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震局于1996年2月17日由原大连市人民政府地震办公室更名而来。目前内设职能处室3个,编制23人;所属事业单位一个,编制11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大连地震局
- 更名时间:1996年2月17日
- 曾用名:大连市人民政府地震办公室
- 组成:职能处室3个,事业单位1个
- 总人数:34人
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拟定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有关地方法规、规章,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2、拟定本地区防震减灾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画并组织专项资金的使用。
3、负责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和地震监测预报的管理工作,提出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地震趋势预报意见;负责震情速报和地震灾情速报;负责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规划。
4、负责本地区的地震灾害预测工作和重要城镇、经济开发区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本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任务登记工作。
5、管理以地震参数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工作;审核本市重点工程项目场地的抗震设防标準。
6、负责组织本地区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套用;指导与防震减灾事业有关的学会、协会工作。
大连地震局

7、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
8、管理地震业余测报组织和巨观信息网路,组织开展群测群防工作。指导区、市、县地震局(台)的业务工作。
发展历史
- 1906年9月第六临时观测所易名为“关东都督府观测所”
- 1906年12月25日迁址寺儿沟
- 1913年1月1日增设 维歇尔式地震仪(SW)
- 1918年1月1日“关东都督府观测所”由寺儿沟迁址南山(现大连气象台主楼一楼内)
- 1919年改名为“关东厅观测所”,至 1945年9月9日停止观测。
- 195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着手恢复地震观测,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连地震台》,在旅大气象台内(现大连气象台)安装 了大、小51式地震仪
- 1955年8月14日正式投入观测
- 1966年12月10日基尔诺斯式(SK)地震仪正式投入运行。
- 1970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连地震台”划归辽宁省地震办公室管理,并更名为“旅大地震台”
- 1971年4月迁址到大连市甘井子区湾家村
- 1981年改为“大连地震台”
- 1982年7月1日由湾家村迁至现台址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