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必备法律手册(注解版)》紧扣劳动者的工作需要,将全书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分为十大类,对重点法律法规进行条文注释,内容实用,便于读者理解条文内涵,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了关于每类法律法规学习适用的导读,导读涉及相关重要法律法规的立法动态、理解重点和适用难点等,将各个分散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通过导读串联起来,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查阅和适用。
基本介绍
- 书名:劳动者必备法律手册
-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 页数:535页
- 开本:32
- 定价:40.00
- 作者: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09306612,
- 品牌:中国法制出版社
内容简介
《劳动者必备法律手册(注解版)》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综合类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1994年7月5日)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1995年8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31)(2001年10月27日)
企业工会工作条例(37)(2006年12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45)(2003年6月25日)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46)(2006年1月2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53)(2003年5月30日)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55)(1978年5月24日)
劳动就业类
导读
(一)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61)(2007年8月30日)
残疾人就业条例(68)(2007年2月25日)
(二)就业服务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70)(2007年11月5日)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79)(1990年11月22日)
职业介绍服务规程(试行)(83)(1998年1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87)(2003年1月5日)
关于维护B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90)(2007年5月18日)
(三)改制企业劳动关係处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91)(1993年4月20日)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92)(1998年8月3日)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係处理办法(95)(2003年7月31日)
(四)再就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98)(2002年9月30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04)(2005年11月4日)
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11)(2006年1月10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114)(2006年1月23日)
劳动契约类
导读
(一)综合中华人民其和国劳动契约法(119)(2007年6月29日)
(二)集体契约集体契约规定(134)(2004年1月20日)
(三)契约订立劳动部关于订立劳动契约有关问题的通知(139)(1996年2月13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契约有关问题的复函(140)(1996年4月26日)
劳动部办公厅对的复函(141)(1997年3月3日)
关于确立劳动关係有关事项的通知(141)(2005年5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僱工契约“工伤概不负责”是否有效的批覆(142)(1988年10月14日)
(四)契约履行劳动部关于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履行劳动契约问题的通知(142)(1998年1月26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契约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143)f2002年9月25日)
(五)契约解除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44)(1994年11月14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契约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145)(1995年10月10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契约有关问题的复函(145)(1995年12月19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被错判宣告无罪释放后,是否应恢复与企业的劳动关係等有关问题的复函(146)(1997年4月29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职工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起诉决定用人单位能否据此解除劳动契约问题的复函(147)(2003年7月3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会主席任职期间用人单位能否因违纪解除劳动契约问题的复函(147)(2005年1月14日)
(六)违反和解除劳动契约的补偿违反和解除劳动契约的经济补偿办法(148)(1994年12月3日)
违反有关劳动契约规定的赔偿办法(149)(1995年5月10日)
劳动部办公厅对的复函(150)(1996年2月15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契约,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151)(1996年9月5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终止劳动契约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复函(151)(1996年11月14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私出境定居而解除劳动契约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152)(1997年5月7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契约取得经济补偿金徵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152)(1999年9月23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契约规定有关赔偿问题的复函(153)(2001年11月5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后有关终止劳动契约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153)(2001年12月26日)
劳动报酬类
导读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57)(1990年1月1日)
劳动部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161)(1994年10月8日)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62)(1994年12月6日)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164)(1995年5月12日)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165)(2000年11月8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167)(2003年11月22日)
最低工资规定(171)(2004年1月20日)
关于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的通知(173)(2007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75)(2007年12月29日)
工时与休假类
导读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183)(2007年12月14日)
国务院关于职-1-7-作时间的规定(184)(1995年3月25日)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184)(2008年1月3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85)(1981年3月14日)
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186)(1981年3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187)(1991年6月15日)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87)(1994年12月14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88)(2007年12月14日)
劳动安全类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93)(2002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7)(1992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211)(1996年10月30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20)(2007年4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25)(2001年10月27日)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37)(2002年3月28日)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42)(2002年3月28日)
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244)(2002年4月18日)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46)(2001年4月21日)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249)(2005年9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套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55)(2007年2月28日)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类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61)(2006年12月29日)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267)(1988年7月21日)
女职工禁忌劳动範围的规定(268)(1990年1月18日)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269)(1994年12月9日)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71)(2002年10月1日)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273)(1997年7月7日)
社会保险类
导读
(一)综合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79)(1999年1月22日)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284)(2001年5月27日)
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係处理意见的通知(288)(2001年9月2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289)(2007年1月17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93)(1999年9月28日)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96)(2002年3月24日)
(二)医疗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301)(1998年12月14日)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304)(1994年12月1日)
关于贯彻的通知(305)(1995年5月23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305)(1999年4月26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307)(1999年5月11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範围管理暂行办法(309)(1999年5月1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计画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医疗服务设施範围和支付标準意见的通知(311)(1999年6月30日)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準(试行)-(315)(2002年4月5日)
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定管理的通知(319)(2003年5月14日)
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322)(2003年5月26日)
(三)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条例(324)(2003年4月27日)
工伤认定办法(339)(2003年9月23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範围规定(341)(2003年9月23日)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342)(2003年9月23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343)(2003年9月26日)
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344)(2003年10月29日)
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347)(2004年6月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348)(2005年12月29日)
劳动能力鉴定职q-q-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349)(2006年11月2日)
关于加强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定管理工作的通知(412)(2007年2月2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新旧劳动能力鉴定标準衔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414)(2007年3月6日)
(四)生育保险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415)(1994年12月14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416)(2004年9月8日)
(五)养老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417)(1997年7月16日)
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419)(1998年8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髮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421)(1999年2月3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髮放工作的通知(425)(2000年2月3日)
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427)(2000年5月28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各地不得自行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通知(429)(2001年7月5日)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430)(2005年12月3日)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434)(1993年7月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审批办法》的通知(437)(1998年3月18日)
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438)(1999年3月9日)
关于加快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通知(440)(2000年4月18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442)(2001年3月5日)
关于进一步规範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通知(443)(2001年12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统筹金应当列入破产财产分配方案问题的批覆(444)(2002年4月18日)
关于调整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的通知(445)(2003年3月11日)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445)(2004年1月6日)
(六)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条例(447)(1999年1月2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451)(1999年8月30日)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451)(2000年10月26日)
关于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的通知(454)(2002年4月1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人员原有缴费时间的处理意见(455)(2004年8月13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有关工作的通知(456)(2005年2月24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範围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457)(2006年1月11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覆(458)(2003年1月28日)
劳动争议的处理类
导读
(一)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61)(2007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472)(1993年7月6日)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477)(1995年8月17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涉及劳动争议处理方面请示程式的通知(480)(1995年1月11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案範围的复函(480)(1995年4月lO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範围的复函(481)(1995年4月26日)
劳动部总后勤部关于军队、武警部队的用人单位与无军籍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受理的通知(481)(1995年6月5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从事业余兼职劳动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处理的复函(482)(1995年8月23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关政策问题的复函(482)(1997年10月5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中涉及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的函(483)(1999年7月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483)(2000年4月11日)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484)(2007年8月9日)
(二)调解、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489)(1993年10月18日)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494)(1993年11月5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496)(1993年11月5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式中能否适用部分裁决问题的复函(499)(1994年12月26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499)(1995年9月1日)
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的通知(500)(1996年3月18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对纠正后裁决不服是否有申诉权问题的复函(502)(1996年7月3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式问题的复函(503)(1996年7月25日)
(三l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503)(2001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506)(2006年8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508)(1993年lO月20日)
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复函(508)(1996年6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複议仲裁决定书可否作为执行依据问题的批覆(508)(1996年7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作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劳动监察指令书是否属于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答覆(509)(1998年5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覆(509)(1998年6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对的答覆(510)(1998年7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準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510)(2000年7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511)(2003年8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契约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覆(511)(2004年7月26日)
劳动监察类
导读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515)(2004年11月1日)
关于实施若干规定(520)(2004年12月31日)
违反行政处罚办法(525)(1994年12月26日)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527)(1996年9月27日)
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式规定(528)(1996年9月2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複议办法(531)(1999年11月23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533)(2005年1月1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撤销立案事项的通知(535)(2005年12月19日)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1994年7月5日)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1995年8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31)(2001年10月27日)
企业工会工作条例(37)(2006年12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45)(2003年6月25日)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46)(2006年1月2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53)(2003年5月30日)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55)(1978年5月24日)
劳动就业类
导读
(一)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61)(2007年8月30日)
残疾人就业条例(68)(2007年2月25日)
(二)就业服务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70)(2007年11月5日)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79)(1990年11月22日)
职业介绍服务规程(试行)(83)(1998年1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87)(2003年1月5日)
关于维护B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90)(2007年5月18日)
(三)改制企业劳动关係处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91)(1993年4月20日)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92)(1998年8月3日)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係处理办法(95)(2003年7月31日)
(四)再就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98)(2002年9月30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04)(2005年11月4日)
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11)(2006年1月10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114)(2006年1月23日)
劳动契约类
导读
(一)综合中华人民其和国劳动契约法(119)(2007年6月29日)
(二)集体契约集体契约规定(134)(2004年1月20日)
(三)契约订立劳动部关于订立劳动契约有关问题的通知(139)(1996年2月13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契约有关问题的复函(140)(1996年4月26日)
劳动部办公厅对的复函(141)(1997年3月3日)
关于确立劳动关係有关事项的通知(141)(2005年5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僱工契约“工伤概不负责”是否有效的批覆(142)(1988年10月14日)
(四)契约履行劳动部关于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履行劳动契约问题的通知(142)(1998年1月26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契约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143)f2002年9月25日)
(五)契约解除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44)(1994年11月14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契约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145)(1995年10月10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契约有关问题的复函(145)(1995年12月19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被错判宣告无罪释放后,是否应恢复与企业的劳动关係等有关问题的复函(146)(1997年4月29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职工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起诉决定用人单位能否据此解除劳动契约问题的复函(147)(2003年7月3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会主席任职期间用人单位能否因违纪解除劳动契约问题的复函(147)(2005年1月14日)
(六)违反和解除劳动契约的补偿违反和解除劳动契约的经济补偿办法(148)(1994年12月3日)
违反有关劳动契约规定的赔偿办法(149)(1995年5月10日)
劳动部办公厅对的复函(150)(1996年2月15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契约,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151)(1996年9月5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终止劳动契约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复函(151)(1996年11月14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私出境定居而解除劳动契约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152)(1997年5月7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契约取得经济补偿金徵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152)(1999年9月23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契约规定有关赔偿问题的复函(153)(2001年11月5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后有关终止劳动契约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153)(2001年12月26日)
劳动报酬类
导读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57)(1990年1月1日)
劳动部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161)(1994年10月8日)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62)(1994年12月6日)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164)(1995年5月12日)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165)(2000年11月8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167)(2003年11月22日)
最低工资规定(171)(2004年1月20日)
关于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的通知(173)(2007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75)(2007年12月29日)
工时与休假类
导读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183)(2007年12月14日)
国务院关于职-1-7-作时间的规定(184)(1995年3月25日)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184)(2008年1月3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85)(1981年3月14日)
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186)(1981年3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187)(1991年6月15日)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87)(1994年12月14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88)(2007年12月14日)
劳动安全类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93)(2002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7)(1992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211)(1996年10月30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20)(2007年4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25)(2001年10月27日)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37)(2002年3月28日)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42)(2002年3月28日)
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244)(2002年4月18日)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46)(2001年4月21日)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249)(2005年9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套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55)(2007年2月28日)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类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61)(2006年12月29日)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267)(1988年7月21日)
女职工禁忌劳动範围的规定(268)(1990年1月18日)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269)(1994年12月9日)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71)(2002年10月1日)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273)(1997年7月7日)
社会保险类
导读
(一)综合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79)(1999年1月22日)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284)(2001年5月27日)
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係处理意见的通知(288)(2001年9月2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289)(2007年1月17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93)(1999年9月28日)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96)(2002年3月24日)
(二)医疗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301)(1998年12月14日)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304)(1994年12月1日)
关于贯彻的通知(305)(1995年5月23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305)(1999年4月26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307)(1999年5月11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範围管理暂行办法(309)(1999年5月1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计画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医疗服务设施範围和支付标準意见的通知(311)(1999年6月30日)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準(试行)-(315)(2002年4月5日)
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定管理的通知(319)(2003年5月14日)
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322)(2003年5月26日)
(三)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条例(324)(2003年4月27日)
工伤认定办法(339)(2003年9月23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範围规定(341)(2003年9月23日)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342)(2003年9月23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343)(2003年9月26日)
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344)(2003年10月29日)
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347)(2004年6月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348)(2005年12月29日)
劳动能力鉴定职q-q-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349)(2006年11月2日)
关于加强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定管理工作的通知(412)(2007年2月2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新旧劳动能力鉴定标準衔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414)(2007年3月6日)
(四)生育保险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415)(1994年12月14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416)(2004年9月8日)
(五)养老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417)(1997年7月16日)
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419)(1998年8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髮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421)(1999年2月3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髮放工作的通知(425)(2000年2月3日)
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427)(2000年5月28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各地不得自行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通知(429)(2001年7月5日)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430)(2005年12月3日)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434)(1993年7月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审批办法》的通知(437)(1998年3月18日)
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438)(1999年3月9日)
关于加快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通知(440)(2000年4月18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442)(2001年3月5日)
关于进一步规範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通知(443)(2001年12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统筹金应当列入破产财产分配方案问题的批覆(444)(2002年4月18日)
关于调整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的通知(445)(2003年3月11日)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445)(2004年1月6日)
(六)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条例(447)(1999年1月2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451)(1999年8月30日)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451)(2000年10月26日)
关于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的通知(454)(2002年4月1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人员原有缴费时间的处理意见(455)(2004年8月13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有关工作的通知(456)(2005年2月24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範围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457)(2006年1月11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覆(458)(2003年1月28日)
劳动争议的处理类
导读
(一)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61)(2007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472)(1993年7月6日)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477)(1995年8月17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涉及劳动争议处理方面请示程式的通知(480)(1995年1月11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案範围的复函(480)(1995年4月lO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範围的复函(481)(1995年4月26日)
劳动部总后勤部关于军队、武警部队的用人单位与无军籍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受理的通知(481)(1995年6月5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从事业余兼职劳动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处理的复函(482)(1995年8月23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关政策问题的复函(482)(1997年10月5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中涉及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的函(483)(1999年7月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483)(2000年4月11日)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484)(2007年8月9日)
(二)调解、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489)(1993年10月18日)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494)(1993年11月5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496)(1993年11月5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式中能否适用部分裁决问题的复函(499)(1994年12月26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499)(1995年9月1日)
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的通知(500)(1996年3月18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对纠正后裁决不服是否有申诉权问题的复函(502)(1996年7月3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式问题的复函(503)(1996年7月25日)
(三l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503)(2001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506)(2006年8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508)(1993年lO月20日)
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复函(508)(1996年6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複议仲裁决定书可否作为执行依据问题的批覆(508)(1996年7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作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劳动监察指令书是否属于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答覆(509)(1998年5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覆(509)(1998年6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对的答覆(510)(1998年7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準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510)(2000年7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511)(2003年8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契约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覆(511)(2004年7月26日)
劳动监察类
导读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515)(2004年11月1日)
关于实施若干规定(520)(2004年12月31日)
违反行政处罚办法(525)(1994年12月26日)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527)(1996年9月27日)
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式规定(528)(1996年9月2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複议办法(531)(1999年11月23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533)(2005年1月1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撤销立案事项的通知(535)(2005年12月19日)
文摘
第五条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準工作时问基本相同: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製盐、製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第六条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採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问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七条 中央直属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经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地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审批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
作者简介阮大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大唐集团安全生产部副主任。在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现代企业管理学。对企业动态管理、领导思维创新及企业战略构建等方面颇有研究。曾先后出版专着《工程系统可靠性的最最佳化理论与方法》、《电力市场运行与电价机制研究》、《市场经济与经理人的激励约束系统》、《电力体制改革与供应链管理》。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製盐、製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第六条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採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问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七条 中央直属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经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地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审批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
作者简介阮大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大唐集团安全生产部副主任。在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现代企业管理学。对企业动态管理、领导思维创新及企业战略构建等方面颇有研究。曾先后出版专着《工程系统可靠性的最最佳化理论与方法》、《电力市场运行与电价机制研究》、《市场经济与经理人的激励约束系统》、《电力体制改革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