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地震事件处置

2019-11-22 10:56:47 百科
地震事件处置

地震事件处置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除了破坏性地震应急和临震应急以外,一些虽然没有造成破坏但是有重要影响的地震,以及与地震有关并对社会稳定和减灾效果产生影响的事件,也应当进行紧急处置,包括有感地震应急、震情应急、平息地震谣言和应急戒备。
一、有感地震应急
在省会、计画单列市等大中城市和大型水库、核电站等重要工程场地及其附近地区发生没有造成破坏但普遍有感的地震.容易引起公众密切关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地震部门应该採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政府也要根据情况做出反应。
(一)地震部门应急行动
1.省地震局应急行动
(1)一旦获知有感地震发生,立即上报中国地震局。
(2)在儘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地震参数,上报中国地震局和省政府并通知震区地震部门。经省政府批准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地震讯息。
(3)迅速进行震情会商,判断震后晨隋趋势,并将会商结论及时上报中国地震局和省政府,同时通知震区地震部门。
(4)督导震区市、县级地震部门广泛了解震区震情发展,尤其注意是否有巨观异常或临震异常出现;发现情况经认真核实后及时报告。
(5)必要时派出现场工作队,协助地方地震部门核实异常、加强震情分析。
(6)如果判断震后不会发生更大的地震,经省政府批准后,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插发震后震情趋势判断讯息,发布稳定社会秩序的公告;组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适时刊登播出有关地震知识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的宣传报导:注意社会对地震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平息地震谣言。
(7)如果认为震后有可能发生更大的地震,需要及时提出发布临震预报意见,经省政府批准后,转人临震应急,如果未来得及发布预报就发生破坏性地震,转入震后应急。
2.震区内市、县级地震部门应急行动
(1)一旦感觉到地震发生,立即直接上报省地震局。
(2)迅速组织人员通过县、乡镇了解地震情况和社会影响,及时上报省地震局。
(3)从省地震局获知地震参数后,广泛了解震区震情发展,重点是巨观现象和临震变化,如有情况要认真核实,立即上报省地震局。
(4)加强震情会商。会同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做好异常核实和震情分析工作。
(5)省地震局判断不会有更大地震发生后,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稳定社会的工作。
(6)省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转入临震应急,如果尚未发布预报就发生破坏性地震,转入震后应急。
(二)政府的应急反应
1.震区所在政府应急反应
(1)感觉到地震发生后,迅速向地震部门了解情况。
(2)督导当地地震部门并组织有关部门了解震情、社情,平息出现的地震谣传和误传,保持社会稳定。
(3)省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转入临震应急,如果未发布预报就发生破坏性地震,转人震后应急。
2.省政府应急反应
(1)获知有感地震发生,向省地震局和震区地方政府了解震情、社情。
(2)督导震区地方政府分别做好震情趋势判断和保持社会稳定工作。
{3)如果判定会有更大地震发生,可以发布临震预报,转入临震应急,如果没有发布临震预报就发生破坏性地震,转入震后应急。
二、震情应急
如果在某—地区发现重大短临异常,或者地震部门提出重大短临预测意见而省级政府尚未发布临震预报,这时各级地震部门要採取紧急应急行动,紧紧跟蹤震情发展,尽最大可能取得短临预测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一)地震台站(观测点)应急行动
(1)出现异常的台站(观测点)要迅速核实异常,核实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省级地震局和地方地震部门。
(2)新出现具有短临异常指标意义的台站(观测点)要及时向省地震局和地方地震部门报告。
(3)存在异常的台站必须保证仪器正常运转,数据连续可靠。
(4)区内地震台站必须昼夜有人值班。
(二)地方地震部门应急行动
(1)抓好现场异常核实工作,组织对巨观异常的观察、收集和核实,核实隋况随时上报省地震局。
(2)加密震情会商。与省地震局派出的人员或中国地震局地震短临跟蹤专家小组一起作好震情分析工作。
(3)昼夜有人值班。
(三)省地震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