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位于辽东半岛腹地。东北临辽阳市、瀋阳市,西南与盘锦市、大连市接壤,西北靠锦州市,东、东南与丹东市毗邻。瀋大铁路与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鞍山地震台
- 台站代码:地震台21014,西鞍山井21015
- 台站类别:省级地震台
- 隶属关係:辽宁省地震局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千山中路36号(邮编:114010)
气候特徵
鞍山属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1月平均气温-10℃~-11℃;7月份平均气温23℃~25℃;年平均气温7.5℃~9℃。年平均降水量600mm~900mm。无霜期140~170天。
地震概况
鞍山地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寒武系、震旦系、元古界辽河群和太古界鞍山群地层。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阴山-天山东西向複杂构造带的东延部分,位于华夏、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辽东半岛隆起带和松辽平原沉降带的构造複合部位。
鞍山地区断裂十分发育,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组断裂构造系统:
(1) 北西向断裂构造系。形成于太古代晚期,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
(2) 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系:形成于元古代早期。它不仅控制和影响辽河群沉积,而且该区南部呈东西向分布的鞍山群,也受到了这组断裂构造控制。
(3) 北东向断裂构造系:形成时代较晚,明显切割了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
(4)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系:晚于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出现在该区的西部地区,其中有孤状寒岭断层,把千山花岗岩和各地层分隔。
(5) 南北向断裂构造系:仅出现于区内局部地段。
根据辽宁海城7.3级地震初步总结资料,区域布格重力异常背景呈北东向负异常,变化值从-5Gal~-50Gal。沿金县、营口、瀋阳一线以东的山区,布格异常变化值平缓,其中营口-海城间局部出现近东西向正负交替变化的异常区。岫巖-海城间则出现北西向—东西向狭长畸变异常区。
用延拓解析法求得的区域深部重力场值呈北东向分布。沿瀋阳、营口以西的下辽河平原以重力值高,莫氏面浅为特点呈北东方向展布。地壳厚度为35km~36km,营口海城呈北东向,地壳厚度36km~39km。
监测工作
鞍山市地震局不断加强地震趋势会商工作。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五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章制度,製作了图板,上墙规範操作;二是严格执行周、月、季、年震情会商制度,加强日常考核和资料整理工作,不断强化震情会商报告质量;三是创新会商的模式和内容,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成功地举行了两次营海岫地区震情趋势会商会;四是规範管理前兆手段,成立了5个学科小组,并尝试与中国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地壳研究所等国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课题合作研究,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分析预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