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位于高邮市天山镇境内,是神居山地标建筑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悟空寺
- 地理位置:高邮市天山镇
简介
古悟空寺是神居山的标誌性建筑物之一,位于苏皖两省高邮、仪征、天长三市交界处,坐落于高邮市天山镇境内。
古悟空寺也是神居山乃至淮左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悟空寺始建于西汉末年。
如今古悟空寺的恢复工作已经开始,新的大雄宝殿即将竣工,而且建成后将是苏北第一大殿,可以为更多的信众提供方便。

基本概况
古悟空寺是神居山的标誌性建筑之一,也是神居山乃至淮左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悟空寺始建于西汉末年,当时是广陵王刘胥后人,为帮助守护广陵王陵墓而建。到北宋时期,悟空寺扩建规模达到顶峰。
据说庙堂达九十九间半之多;即使到了清代,虽然多次焚毁,依然还有30余间傲然屹立;抗日战争期间,被炮火摧毁了一部分;文革中,红卫兵们“破四旧”,一把火烧了三天三夜,古悟空寺所剩无几。如今,古悟空寺仅剩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数间庙堂,但是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身世,依然吸引着方圆数百里
信众,每逢佳节,争相礼拜。尤其是每年春天,烧香拜佛者不约而至,整个神居山人声鼎沸;若赶上佛诞或庙会,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所幸的是,古悟空寺的恢复工作已经开始,新的大雄宝殿即将竣工,而且建成后将是苏北第一大殿,可以为更多的信众提供方便。

悟空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重建于北宋初期,鼎盛时有房屋99间。寺旁有两棵银杏树,树围粗可数人抱,根深数丈,枝叶婆娑,所结无心白果,其味尤佳。每年八月间,天高云淡,登临山巅,极目东眺,湖水泱泱,镇国寺塔、净土寺塔的层级清晰可数。故清代九省疆吏、三朝阁老、一代名儒阮元为悟空寺撰联:
峭壁贯东南,石棋匝地,银杏参天,望盂城双塔悬空古寺,好修佛果;长湖绕西北,松泉飞瀑,药臼含云,看甓社一帆稳渡名山,定有仙居。悟空寺到清代末年还剩30余间禅房,其后一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兵燹,再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人祸。西棵银杏树,迄今只剩一棵,且岌岌乎殆哉。今逢改革开放,政通人和,为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特组织悟空寺修缮委员会,协助寂诚法师修缮古寺。
高邮胜景
魏晋隋唐以降,古悟空寺屡屡扩建,至北宋时期,扩建达到顶峰,有房屋九十九间半。据国内知名文化学者杨国宝先生考证,当时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九十九间半,由于按照礼制,只有皇家寺院才有超过百间的资格,所以古悟空寺只能称九十九间半。据史料记载,那时候寺旁有两棵银杏树,树围粗可数人抱,根深数丈,枝叶婆娑,所结无心白果,其味尤佳。每年八月间,天高云淡,登临山巅,极目东眺,湖水泱泱,镇国寺塔、净土寺塔的层级清晰可数。苏轼、黄庭坚、秦少游等文人骚客,都曾登临古寺,留下诸多吟咏。秦少游在《还至广陵四首》中,满怀深情地把古悟空寺及其木鱼钟声引为知己:南北悠悠三十年,谢公遗埭故依然。欲论旧事无人共,卧听钟鱼古寺边。
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挥兵南京夺取建文帝皇位。据传说,建文帝在朱棣攻入之前,在侍从的劝告下,削髮为僧,从地宫逃出南京,而其藏身第一座寺院就是神居山古悟空寺;或许是他冥冥中得到刘氏祖先尧帝的庇护,或者是他在古悟空寺参透了诸法空相顿悟生慧,竟然先后辗转苏州太湖西洞庭山普济寺、兰溪东山寺、余杭东明寺、台州天台寺、宁波普陀山等地,成功出海,远走海外,最后驻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据说明成祖永乐年间,举全国之力支持郑和下西洋,同时派锦衣卫跟随,正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下落,不过此时的建文帝已遁入佛门,远离尘嚣,只是古悟空寺成为他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同时民间也把古悟空寺作为凭弔建文帝的庙堂,香火日盛。
只可惜,到了明清之交,古悟空寺遭到了空前的破坏,这要从一代枭雄吴三桂的身世说起。吴三桂出生于明代辽东,其祖籍江苏高邮。吴三桂发迹之后,不忘回乡祭祖,当时的祭祖典礼,正是在神居山古悟空寺举行。庞大的祭祖队伍、豪华的祭祖典礼,震动天下,吴三桂亦声名远扬。旦夕祸福、世事无常,据说也正因为这次祭祖,让古悟空寺惨遭两次灭顶之灾。一次是吴三桂降清后,无论是明朝残余势力,还是农民起义军,皆对其恨之入骨,那幺他举行祭祖大典的古悟空寺也就成了泄愤之地而首当其冲。另外一次则
是在吴三桂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后,作为其祭祖之地的古悟空寺再遭清军蹂躏,几近荒芜。乾隆时期,国至盛世,古悟空寺才得以断断续续的重修。清代九省疆吏、三朝阁老、一代名儒阮元为古悟空寺撰联:峭壁贯东南,石棋匝地,银杏参天,望盂城双塔悬空古寺,好修佛果;长湖绕西北,松泉飞瀑,药臼含云,看甓社一帆稳渡名山,定有仙居。史料记载,到了清代末年,依然存有三十余间禅房。那时的寺庙规模是寺门朝东,有前厅、中殿、大雄宝殿前后三进,南北配建库房、回廓厢房,占地建筑面积逾三亩。供奉韦陀、观音、释迦牟尼、四大大王、十八罗汉大小神佛百尊。日常僧众朝磬暮鼓,诵经念佛。年逢农曆二月底七天佛期,聚集远近僧尼居士百人日夜修炼坐禅。一年一度三月初三前后五天庙会,香火特别旺盛,周围百里信徒香客、虔诚而至朝山,磕头跪行拜佛。山上山下,人流涌动,迎来送往,络绎不绝。吸引各地商贩设摊买卖,各方江湖侠客云集比武杂耍献艺。扶老携幼,人声鼎沸,鼓乐喧天,盛况空前。
到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神居山成为中日争夺的战略要塞,双方在此展开了激烈的恶斗;枪炮齐发,古悟空寺随着中国军队的失利而墙倒屋塌、弹痕累累,仅剩下断壁残垣。山河冷落,残照当头,古悟空寺一片凄凉。但是尚有一些阴刻“古悟空寺”的汉白玉石、墙体嵌砌寺记石刻碑文以及铁钟、铜磬等佛器劫后遗存。可是在经历过数次创伤,尚在苟延残喘之际,文化大革命爆发,又惨遭打砸,为数不多的法物遗存,几乎破坏殆尽。
如今的神居山,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已成为淮左明珠,江苏省重点旅游项目。该项目于二OO五年开始实施,目前累计投入过亿元。正在建设的古悟空寺新大雄宝殿,占地九百九十九平方米,是苏北第一大殿,目前主体建筑已经完工;附属厢房、禅房、道路、山门及景观绿化,亦正在进行。在古悟空寺,据当地负责人介绍,他说按照规划,他们将以古悟空寺为核心,通过寺院大殿、附属厢房、藏经楼、钟鼓楼等建设,
恢复宋代九十九间半的辉煌。通过弘扬佛教文化,再现神居山的昔日繁华,让周围的百姓能有朝拜之处和诵经念佛的好去处,能在神居山进行祭祀、礼拜等宗教活动,能进行素食养生、善修体验,让人们切实感受神居山的“神韵”
地理位置
古悟空寺是神居山的标誌性建筑物之一,位于苏皖两省高邮、仪征、天长三市交界处,坐落于高邮市天山镇境内。
神居山一带是中华民族始祖帝尧出生的地方。因尧母庆都生于此,长于此,故神居山被称为“淮南众山之母”,每年三月初三庙会香火旺盛,淮南一带香客上山磕头跪拜,络绎不绝。原名土山,因《山海经》把帝尧作为神来演绎,故名神居山。刘姓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着名大姓之一,因刘姓最古老的一支源出于帝尧,故汉高祖刘邦自称是帝尧的后代,西汉广陵王刘胥死后不葬在扬州附近而要葬在神居山。因帝尧发明了围棋,故神居山上有仙人棋等遗蹟。此外,东晋宰相谢安、南齐亘公都曾上山修道炼丹,留下了石井、石臼、排牙石等许多遗蹟。
千年文明史
参天银杏守候千年
沿着山间小路一直往里走,就会看到山崖上露出的庙宇飞檐。缓缓而上,一座庙宇巍然屹立。这就是已经存在千年的古悟空寺。据当地人说,这座庙宇在宋代时曾经有过九十九间的辉煌,“每到三月初三的前后5天,这里的香火特别旺盛,周围百里的信徒香客纷至沓来,山上山下,人流涌动。香会还会引来各地商贩摆摊设点,人声鼎沸。”吴老描述着古悟空寺当年的盛况,据说当年刘胥在此地建造墓地后,为避免“十墓九盗”的厄运,在山上修建了寺庙,用僧人来专门守陵护墓。
随着时光的沖刷,这些热闹繁盛转眼凋零。历经几代浩劫,几度扩缩,如今能够见到的是大雄宝殿,殿门两边挂的是后来重刻的阮元所写的古寺楹联:“峭壁贯东西,石棋匝地,银杏参天,望盂城双塔悬空,古寺好修佛果;长湖绕西北,松泉飞瀑,药臼含云,看甓社一帆稳渡,名山定有仙居。”我们到达时,古悟空寺旁,土木工程正忙。在寺旁的库房里,我们见到了100年前的光绪年间重建古悟空寺时留下的汉白玉石碑。”
沿着大殿后草木茂盛的山道越往南走,施工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远,山也显得静谧起来,脚下那条通向山崖边的小道上时不时裸露出几块火山石或是古悟空寺的青砖小瓦,让人浮想联翩。除了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这里游览远眺,山崖边枝繁叶茂的老银杏,也迎来送往了无数身影。
原来在古悟空寺曾有3棵银杏树。“最大的那棵怕要6个人才能环抱过来,那个时候我们常常开玩笑地说——可以在树洞里打牌了。”吴老说,可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遭遇雷击及烧香,最大的那棵银杏的树洞被烧空了,现在只有这一棵茕茕孑立。我们注意到,因为开山取土,这棵古银杏的树根已经暴露出来。
山崖下,清澈的碧水呼应着四相勾连的远山。虽然没有云遮雾罩的仙气,没有悬崖峭壁的风骨,但是这里却给人一种无比的实在感。吴老指着南方茂密的树木说,前面就是当年挖掘的汉墓遗址,现在已经人工掩埋,一点儿都看不出气势磅礴的汉墓痕迹了。
“其实,这里原本没有水,山体由坚硬的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构成 ,如果不是因为上世纪人们开山取石,相信这座千年帝王级陵墓还将在山岩之中沉睡。”
神
古悟空寺是神居山的标誌性建筑物之一,位于苏皖两省高邮、仪征、天长三市交界处,坐落于高邮市天山镇境内。
神居山一带是中华民族始祖帝尧出生的地方。因尧母庆都生于此,长于此,故神居山被称为“淮南众山之母”,每年三月初三庙会香火旺盛,淮南一带香客上山磕头跪拜,络绎不绝。原名土山,因《山海经》把帝尧作为神来演绎,故名神居山。刘姓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着名大姓之一,因刘姓最古老的一支源出于帝尧,故汉高祖刘邦自称是帝尧的后代,西汉广陵王刘胥死后不葬在扬州附近而要葬在神居山。因帝尧发明了围棋,故神居山上有仙人棋等遗蹟。此外,东晋宰相谢安、南齐亘公都曾上山修道炼丹,留下了石井、石臼、排牙石等许多遗蹟。
神居山的山顶有座古悟空寺,计 99 间,是宋代重建的,那始建的年代肯定就更早了。寺旁有两棵银杏树,树围粗可十多人抱,老于新枝,树叶婆娑,所结白果无心,其味尤佳,这给神居山又添增了几分“神”味了。
悟空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重建于北宋初期,鼎盛时有房屋99间。寺旁有两棵银杏树,树围粗可数人抱,根深数丈,枝叶婆娑,所结无心白果,其味尤佳。每年八月间,天高云淡,登临山巅,极目东眺,湖水泱泱,镇国寺塔、净土寺塔的层级清晰可数。故清代九省疆吏、三朝阁老、一代名儒阮元为悟空寺撰联:
峭壁贯东南,石棋匝地,银杏参天,望盂城双塔悬空古寺,好修佛果;
长湖绕西北,松泉飞瀑,药臼含云,看甓社一帆稳渡名山,定有仙居。悟空寺到清代末年还剩30余间禅房,其后一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兵燹,再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人祸。西棵银杏树,迄今只剩一棵,且岌岌乎殆哉。今逢改革开放,政通人和,为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特组织悟空寺修缮委员会,协助寂诚法师修缮古寺。
神居山上还产一种排牙石。宋代乐史撰的《太平寰字记》中记载:排牙石,在高邮之神居山,石齿如排牙,人数之,自始至终,其数必增,自终而始,其增愈甚,竟元能知其数之的者。 排牙石的传说,给神居山增加了几分“神”采。
每年八月间,天高云淡,秋风飒飒,登临山巅,舒适宜人。凭东眺望,湖水泱泱,秋阳灿烂,金波崎丽:极目远视,镇国寺塔的层级清晰可数,高大的建筑物历历可辨。此也是高邮八景之一,名唤“神山爽气”。遇着好天气,文人雅士常常三两结伴,携美酒,摘香药,烧紫蟹,渡高邮湖,上神居仙,饮酒赋诗,相互唱和,好不倜傥风流。神居山又因此而增添了几分“神”韵的了。
一座山有两座大雄宝殿,而且同在一处平岗上,此前我没有见过。旧的大雄宝殿在西,规模形制小,所供大佛,妙相庄严;新大雄宝殿在东,建筑立面颇大,从山脚往上,沿台阶拾级而上,更见其雄阔之势,内供素佛,佛面如初,虽然早已开光,但因整个建筑尚未竣工,大佛身上尚未漆彩泥金,便临时披一幅大红绸布作袈裟,接客群生朝拜。我先在两殿之间空地陈列宝鼎焚香祷祝,而后到两座宝殿行注目礼。满殿佛香真是多,四周里涌过来,一层层堆叠上去,抱紧了所有大佛的佛脚,钟磬悠扬声中,佛乐唱彻十方天地。
地图信息
地址:扬州市高邮市天山镇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