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是山西省北部的县级市,由忻州代管。地处山西省北中部,东临五台,西靠宁武,南与忻府区、定襄毗邻,北和代县、朔州市朔城区接壤。
原平市辖7个镇、11个乡、3个街道,520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50万(2013年)。辖区东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长约58公里,总面积256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8.42平方公里(2018年),耕地面积111万亩。
原平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试点”和“扩权强县试点”的双试点城市。名片:“铝电名城、酥梨基地、三班故里、慧远故里、晋贤故里、将军之乡、书画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原平
- 外文名称:Yuanping
-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 所属地区:山西
- 下辖地区:3个街道、7个镇、11个乡
- 政府驻地:前进西街835号
- 电话区号:0350
- 邮政区码:034100
- 地理位置:山西省北中部
- 面积:2560平方千米
- 人口:50万(2013年)
- 方言:晋语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性气候
- 着名景点:文殊寺、天涯山、石鼓祠、五峰山等
- 火车站:原平站、原平西站、原平南站(货运)
- 车牌代码:晋H
- 行政代码:140981
- 地区生产总值:118.1亿元人民币(2013年)
- 人均生产总值:2.38万元人民币(2013年)
- 市委书记:李贵增
- 市长:马志强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因地形“原隰宽平”得名。
历史沿革

古称崞县,始置于秦始皇,属雁门郡。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置原平县,属太原郡。
东汉改属雁门郡。
西晋末年复置云中县,楼烦县治自宁武府界徙今市区北部崞阳镇大阳村。
北魏永兴二年置石城县。始光三年(426)于红池村置敷城郡。东魏天平二年(535)侨置繁峙县,于县置繁峙郡,故治在今市区南9千米板寺村,侨置恆州,故治在云中故城。寻废恆州。
北齐废原平、楼烦、敷城3县及永定、建安、广安3郡,改武州为北灵州。寻废北灵州,改廓州为北显州,故治在今崞阳镇。
北周时繁峙郡、县及北显州俱废。
隋开皇十年(590)废石城县,平寇县自今定襄县境徙治崞阳镇,属代州。大业二年(606)改平寇县为崞县。十二年繁峙县自今繁峙县境徙治武州故地。
唐贞观五年(631)置怀化县,故治在今市区南12千米怀化村,属顺州,十二年改属代州。
五代梁开平二年(908)改唐林县为白鹿县。五代唐同光初年复改白鹿县为唐林县。五代晋改唐林县为广武县,后复为唐林县。
宋景德二年(1005)唐林县废入崞县。
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升崞县为崞州,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崞县,属太原府,八年改属雁门道。
1949年属忻县专区。
1958年,撤销崞县,设立原平县,属晋北专区。
1959年12月,原平县驻地由城关(今崞阳镇)迁至原平镇。
1961年代县析出,原平县改属忻县专区。
1967年属忻县地区。
1983年属忻州地区。
1993年撤县改市(县级)。
2000年12月,撤销忻州地区,设立忻州市(地级),原平市由忻州市代管。
行政区划
原平市下辖3个街道(北城街道、南城街道、轩煤矿区街道)、7个镇(长梁沟镇、轩岗镇、崞阳镇、大牛店镇、苏龙口镇、阎庄镇、东社镇)和11个乡(新原乡、段家堡乡、沿沟乡、西镇乡、王家庄乡、子乾乡、中阳乡、南白乡、大林乡、解村乡、楼板寨乡),总计520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原平市位于东经112°17′~ 113°35′,北纬38°35′~ 39° 09′之间。东西绵亘群山为历代之天然界域,阳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开阔地带。最高海拔2393米,属黄土高原海河流域区,地形为山地型高原,东西两面高,中间低,“两山夹一盆”为其显着特点,历来有“东山摇钱树、西山聚宝盆、中间米粮川”的美誉。东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长约58公里,总面积256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410平方公里,平川580平方公里,丘陵570平方公里)。
因地势起伏显着,境内各地气候差异甚大,一般年均气温8℃左右,一月零下9℃,七月23℃。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60天。
自然资源
原平资源富集,素有“东山摇钱树,西山聚宝盆,中间米粮川”之称。“东山摇钱树”是指东社等东山地区乡镇是山西省最大的水果产区之一和酥梨生产基地;“西山聚宝盆”是指轩岗等西山地区乡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铝、铁、石灰岩、钾长石、硅石、铜矿、粘土等20种之多;“中间米粮川”是指中部平川区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连续多年保持在5亿斤以上。
水资源
原平市多年(1956—2008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5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50亿立方米,河川径流与地下水之间的重複计算量0.66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原平市共有土地3840553.17亩,其中农用地2009911.54亩,耕地1225783.6亩,林地380674.5亩,园地165918.03亩,牧草地30280.57亩,建设用地207254.57亩。
矿产资源
原平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中,煤:已探明保有储量11.2亿吨,含煤岩系展布面积400平方公里,煤层平均厚度19——20米,发热量在6500——7300大卡左右;铁:探明储量2.9亿吨,面积6平方公里,长2900余米,矿点大都分布在铁路沿线和干线公路两侧;铝:主要分布在段家堡、官地、牛食尧、长梁沟、龙宫、神山堡等地,已探明储量1.25亿吨,矿体平均厚度3米,矿床面积100平方公里;石灰石:估算储量为3019万吨,矿体厚度236.8米。其它矿产资源有白方岩、钾长石、硅石、磷矿、铜矿、水晶矿、金矿、花岗岩、大理岩、云母、盐硷硝、萤石、石膏等。
原平

人口民族
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辖区共有194954户,户籍总人口为495254人,其中,城镇人口220388人,乡村人口274866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数为255282人,女性人数为239972人。从业人员有39326人,在岗职工有38740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2年,原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5.2亿元,同比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完成20.8亿元,增长18.7%,净增3.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8亿元,增长27.3%,净增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114.6亿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5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6472元,增长16.8%。
原平街心广场

第一产业
原平农业以商品粮、制种、畜牧、经济林、蔬菜等五大基地建设为主体,是玉米、高梁、青椒定点制种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辖区农业产值109842万元,林业产值5616万元,牧业产值89295万元,渔业产值51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00万元。
第二产业
原平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主要有铝业、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等行业,形成以化工、煤炭、机械、冶金、建材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以煤炭、化工、建材、机械、冶金产品为主。2012年辖区规模以上企业33家,工业销售产值1326628万元,资产总计2985321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271986万元,利税总额166588万元,利润总额74487万元。
第三产业
2012年,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8249万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7508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741万元。原平以建设太原北部商贸业的交流集散地为目标,仓储业重点建设了轩岗物资仓储库、解村畜禽冷链物流中心;配送业重点建设了晋北物流、捷达物流、平安大街南侧物流配送中心;交通运输业整合了传统公路货运场站,新建南部城乡客运站。
原平宾馆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十一五期间,原平市累计投资3.8亿元,建设了西山循环公路、环城公路,新增通村水泥(油)路224条,共643.4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0条81.3公里。实现村村通,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人畜饮水条件得到改善。
社会保障
十一五期间,原平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3万个,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8%,;城镇社保覆盖率7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5%。农村“五个全覆盖”全面完成。
科教文卫
原平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小、国中毕业升学率达到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9%。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疾病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建立起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多孩率由2005年的2.75%下降到2010年的1.9%。民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口健康指标全面提升。
原平市有中国小332所,其中国小284所,国中40所,高中8所。在校生81739人,其中国小42172人,国中生29234人,高中生10333人。教职工4607人,其中国小2358人,国中1542人,高中707人。
原平农学院
前身为原平农业学校,创办于1952年,198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1991年和1993年分别被农业部、山西省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1998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2002年7月1日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成立山西农业大学原平农学院。
範亭中学
创建于1946年,以着名爱国将领续範亭名字命名。素有"南康杰,北範亭"之称,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2006年5月4日举行了六十周年校庆,并在07年成为山西省示範高中。
交通运输
原平是晋中南通向塞外的交通枢纽。境内京原、北同蒲铁路在市区交汇,朔黄铁路和京原、大运等公路穿境而过,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
历史风俗
凤秧歌
凤秧歌又名过街秧歌,也叫份秧歌,产生时间久远,是原平县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男角都是武士打扮,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样,手拿小锣,边扭边行。凤秧歌的表演有三种形式:踩街、踩圈、开轱辘。凤秧歌多于农曆十四至十六在本村分“上院”、“踩街”、“撵旺火”三种形式进行表演。传统节目有80余个,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1955年民间艺人李二俊率队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1991年9月参加在山西省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期间;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中亮相;2006走进“星光大道”;2008年2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秧歌”之中;2010年5月,获得由文化部主办的广场舞类的最高奖项“群星奖”。
炕围画
炕围画也叫墙围画,俗称“炕围子”,是山西民间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造型艺术,融壁画、年画、建筑彩绘于一体。 晋北农村家家户户都以火炕为床,为防止墙土脱落弄髒被褥,人们就以胶水调製白土沿炕边墙上涂盖“围子”。炕围画属于家庭壁画,晋北宁武、五寨一带喜用红棕色,原平、代县一带喜用青绿色。以原平炕围画为代表的晋北炕围画,画风细腻,设色艳丽,构图饱满,明朗豁达。每当新房落成,新炕盘就,主家就约请当地有名气的炕围画匠上门作画,画工完毕后,主人常用透明纸或塑胶薄膜罩遮其上,更多的人家则用桐油或清漆罩刷,以使其保存年久。原平炕围画曾在北京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原平也被称作“炕围画之乡”。
地方特产
原平锅魁
原平锅魁因历史上夺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根据包馅与不包馅可以分成空心锅魁和实心锅魁两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
崞阳麻叶
崞阳麻叶製作方法比较複杂,选用精製麵粉、发酵粉和糖剂,辅助油、盐、硷、矾等,加水按一定比例配製搅拌成鬆软麵团,用刀雎切成约半两重的小面块,拉长两根扭两圈,放入油锅中炸到金黄色捞出即可食用,油料一般选用晋西北的胡麻油。崞阳麻叶手艺形成于清末,到建国初期几近失传。
旅游名胜
原平文物古蹟遍布全境,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6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阳武村朱氏牌楼、练家岗慧济寺、崞阳南桥等3处。着名胜景有“天涯石鼓”、 “五峰叠翠”等,另有土圣寺、佛堂寺、楼烦寺、文庙等十余处文物古蹟;革命纪念地有:续範亭纪念堂,原平市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纪念碑,朱德、刘少奇路居旧址,下神头惨案旧址,峙峪惨案旧址,南神头惨案旧址等;农业观光游景点有山西六大温泉之一的大营温泉。
原平滹沱河风景区

天牙石鼓景区
天牙石鼓山距原平市5公里,南距忻州市30余公里。在崞阳(即原崞县城)东南20余公里处还有一座五峰山,古人将天牙石鼓山与其匹配媲美,时有“天牙是为天牙,五峰好比地角”。唐末诗人雍陶留有《再经天涯地角山》的四言绝句:“每忆云山养才,悔缘名利入尘埃。十年马足行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天牙石山有鼓神祠,坐落于石鼓山下。祠宇坐北而南向,祠前门外有石旗桿、木雕牌坊和一对石狮,另有一座和神祠山门相对的古戏台。
原平

崞阳普济桥
崞阳普济桥俗名南桥,横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阳镇南门外河流上。创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以后历代曾予补修,保持了宋、金时期的石桥艺术。桥用行錾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桥全长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两端各有一引桥,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券口之边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两边,中间雕有石狮头,余者均匀分布雕有故事人物的浮雕组画16幅;小券口边上雕有皎龙出水及九针图案。
慧济寺
慧济寺位于市东北12.5公里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阳乡练家岗村“惠济祠”取给困苦者以好之意,整个寺院建筑是典型的唐塑风格,殿内菩萨及木刻罗汉均属宁代艺术雕塑。
慧济寺

崞阳文庙
崞阳文庙始建于元大德(公元1299)年间,原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历经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计有大成殿7间,东西廊房各10间,戟门5间,欞星门坊5间,敬一亭5间,小石林亭5间,泮宫坊3间,德配天地坊3间,道冠古今坊3间,金声玉振坊3间,库房3间,厨房3间,宰牲房3间,守庙住房3间,崇圣祠3间,名宦祠3间,乡贤祠3间,尊经阁上3间、下5间,文昌祠3间,乐楼3间,文昌三代祠3间,魁星楼1间,忠义祠3间,明伦堂3间,节孝祠3间,教谕署讲堂3间,训导署大门3间,讲堂5间,仪门内正厅3间,儒学大门1间等百楹建筑。
土圣寺
土圣寺位于市城区西南30公里水油沟村附近,背靠云中山脉,因该寺原有山林土地上千亩,土地收入丰盛可观,故而得名,据考始建于唐,“施火毁于火,明隆庆,万曆年间先后重修复,每年四月初八政祭。”寺院两侧有一清泉,名曰“灵泉”故又取名灵泉寺。
土圣寺

崞阳关帝庙
崞阳关帝庙位于崞阳镇东关。据碑记载,关帝庙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关帝庙座北向南,原有关公殿、戏台、东西配房、圣母殿、三义殿、龙王殿、山门等建筑,构成总体平面为长方形。戏台、西配房已无存,余其皆完整。关公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前有廊子,并有砖铺月台,四周有石质栏桿,栏桿左右各有望柱四根,前有八根。题记为清鹹丰元年重修。关公殿后有小式木作圣母殿、龙王殿、三义殿各三间,均系晚清建筑。山门有台阶十四阶,逐级而上,又有台阶八级,并有砖铺平台,四周有砖砌花栏。山门门额上书“关帝庙”,门前有照壁一座,石狮一座。
着名人物
班婕妤,西汉女辞赋家,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张杨,字稚叔,汉末群雄之一。
杨沂中,一般指杨存中,宋朝将领,追封和王。
慧远大师,中国佛教净土宗初祖,俗姓贾,精通六经及老、庄之学。
秦玉根,电影鸡毛信中海娃原型。
黎玉,1925年参加革命,曾任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政府主席等职。
李开信,1937年参加革命,曾任国家物资总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顾问等职。
张劲松,1987年11月入伍,1989年入选八一男篮,八一男篮主力之一。
续範亭,1925年前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
傅全有,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上将军衔。
张培梅,字鹤峰,国民党军事将领。
徐永昌,字次宸,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嗣任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长。
赵栓龙,曾任甘肃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
赵尔陆,曾任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上将军衔。
张廷桢,曾任北京卫戍区副政委,少将军衔。
张光汉,曾任湖北军区副政委。
张工,曾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上将军衔。
张二旺,1988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
王玮珍,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少将军衔。
王宇,曾任总参谋部办公厅副主任,少将军衔。
王恭,曾任后勤部副部长、宁夏军区副司令员。
石进元,曾任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
吕义山,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李吾田,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少将军衔。
黄乙俊,北京卫戍区原副政治委员。
常志义,曾任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院长。
谢高忠,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
陈明山,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