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必知必会法律手册》按照劳务派遣业务需要,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分门别类拆分,包括劳务派遣规定、劳动契约、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保护、争议处理等部分内容,每个内容分解为若干细目,每个细目下列若干法律条文。
基本介绍
- 书名:劳务派遣必知必会法律手册
-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页数:302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作者: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6702352
内容简介
《劳务派遣必知必会法律手册》契合《劳动契约法》修改这一社会热点,着眼于提高劳务派遣相关人员法律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是劳务派遣行业、用工单位及派遣员工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劳务派遣必知必会法律手册》的出版,无疑将对劳务派遣单位合法开展业务、用工单位合规使用派遣员工、劳动者正确有效维权产生积极的作用。
图书目录
第一编劳务派遣企业特色篇
天津市外国企业专家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省外国企业服务公司
吉林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黑龙江外商企业谘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南油对外服务有限公司
河北省对外服务总公司
蓝拓人力
安徽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济南方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亦庄国际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编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篇
第一章劳务派遣
一、劳务派遣概述
1.劳务派遣的定义
2.用工单位、派遣单位及被派遣劳动者的三方关係
3.劳务派遣的优势
4.劳务派遣的操作流程
二、劳务派遣特殊规定
1.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
2.劳务派遣业务的适用範围
3.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
4.用工单位的义务
5.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
6.劳务派遣劳动契约
7.劳务派遣协定
8.劳务派遣业务的限制
9.劳务派遣劳动契约的解除和终止
10.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
三、外事服务单位劳务派遣
1.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2.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
3.外事服务单位
4.外事服务单位开展派遣业务
5.外事服务单位违法派遣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劳动契约
一、用工与招聘
1.劳动者
2.用人单位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4.用人单位的自主用人权
5.公平就业
6.劳动关係的建立
7.用人单位职工名册
8.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9.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的义务
二、劳动契约的订立
1.劳动契约的期限
2.劳动契约的内容
3.订立劳动契约的原则
4.订立劳动契约的时间
5.未订立书面劳动契约的责任
6.劳动契约的生效
7.无效劳动契约
三、试用期、服务期与违约金
1.试用期期限
2.试用期工资
3.培训与服务期条款
4.保密与竞业限制条款
5.违约金条款
四、劳动契约的履行与变更
1.劳动契约履行的原则
2.劳动契约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3.劳动契约履行过程中劳动者的义务
4.劳动契约变更
5.劳动契约变更的条件
6.劳动契约变更的要求
五、劳动契约的解除与终止
1.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契约的条件
2.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程式
3.劳动者解除劳动契约的条件
4.工会在解除劳动契约中维护职工的职责
5.经济性裁员
6.劳动契约的终止
7.劳动契约解除终止的经济补偿
六、非全日制用工
1.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係
2.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支付
3.非全日制用工的社会保险
4.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争议处理
5.非全日制用工的管理与服务
七、外国人在华就业
1.就业许可
2.申请与审批
3.劳动管理
4.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相关法律责任
八、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
1.就业许可
2.劳动管理
3.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相关法律责任
第三章集体契约和集体协商
一、集体契约
1.集体契约类型
2.集体契约的内容
3.集体契约的期限
4.集体契约草案的审议和签订
5.集体契约的审查和生效
6.集体契约的履行与监督
7.集体契约的效力
8.集体契约的变更和解除
9.集体契约的终止和续订
10.集体契约争议处理
二、集体协商
1.集体协商会议
2.集体协商原则
3.集体协商代表
4.集体协商的程式
5.集体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
6.集体协商的法律责任
7.工资集体协商内容
8.工资集体协商程式
9.工资协定审查
10.协调劳动关係三方机制
第四章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工资
1.工资的定义
2.工资总额
3.单位时间工资折算
4.计时工资
5.计件工资
6.奖金
7.津贴和补贴
8.最低工资标準
9.加班工资标準
10.试用期工资标準
11.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準
12.病假工资
13.工资支付对象
14.工资支付方式与周期
15.被派遣劳动者无工作期间的工资
16.合法扣减工资
17.侵害工资权益法律责任
二、工作时间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2.月计薪天数
3.标準工时制
4.延长工作时间
5.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度
6.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
7.不定时工作时间制度
8.不定时工作时间制度的审批办法
9.违反工作时间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
三、休息休假
1.节假日
2.带薪年休假
3.带薪年休假标準
4.用人单位统筹安排年休假
5.不计入年假的假日範围
6.不予享受年休假的情形
7.侵犯年休假权利的法律责任
8.病假
9.探亲假
10.婚丧假
11.未休年假工资
12.法定节假日工资
13.病假工资
14.探亲假工资
15.婚丧假工资
第五章劳动保护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一、劳动保护
1.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原则与措施
2.工会在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3.政府部门在劳动保护中的监督管理责任
4.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5.劳动过程防护
6.工作场所管理
7.职业健康检查
8.劳动者职业危害知情权
9.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护义务的法律责任
二、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
1.女职工劳动保护範围
2.女职工禁忌劳动範围
3.女职工经期劳动保护
4.女职工孕期劳动保护
5.女职工产假及产期待遇
6.女职工哺乳期劳动保护及待遇
7.女职工“三期”期间解僱保护
8.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义务的法律责任
三、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1.未成年工
2.未成年工的使用与登记
3.禁止招用童工
4.未成年工禁忌劳动範围
5.未成年工体检
6.违法使用未成年工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社会保险
一、社会保险制度
1.社会保险
2.社会保险基金
3.社会保险基金统筹
4.社会保险费征缴
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6.社会保险监督机构
7.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
8.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9.社会保险信息的保密
10.社会保险缴费申报
11.社会保险缴费方式
12.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费的处理
13.用人单位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形
14.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15.社会保险争议
16.外国人的社会保险
17.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二、养老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範围
2.基本养老保险费率
3.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4.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
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
6.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7.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8.基本养老保险转移资金的计算办法
9.基本养老保险关係转移接续的办理及其程式
10.企业退休条件
11.新人、中人、老人
12.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13.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14.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致残、死亡的待遇
15.企业年金
16.企业年金理事会
17.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
18.企业年金託管人
19.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
2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三、失业保险
1.失业保险覆盖範围
2.用人单位参加失业保险
3.失业保险费率
4.失业保险基金
5.失业保险基金统筹与调剂金
6.失业保险金标準
7.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8.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9.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10.再次失业人员缴费时间和领取期限的计算
11.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
12.失业保险关係转迁
四、医疗保险
1.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範围
2.基本医疗保险缴费
3.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4.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範围
5.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
6.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範围
7.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
8.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
9.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10.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
11.参保人员退休时医疗保险费的缴纳
12.医疗保险关係的转移接续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五、工伤保险
1.工伤保险的适用範围
2.工伤保险基金
3.工伤保险费率
4.工伤保险储备金
5.应认定工伤的情形
6.应认定视同工伤的情形
7.不能认定工伤的情形
8.职业病
9.职业病诊断
10.工伤认定及程式
11.工伤认定举证
12.劳动能力鉴定
13.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14.劳动能力鉴定程式
15.工伤医疗和辅助器具配置待遇
16.生活护理费
17.一至四级伤残待遇
18.五至六级伤残待遇
19.七至十级伤残待遇
20.伤残津贴与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
21.因工死亡待遇
22.工伤保险待遇标準的适时调整
23.本人工资
24.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
25.工伤保险责任的承继
26.派遣出境职工的工伤保险关係
27.再次发生工伤的处理
28.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
29.非法经营单位伤亡职工的处理
30.工伤保险纠纷的处理
六、生育保险
1.生育保险适用範围
2.生育保险基金
3.生育保险费率
4.生育保险待遇
5.产假
6.产前检查
7.女职工生育保险权益保护
第七章劳动争议处理
一、调解仲裁
1.受案範围
2.管辖原则
3.迴避制度
4.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案件
5.调解组织
6.调解员
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8.仲裁员
9.劳动争议仲裁庭
10.协商和解
11.调解协定
12.申请仲裁
13.仲裁受理
14.仲裁开庭
15.撤回仲裁申请
16.先行调解
17.仲裁裁决
18.先予执行
19.先行裁决
20.终局裁决
21.裁决书送达
22.仲裁执行
23.不予受理
24.撤销
25.中止审理
26.终止审理
27.案卷处理
28.举证责任分配
29.证据认定
30.仲裁时效
31.调解期限
32.仲裁期间
33.仲裁处理时限
34.仲裁当事人
35.第三人
36.代理人
二、劳动争议诉讼
1.人民法院管辖原则
2.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範围
3.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
4.不按劳动争议处理的案件
5.诉讼时效
6.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7.案件受理
8.发出支付令
9.财产保全
10.中止执行与终结执行
11.执行仲裁裁决
12.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13.诉讼当事人
14.第三人
15.审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
第八章劳动保障监察和行政複议、行政诉讼
一、劳动保障监察
1.劳动保障监察对象
2.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3.劳动保障监察範围
4.劳动保障监察的管辖原则
5.劳动保障监察职责
6.迴避制度
7.常规监察
8.劳动保障监察立案
9.劳动保障监察调查
10.听取用人单位陈述申辩
二、行政複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複议的受理机构
2.行政複议机关的职责
3.行政複议人员
4.行政複议的受案範围
5.不予受理的範围
6.行政複议的申请人
7.行政複议的被申请人
8.行政複议的第三人
9.行政複议的代理人
10.行政複议申请期限
11.行政複议申请书
12.申请行政複议证明材料
13.审查申请与决定受理
14.行政複议申请材料补正通知
15.行政複议案件审理
16.处理决定
17.对行政複议决定不服的处理
三、行政诉讼
1.行政诉讼的受理範围
2.行政诉讼的时效
3.行政诉讼的受理
4.行政诉讼与行政複议的衔接
天津市外国企业专家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省外国企业服务公司
吉林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黑龙江外商企业谘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南油对外服务有限公司
河北省对外服务总公司
蓝拓人力
安徽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济南方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亦庄国际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编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篇
第一章劳务派遣
一、劳务派遣概述
1.劳务派遣的定义
2.用工单位、派遣单位及被派遣劳动者的三方关係
3.劳务派遣的优势
4.劳务派遣的操作流程
二、劳务派遣特殊规定
1.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
2.劳务派遣业务的适用範围
3.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
4.用工单位的义务
5.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
6.劳务派遣劳动契约
7.劳务派遣协定
8.劳务派遣业务的限制
9.劳务派遣劳动契约的解除和终止
10.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
三、外事服务单位劳务派遣
1.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2.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
3.外事服务单位
4.外事服务单位开展派遣业务
5.外事服务单位违法派遣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劳动契约
一、用工与招聘
1.劳动者
2.用人单位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4.用人单位的自主用人权
5.公平就业
6.劳动关係的建立
7.用人单位职工名册
8.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9.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的义务
二、劳动契约的订立
1.劳动契约的期限
2.劳动契约的内容
3.订立劳动契约的原则
4.订立劳动契约的时间
5.未订立书面劳动契约的责任
6.劳动契约的生效
7.无效劳动契约
三、试用期、服务期与违约金
1.试用期期限
2.试用期工资
3.培训与服务期条款
4.保密与竞业限制条款
5.违约金条款
四、劳动契约的履行与变更
1.劳动契约履行的原则
2.劳动契约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3.劳动契约履行过程中劳动者的义务
4.劳动契约变更
5.劳动契约变更的条件
6.劳动契约变更的要求
五、劳动契约的解除与终止
1.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契约的条件
2.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程式
3.劳动者解除劳动契约的条件
4.工会在解除劳动契约中维护职工的职责
5.经济性裁员
6.劳动契约的终止
7.劳动契约解除终止的经济补偿
六、非全日制用工
1.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係
2.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支付
3.非全日制用工的社会保险
4.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争议处理
5.非全日制用工的管理与服务
七、外国人在华就业
1.就业许可
2.申请与审批
3.劳动管理
4.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相关法律责任
八、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
1.就业许可
2.劳动管理
3.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相关法律责任
第三章集体契约和集体协商
一、集体契约
1.集体契约类型
2.集体契约的内容
3.集体契约的期限
4.集体契约草案的审议和签订
5.集体契约的审查和生效
6.集体契约的履行与监督
7.集体契约的效力
8.集体契约的变更和解除
9.集体契约的终止和续订
10.集体契约争议处理
二、集体协商
1.集体协商会议
2.集体协商原则
3.集体协商代表
4.集体协商的程式
5.集体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
6.集体协商的法律责任
7.工资集体协商内容
8.工资集体协商程式
9.工资协定审查
10.协调劳动关係三方机制
第四章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工资
1.工资的定义
2.工资总额
3.单位时间工资折算
4.计时工资
5.计件工资
6.奖金
7.津贴和补贴
8.最低工资标準
9.加班工资标準
10.试用期工资标準
11.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準
12.病假工资
13.工资支付对象
14.工资支付方式与周期
15.被派遣劳动者无工作期间的工资
16.合法扣减工资
17.侵害工资权益法律责任
二、工作时间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2.月计薪天数
3.标準工时制
4.延长工作时间
5.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度
6.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
7.不定时工作时间制度
8.不定时工作时间制度的审批办法
9.违反工作时间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
三、休息休假
1.节假日
2.带薪年休假
3.带薪年休假标準
4.用人单位统筹安排年休假
5.不计入年假的假日範围
6.不予享受年休假的情形
7.侵犯年休假权利的法律责任
8.病假
9.探亲假
10.婚丧假
11.未休年假工资
12.法定节假日工资
13.病假工资
14.探亲假工资
15.婚丧假工资
第五章劳动保护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一、劳动保护
1.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原则与措施
2.工会在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3.政府部门在劳动保护中的监督管理责任
4.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5.劳动过程防护
6.工作场所管理
7.职业健康检查
8.劳动者职业危害知情权
9.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护义务的法律责任
二、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
1.女职工劳动保护範围
2.女职工禁忌劳动範围
3.女职工经期劳动保护
4.女职工孕期劳动保护
5.女职工产假及产期待遇
6.女职工哺乳期劳动保护及待遇
7.女职工“三期”期间解僱保护
8.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义务的法律责任
三、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1.未成年工
2.未成年工的使用与登记
3.禁止招用童工
4.未成年工禁忌劳动範围
5.未成年工体检
6.违法使用未成年工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社会保险
一、社会保险制度
1.社会保险
2.社会保险基金
3.社会保险基金统筹
4.社会保险费征缴
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6.社会保险监督机构
7.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
8.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9.社会保险信息的保密
10.社会保险缴费申报
11.社会保险缴费方式
12.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费的处理
13.用人单位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形
14.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15.社会保险争议
16.外国人的社会保险
17.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二、养老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範围
2.基本养老保险费率
3.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4.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
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
6.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7.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8.基本养老保险转移资金的计算办法
9.基本养老保险关係转移接续的办理及其程式
10.企业退休条件
11.新人、中人、老人
12.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13.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14.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致残、死亡的待遇
15.企业年金
16.企业年金理事会
17.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
18.企业年金託管人
19.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
2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三、失业保险
1.失业保险覆盖範围
2.用人单位参加失业保险
3.失业保险费率
4.失业保险基金
5.失业保险基金统筹与调剂金
6.失业保险金标準
7.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8.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9.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10.再次失业人员缴费时间和领取期限的计算
11.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
12.失业保险关係转迁
四、医疗保险
1.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範围
2.基本医疗保险缴费
3.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4.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範围
5.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
6.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範围
7.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
8.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
9.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10.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
11.参保人员退休时医疗保险费的缴纳
12.医疗保险关係的转移接续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五、工伤保险
1.工伤保险的适用範围
2.工伤保险基金
3.工伤保险费率
4.工伤保险储备金
5.应认定工伤的情形
6.应认定视同工伤的情形
7.不能认定工伤的情形
8.职业病
9.职业病诊断
10.工伤认定及程式
11.工伤认定举证
12.劳动能力鉴定
13.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14.劳动能力鉴定程式
15.工伤医疗和辅助器具配置待遇
16.生活护理费
17.一至四级伤残待遇
18.五至六级伤残待遇
19.七至十级伤残待遇
20.伤残津贴与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
21.因工死亡待遇
22.工伤保险待遇标準的适时调整
23.本人工资
24.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
25.工伤保险责任的承继
26.派遣出境职工的工伤保险关係
27.再次发生工伤的处理
28.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
29.非法经营单位伤亡职工的处理
30.工伤保险纠纷的处理
六、生育保险
1.生育保险适用範围
2.生育保险基金
3.生育保险费率
4.生育保险待遇
5.产假
6.产前检查
7.女职工生育保险权益保护
第七章劳动争议处理
一、调解仲裁
1.受案範围
2.管辖原则
3.迴避制度
4.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案件
5.调解组织
6.调解员
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8.仲裁员
9.劳动争议仲裁庭
10.协商和解
11.调解协定
12.申请仲裁
13.仲裁受理
14.仲裁开庭
15.撤回仲裁申请
16.先行调解
17.仲裁裁决
18.先予执行
19.先行裁决
20.终局裁决
21.裁决书送达
22.仲裁执行
23.不予受理
24.撤销
25.中止审理
26.终止审理
27.案卷处理
28.举证责任分配
29.证据认定
30.仲裁时效
31.调解期限
32.仲裁期间
33.仲裁处理时限
34.仲裁当事人
35.第三人
36.代理人
二、劳动争议诉讼
1.人民法院管辖原则
2.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範围
3.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
4.不按劳动争议处理的案件
5.诉讼时效
6.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7.案件受理
8.发出支付令
9.财产保全
10.中止执行与终结执行
11.执行仲裁裁决
12.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13.诉讼当事人
14.第三人
15.审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
第八章劳动保障监察和行政複议、行政诉讼
一、劳动保障监察
1.劳动保障监察对象
2.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3.劳动保障监察範围
4.劳动保障监察的管辖原则
5.劳动保障监察职责
6.迴避制度
7.常规监察
8.劳动保障监察立案
9.劳动保障监察调查
10.听取用人单位陈述申辩
二、行政複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複议的受理机构
2.行政複议机关的职责
3.行政複议人员
4.行政複议的受案範围
5.不予受理的範围
6.行政複议的申请人
7.行政複议的被申请人
8.行政複议的第三人
9.行政複议的代理人
10.行政複议申请期限
11.行政複议申请书
12.申请行政複议证明材料
13.审查申请与决定受理
14.行政複议申请材料补正通知
15.行政複议案件审理
16.处理决定
17.对行政複议决定不服的处理
三、行政诉讼
1.行政诉讼的受理範围
2.行政诉讼的时效
3.行政诉讼的受理
4.行政诉讼与行政複议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