  • 科研数据
2007年至2015年,学校共发表学术论文8699篇,检索合计1681篇,其中SCI检索282篇,ISTP检索298篇,CSSCI检索231篇,EI期刊283篇,EI会议文章587篇。发表专着218部。
2007年至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着作权445项,其中发明专利133项,软体着作权197项,电路布图23项,实用新型专利92项。
  • 科研获奖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鲁迅文学奖1项,省部级奖励50多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铜冶炼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套用(2010年度)、《铝电解槽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及推广套用》(2014年度)、《机动车动态监控监管关键技术及套用》(2011年度)、《铝电解过程智慧型控制系统及推广套用》(2004年度)、《大型矿山排土场安全控制关键技术》(2011年度)、《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节能减排汽车发动机油关键技术开发及套用》(2019年,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鲁迅文学奖一等奖:《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2010年)

学术资源

  • 图书馆藏
截至2016年底,北方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外文图书1596527册、期刊762种,电子图书2425625册、资料库88个,折合生均图书104.55册。
北方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 学术期刊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套用研究、教学研究、研究简报、短文和通讯。学报在1988年获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1990年获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

合作交流

2019年3月,学校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签署建立“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的框架协定。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同世界27个国家(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係,与英国华威大学製造工程学院(WMG)、奥斯特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海外硕士预科项目”。学校每年选派300余名学生赴美、欧、日、韩等国高校学习,吸引55个国家的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长期学习深造。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名
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题写的“北方工业大学”校名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题写的“北方工业大学”校名
校字“北方工业大学”由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题写。
  • 校标
校标的中心图案由三个叠放的“人”字与天宇运行轨迹组成。
校标校标
三个叠放的“人”字,寓意北方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培养具有完善“人性、人格、人品”的人才。
它似圆规,寓意知识与实践是成才的根基,也象徵治校做人的规矩与方圆,较为完善地诠释了校训:“敦品励学,才德并懋”。它似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寓意北方工业大学在教学和科研中为国家培养的无数栋樑之才。它似山,寓意北方工业大学坐落于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
天宇的运行图形,既寓意北方工业大学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又寓意北方工业大学博大的胸怀与抱负,也寓意北方工业大学始终追寻新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精神文化

  • 学校精神
专业精神,人文精神,进取精神
  • 校风
严肃、严格、严谨
释义:严肃是指严肃敬业的态度,严格是指严格科学的管理,严谨是指严谨求学的学风,其核心是从严治校理教,始终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校风校风
  • 校训
敦品励学,才德并懋
校训校训
释义:敦:勉力;励:通“砺”,磨练之意。懋:通“茂”,美盛之意。
校训的具体意思是:“品行与学业同修,才学与美德并茂。”这一提法,具有深厚中国精神传统的底蕴,也强调了社会主义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了该校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 校歌
《北方工业大学之歌》京都西望,凤鸣山岗
松涛悠悠,景色非常
敦品励学,慎思笃行
才德并懋,育化栋樑
工业为本,素质为先
文理荟萃,万千气象
勤勉不辍,落落大方
朴实刚健,重在担当
严肃态度,追寻理想
严格育人,百鍊成钢
严谨务实,奋而自强
书声悠悠,如沐春阳
追贤思齐,古今共赏
创新有为,慷慨激昂
星汉灿烂,有我北方
壮哉工大,永铸辉煌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郑文堂
校长
丁辉
副校长
沈志莉、王建稳、胡应平
党委副书记
田红芳
纪委书记
欧阳媛

知名校友

钱永强,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副总裁,副校长。
王中军,南极泰山站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饶为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副市长,广西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宗文,贵州省铜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汪海洲,甘肃省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刘东海,迪信通创始人。
袁利群,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新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靳学军,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卢东亮,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
鲁勇,全国工商联十二届执委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十二届执委会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王普公,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蔡茂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祁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12年入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
刘静怡,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模特,华语女子演唱团体ChinaQueen成员之一。
项基,浙江大学电气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