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0时46分,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北纬31.4°,东经103.8°)发生4.8级地震。这是继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四川省青川县、甘肃省文县交界发生5.4级地震之后较大的一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8公里,成都市区等周边地区有明显震感。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报告。
基本介绍
- 名称:12·26四川彭州地震
- 时间:2011年12月26日0时46分
-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 震中经纬度:北纬31.3°,东经103.7°
- 震源深度:18千米
- 震级:里氏4.8级
地震详情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及四川省地震局数据显示,地震发生在台北时间2011年12月26日0时46分50秒。震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境内,北纬31.4°,东经103.8°。震源深度为18km。属天然地震。
彭州地震示意图

地震影响
此次4.8级地震,除成都市区外,德阳、绵阳、雅安甚至自贡等地都有震感。
地震后民众纷纷外出避险

当时不少已入睡市民被震醒,据成都本地论坛、百度地震贴吧、QQ群、新浪微博等网友表示:“我住23楼,刚才摇得好兇啊,持续了好几秒。”、“震感非常明显”、“三年来第一次感觉到”、“家中小孩被震醒”、“床摇得好厉害”。
家住成都东二环的市民付先生说,因为自己住的楼层高,所以感觉特别地明显,“听到门和柜子都发出了响声,持续了起码5秒左右。”
另有网友发图显示,有人穿着睡衣冲下楼避险。
伤亡情况
12月26日02时,据彭州市政府报告,彭州市政府经向所辖20个乡镇的派出所调查了解,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报告。12月26日09时许,在对距震中最近的龙门山镇进行调查后,确认无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当地社会秩序稳定。
震后处理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启动Ⅳ级应急回响,由应急处副处长龚宇带队的现场工作组于12月26日01时45分赶赴震区。据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报告:成都市防震减灾部门工作组正赶赴震区开展灾情调查工作。12月26日02时30分,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彭州市4.8级地震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李广俊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副指挥长王力,纪检组长、副指挥长王继斌出席,办公室、应急处、监测处、震防处、预报研究所、监测研究所、应急保障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和台站管理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李广俊对前期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和总结,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务必按照应急预案和工作规程,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四川省地震局现场工作组,于12月26日2时50分在彭州市与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彭州市防震减灾局现场工作组汇合组成现场联合工作队,并立即赶往距震中最近的乡镇——彭州市龙门山镇,开展地震现场工作。现场联合工作队在龙门山镇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走访了当地民众。据现场调查反映,此次地震造成彭州、都江堰震感较强,震时可听见有小块滚石滑落,当地民众反应平静,未有外出疏散避险现象,未有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报告,当地社会秩序稳定。在确认上述情况后,现场联合工作队结束调查工作返回。12月26日17时,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彭州4.8级地震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李广俊召集办公室、应急处、监测处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重要批示精神,并对此次彭州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李广俊副局长指出,此次彭州4.8级地震发生后,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处置工作,现各项应急工作基本完成,震区已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具备结束应急状态的基本条件,解除Ⅳ级应急回响;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巨峰省长批示精神,牢固树立震情意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震后处理

“预警第一报:2011年12月26日0时46分50秒彭州(东经103.87,北纬31.36)发生M4.5级DZ。传送本简讯时(0时46分57秒),DZ横波还有19秒到达成都,预计烈度2.4。”“预警第二报……”
26日凌晨0点46分,彭州发生4.8级地震,成都震感明显,不少市民甚至在睡梦中被摇醒。然而,昨凌晨共有500余名“公众体验地震预警系统”志愿者们提前收到了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地震预警系统发来的预警简讯,体验了一把地震预警。
【网友声音】
体验“震时预警”志愿者直夸“好先进”
昨日凌晨1点16分,网友“Close_to_me_韬”发出这样一条微博:“预警第1报:2011年12月26日0时46分50秒彭州(东经103.87,北纬31.36)发生M4.5级DZ。传送本简讯时(0时46分57秒),DZ横波还有19秒到达成都,预计烈度2.4。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有预警喔!好先进,哈哈!我没跑。”这条微博立即引起了网友讨论:“咋个申请喔,这个东西?”“对的,这个大地震的时候还是比较给力。”“很高级,但是10几秒这个时间太尴尬了…”众人议论之余,大多数人都很关心如何才能定製该地震预警简讯。
对此,记者专门採访了发出简讯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预警简讯的传送是因为地震触动了他们设定于四川、甘肃、陕西交接的汶川余震区域的监测台站。
“我们目前总共安装了70个左右的监测台站,26日凌晨的余震大概触发了20多个,而地震只要触发了3个及以上的监测台站,系统就会自动进行综合判断和计算,然后向体验者传送预警信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负责人王暾介绍说。
今年9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面向社会招募了千名地震预警系统公众体验者。“上次我们面向社会实际招募到的只有500名志愿者,所以昨日有500余人收到了预警简讯。”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预警原理】
和地震波打“时间差”震源50公里10秒前预警
记者了解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开发了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这套系统面世后,布设在约2万平方公里的汶川余震区域,在2010年8月8日以前,已对布设区域内发生的60次余震成功实现了预警。
“预警系统的原理就是与地震波打时间差,监测站需要蒐集震前3-5秒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有20公里左右的盲区。但是在距离震源50公里内的地区,会在地震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90-100公里内的地区,能提前20多秒收到预警信息。”研究所负责人王暾说。
【预警误差】
速报震情存误差不影响避险
26日凌晨公众体验地震预警系统志愿者们收到的简讯显示地震震级为4.5级,而随后四川地震台网发布的震级为4.8级,对于这0.3级的误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相关人员解释说:“地震预警信息是对地震的一个速报,是在地震发生时的很短时间内,根据监测台站收到的有限地震波信息对地震的震级和震中进行的预估,它的特点在于快,能够指导人们在地震波到来之前及时避险,零点几级的误差基本不会影响到指导人们避险,因此在预警系统里是必然的,也是允许的。”
据介绍,各地地震局所公布的震级是依靠测震台网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计算而得。地震震级在5级以下的,由省地震局测定后公布,而5.0级以上的震级则由国家地震部门测定后公布。华西都市报记者唐爽
中新网成都12月26日电(刘忠俊)记者26日凌晨从四川省地震局获悉,当日凌晨0时46分,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北纬31.3,东经103.7) 发生4.8级地震。成都、乐山、眉山、雅安等多地震感强烈,有多数民众在睡梦中被摇醒,成都市区还有部分民众跑出了家门。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