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杨派创立人杨启超建立的新的表演体系,是为“杨派”,不仅被豫东红脸演员奉为圭臬,对其他剧种也有很大的影响,以做、打、唱、念的全面技艺塑造鲜明人物形象是其最大特色。
基本介绍
- 本名:杨派
- 出生时间:1931
流派创立
杨启超(1931-1993),山东曹县人。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红脸王唐玉成亲传弟子。杨启超先生国小辍学后,随父经商,后到商丘市合声戏园当勤杂工。1948年末,因战乱、灾荒,戏园关门倒闭,为求生计,即下海从艺。1952年应邀进入谷熟县豫剧团(虞城县豫剧团前身),自始至终均被视为剧团的主角之一。不幸于1993年病故,享年62岁。
杨启超先生天资聪慧,学戏较晚,但声名鹊起。生性桀骜不驯,这也是注定了他的前生后世。其人演出,手眼身法步俱都入戏,一时间独领风骚。其用夹本嗓,高低不挡,曾与豫东着名武生李国范、名旦陈玉英组成“黄金三角”,从苏扬至武汉,一路演去,处处开花,好评如潮,京班亦多向其学习。杨先生演戏较多,且尤其善于学习,曾头天晚上观摩周信芳演出《四进士》,第二天便挂牌演出此戏,周先生能来好的地方,杨启超一个不落,比如一句念白“我这就走了”,配合动作,四面开花的叫好。据传80年代在曹县演出的时候舞台下面摆满了录音机,艺术魅力可见一斑。杨启超先生的代表剧目《刘墉下南京》、《闯幽州》、与刘新民合作的《龙虎斗》、与吴心平合演的《高平关》等俱为传世经典,至今仍为戏迷津津乐道。
艺术特色
其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且善于汲取百家之长化为己有。因此,虽未正式拜师学艺,也未专科修炼,却一登台便显示出非凡的天赋,艺术超群;其嗓音极佳,先演丑角,后改红生,文武兼备,生净不挡,所演角色皆出类拔萃。
杨启超师承唐(唐玉成)派,但又自成一体。早期以二本嗓为主,后期以大本嗓为主。唱、做、念俱佳。表演洒脱,极负盛名,是河南省20世纪后半世纪(1950-1990)豫剧红生演员的佼佼者,后被誉为“杨派”。
杨启超先生的戏曲,在豫东是一种奇蹟,凉胡、热胡均承认他的艺术造诣,比如他演出的官丑到哪里都是叫好,当年杨启超并未演出过杨藩,但第一次演出《刀劈杨藩》时,就被誉为“活杨藩”;没有演出过宋世杰,演出《四进士》,好评如潮;没有演出过刘备,演出《黄鹤楼》里的刘备,被誉为后起之秀,併到各个戏校进行汇报演讲;没有演出过花脸,演出了《程咬金照镜子》的精品;在马金凤大师的《花打朝》里演出李世民轰动中州;现代戏在郑州演出《乱世荒唐人》,被戏曲评论家评判,任洪恩差杨启超两个档次;其所演唱的《闯幽州》是为不朽精品。
杨启超一生曾被誉为宝刀不老、豫剧天才、豫剧奇才、小红脸王、浑身是戏、戏子状元等称号,是戏曲界在豫东百年不世出之全面演员。其所扮演花脸、老生、武生等均登满堂彩。
代表剧目
杨启超先生一生演戏颇多,且出处不俗,各具特色,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代表剧目:《刘公案》(《刘墉下南京》)、《高平关》(《借人头》)、《四进士》、《状元媒》(《八贤王说媒》)、《天水关》(《收姜维》)、《战洪州》、《串龙珠》(《反徐州》)、《杨河堂》(《反阳河》)、《白虎堂》(《辕门斩子》)、《地塘板》(《悬空案》)、《八郎探母》(《南北和》)、《刀劈杨藩》(《白马关》)、《程咬金照镜子》、《黄鹤楼》、《闯幽州》(《双龙会》)、《花打朝》、全本《八大锤·断臂说书·刺金归宋》、《碰碑》(《两狼山》)、《取荥阳》(《火烧纪信》)等。
现代剧目:《乱世荒唐人》、《杨山角与马蜂》、《红灯记》、《沙家浜》、《李双双》、《杏花园》、《小白鞋说媒》;轻装戏有《五姑娘》、《从天行》等。杨启超先生一生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表演手段,是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有戏迷作诗讚曰:
《赞杨启超》
曹州花开豫苑红,唐门红生俏杨翁。
妙音缺像少人知,可怜先逝运不通。
一代名师真本色,千古梨园桃柳风。
适可未止误终身,红迷凭弔叹无穷。
韵滋出自一东韵,唱响豫东半拉天。
流派传人
其传人不多,仅数人继其唱腔特色,亦不过拾其牙慧耳!如景富仓、谢庆军、赵辉等。谢庆军最接近其早期唱腔,赵辉最接近其中晚年唱腔,景富仓最接近其晚年唱腔,然则三人技艺和杨先生比实则判若云泥。谢得杨氏唱腔之刚,响堂却不挂味;赵得杨氏唱腔之苍,然吐字行腔皆无定準;至若景,始得杨氏唱腔之皮毛,却油滑尤甚。若说做表,朱杨之后谓“红脸王”者,几人能及欤!单看与王淑华、杨长森所遗二剧照,其人神情,其人气质,已堪睥睨群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