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工艺和金银珠工艺通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许多器物即是掐丝工艺的精品,又是金银珠工艺的杰作。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小金花泡,形状如纽扣,直径仅1厘米左右,用薄金片锤出半球形,周围有用金丝捻成的两重边饰,顶面也有金丝捻成的花瓣和焊缀得极为细小的金珠,工艺极其精湛。而羊角纹金饰片也是汉代金银加工工艺的代表作,由于在满城中山王墓和广州南越王墓中均出土过同类物品,一般认为此类羊角纹金饰片的使用规格极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汉代金银工艺
- 外文名:The han dynasty gold and silver craft
- 性质:艺术
- 类别:工艺
概况
我国运用金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商周时代就已开始,到战国时又採用了金银错和鎏金等工艺,这是传统青铜镶嵌技术的新发展,对后代影响很大。到汉代,由于贵族富人追求奢华,夸富耀贵,金银工艺在战国时期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一定发展。汉代金银器主要是製作各种装饰用品,也製作一部分器皿。
相关考古发现
1980年曾在江苏邗江县甘泉山汉墓出土了大批的黄金首饰,其中有金胜七件,製作得非常精美,嵌有小金珠,多面反光,金碧辉煌。
而汉代的金银错工艺品的代表当推1965年在河北定县西汉墓出土的 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车饰长26。5厘米,径3。6厘米,竹管状,表面模拟成凸起的竹节,使车饰分为四段:第一段表现在山峦云气背景间,有一只行走的大象,背上骑着三个人,青龙扬首跟在象的后面,周围点缀着熊、鹿、狼、马、鹤、鸟等飞禽走兽;第二段描写一骑马猎人在反身射虎,云气间点缀有各种飞禽走兽;第三段有一人骑骆驼,并有虎和野猪,熊和野牛在搏斗,周围狐狸、鹿、山羊、鹤、鸟表现出各种动态;第四段有一只正在开屏的大孔雀,前面还伫立一只较小的孔雀,鹤、雁、鸟在飞翔,獐、兔、野猪、野牛在奔跑。
各段之间,用菱形纹、波纹、锯齿纹作装饰,以间隔画面,纹饰精巧,色彩精美,是一件极珍贵的金银错工艺品。另外比较杰出的作品有河北满城出土的错金铜熏炉、错金银鸟虫书壶。汉代的鎏金器,其代表作品如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刘胜夫妇墓中出土的 长信宫鎏金铜灯 和 鎏金铜壶 ,它们不仅造型奇巧,而且通体鎏金,显得精緻富丽。鎏金工艺到了西汉以后更为普遍。1974年河南偃师寇店发现了一处东汉铜器窖藏,有大量的鎏金铜器,铜象、铜牛、铜鹿、铜马、铜羊均通体鎏金。但错金银及镶嵌绿松石等细工却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纯金银饰器发达起来,东汉的金银饰物在各地墓中均有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