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州志,即《高邮州志》,是高邮古代的地方志。高邮地处长三角和苏中。高邮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1年建城史。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代表江淮地区东部史前文化的龙虬庄遗址,表明迄今7000年前高邮境内便有人灯的璀璨文明。
高邮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蹟较多,马可·波罗其游记记载过。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盂城驿、龙虬庄遗址、高邮当铺、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镇国寺塔、平津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3处。高邮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高邮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高邮州志
- 版本1:《续增高邮州志》
- 版本2:张珩《高邮州志》
- 版本3:王斌《高邮州志》
简介
《高邮州志》,起源。高邮历史:秦始皇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是古代驿道重站。西汉元狩五年(前118年)设高邮县。宋代以后,历为高邮军、高邮州、高邮路、高邮府,1912年废高邮州复置高邮县。1991年2月9日撤县设市。因此,“高邮州”称谓起源于宋代,《高邮州志》亦然。
《高邮州志》版本:
1.《续增高邮州志》([清]左辉春修篡,据清光绪二十三年抄本)。
2.张珩《高邮州志》。
3.《高邮州志》(王斌:[清]字五寅,一作寅五。善写生,有边鸾、黄筌笔意)。
《高邮州志》是古代高邮文化的典籍,如:
1.皮蛋:清康熙年间刊行的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刻的《高邮州志·食货志物产》中记载“又一种名变蛋,入药料腌者色如蜜腊,纹如松针,尤佳”。
2.高邮文游台:《高邮州志》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日文游台”。
3.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盂城驿、龙虬庄遗址、高邮当铺、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镇国寺塔、平津堰遗址),省级保护单位7处,市级单位8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邮民歌,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历史
地理环境
高邮市,是世界遗产城市、江苏省扬州市代管2个县级市之一。地处江淮平原南端。
行政区划
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带,东邻兴化,南连扬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西接天长、金湖,北界宝应县。
经济
2014年,高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亿元,可比价增长11.5%,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297美元。
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25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61.29亿元、增长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2亿元、增长15.2%,国税收入突破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4.43亿元,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48元,分别增长10%、11%。2014年我市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2014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3%,占GDP比重39%,2012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4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32亿元,2014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0亿元、增长23.1%。2013年农业总产值114亿元,润华电缆、德运塑业、金宏泰等3家企业“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菱塘、三垛、临泽列入全国重点镇。
文化
高邮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市 、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第66位(连续9年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第47位、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9位、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民歌之乡、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市、中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範市等称号。
交通
连淮扬镇铁路(高邮高铁站、高邮北站)
旅游
2014年高邮市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列扬州县市之首。高邮获省旅游工作先进集体”扬州地区首个获得这奖项,七大名宴中少游宴升为中国名宴,高邮市相继开闢了上海、南京、常州、苏州、无锡、镇江、扬州至高邮的7条旅游专线,菱塘回族乡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菱塘村被命名为江苏最美乡村。
旅游景区
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神居山、龙虬庄遗址、镇国寺塔、文游台、盂城驿、菱塘清真寺、高邮湖、吴登云事迹展览馆、王氏纪念馆、江苏东湖湿地公园、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古悟空寺、扬州天山汉墓、高邮连标葡萄园、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等
重要体育赛事
- 环高邮湖国际脚踏车赛
- 横渡高邮湖游泳赛
- 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获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田协认可)
- 高邮市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