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恩柱(1938年12月生-?),江苏高邮人,我国着名外交官,是外交部原副部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主任、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原主任、中联办原主任。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
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任驻英国代办处随员,驻英国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回国后,历任1991年12月―1995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西欧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
2008年3月任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2008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採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主持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姜恩柱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江苏 高邮
-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出生
- 职业: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主任
- 毕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个人简介
姜恩柱,男,1938年12月出生,江苏高邮人,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姜恩柱回邮家乡视察

个人履历
- 曾任长驻英国代办处随员
- 曾任驻英国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
- 1990年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 1991年12月―1995年8月任外交部副部长
- 曾任外交部西欧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
- 1993年4月出任中英会谈(中英政府就香港九四/九五年选举安排进行的会谈)中方代表。
- 1993年7月―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1995年12月―1997年3月任中国驻英国大使。
- 1997年7月―2000年1月任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
- 2000年1月―2002年8月17日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
- 2002年8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被任命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 2003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
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香港)。是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原主任
答记者问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张宗堂 郝亚琳 许林贵)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介绍本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陈良宇不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姜恩柱说,中纪委已对陈良宇同志的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目前调查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当中。关于陈良宇同志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将会在立案检查结束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作出处理,大会秘书处已同意他不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姜恩柱表示,关于反腐败问题,我们的态度一贯是坚决的、明确的,国家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并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把腐败现象减少到可能的最低程度。
今年国防费预算较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7.8%
姜恩柱说,根据国务院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7年中央预算草案,国防费预算为3509.21亿元(含地方财政安排的36.89亿元),约合449.4亿美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7.8%。国防费预算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的7.5%,与前几年相比,所占比重大体持平。增加的国防费主要用于:提高军队人员工资和津贴标準;提高军队公务事业费和一伙食费标準;适度增加部分装备建设经费,提高军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姜恩柱强调,中国的国防旨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意图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中国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争取和平统一 但决不容忍“台独”
他表示,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姜恩柱说,大陆将继续与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係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广泛开展交流与对话。我们也把民进党的广大党员同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区分开。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就可以恢复,而且什幺问题都可以谈。
制定企业所得税法不会对外资企业产生大的影响
姜恩柱说,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是在广泛调研、充分徵求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意见,充分吸收内外资企业的意见,并且做了精确测算的基础上制定的。首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中并没有全部取消税收优惠,而只是将优惠原则从过去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第二,为缓解新的税法出台对外资企业税负可能有所增加的影响,在本法通过实施后的一定时期内,中国还将对老的外资企业实行过渡性安排,採取必要的措施,充分考虑它们的利益。第三,税收优惠不是外商是否来投资的唯一考虑,社会稳定局面、经济发展速度、对外开放程度、综合投资环境、市场容量以及劳动力成本等诸多方面都是他们在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姜恩柱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有利于为各类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规範和透明的税收法制环境,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会更好。
实践成功
回归之喜
回归洗刷民族百年之耻
记者:作为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的首任主任,十年之后看香港,一定会百感交集吧?

姜恩柱:那是当然的。香港回归祖国是洗刷中华民族100多年耻辱的历史性事件,具有深远意义。我为有机会参与香港回归这一历史进程而感到非常荣幸。香港回归祖国之前,我在外交部工作,参与香港回归的有关準备工作。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我即被派往香港,担任中央驻港工作机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和其后改名为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的主任,直到2002年9月我离港回京,在香港整整工作了五年零两个月。这五年多时间里,我在香港工作主要是直接参与“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我也因此与香港结下了深厚感情。
记者:您怎幺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
姜恩柱:“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构想,首先实际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实行“一国两制”是一项史无先例的崭新事业。“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不断排除各种干扰,克服重重困难向前推进的。香港回归前,国际上有人对中国政府是否能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持怀疑态度。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国际社会从香港回归祖国近十年来的大量事实中,看到中国中央政府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诚意。香港回归祖国的十年,就是“一国两制”方针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经过不断探索在香港逐步生根的十年,是为长期实行这一方针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开创性的十年。我们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就是要庆祝“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在香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港人治港
让香港同胞真正当家作主
记者:香港回归十年后,国际社会都认可香港居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姜恩柱:是的。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又实现了香港同胞真正当家作主。香港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中央政府依法管理与特区有关的外交事务和香港特区的防务。通过制订基本法授权香港实行高度自治。全力支持香港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
在英国人统治香港的150多年中,一直是从伦敦派人去香港当总督。总督集行政、立法、司法大权于一身。行政局和立法局议员全部由港督委任。只是到了香港归还中国前几年,英国人才开始引进立法局部分议员由选举产生。香港回归后,中央不从北京派人去香港当行政长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港人出任,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香港特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立法会议员不再委任,全部由间接或直接选举产生,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在财政上保持独立,财政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政府。香港居民享有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解码香港
“一国两制”彰显独特优势
记者:香港接下来该怎样保持自己的独特优势?
姜恩柱:关键是贯彻基本法,真正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回归后,接连遭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随后禽流感、2001年全球经济明显放缓、美国“9·11”事件以及2003年非典的冲击,加上它过去自身经济结构方面积累的问题,使香港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但是在香港同胞和特区政府的努力下,加上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香港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从2003年下半年起经济明显复甦,这几年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政府财政从赤字转为大幅盈余。香港失业率大幅度下降。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19万亿港元增加到2006年的1.48万亿港元,外贸总额从1997年的3万亿港元增加到2006年的5万亿港元,香港保持了自由港的特色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保持了健全的法治和规範的市场秩序。多年来,香港一直被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记者:您认为香港应该怎样在祖国内地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姜恩柱: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使香港从祖国内地得到更强劲的支持,也使香港在祖国内地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祖国内地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增长,祖国内地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为香港提供巨大的机遇。中央还全力维护港币联繫汇率的稳定,内地同香港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係的安排,开放内地个人去香港旅游,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等,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帮助香港恢复经济、保持香港繁荣稳定。
在“一国”之内,祖国内地同香港的各自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两地的交流与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合作领域更加宽广,规模更大,涉及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等各个方面,并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延伸。这些年来的大量事实,使港人更加清楚地看到强大的祖国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与此同时,香港在祖国内地对外开放中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中介和桥樑作用。截至2006年底,祖国内地总共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990亿美元,其中有2797亿美元是来自或通过香港进入内地的,占祖国内地累计吸收外资的40.8%,居第一位。在内地不少省市吸引外资中,香港仍是第一位。随着内地对外贸易渠道日益多元化,内地通过香港转口货物的比重虽有变化,但绝对值一直不断上升。香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仍继续发挥我国其他城市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港人爱国
祖国声誉港人引以为豪
记者:我们在採访中发现,香港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姜恩柱: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是必然结果。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使香港得以分享祖国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回归后的香港在国际活动中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作为单独关税地区和地区经济实体,香港在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和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港人陈冯富珍担任世卫组织总干事。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在香港举行。经中央政府授权,香港特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签订83个双边协定或协定。截至2006年底,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给予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待遇,港人外出旅行更加方便。“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顺利实施,对台湾的积极影响日益扩大,在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中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新闻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姜恩柱4日上午说,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不是“终身制”“铁饭碗”,不会导致用工制度的僵化。
他说,在劳动契约法通过后,出现了一些用人单位大批辞退员工等规避法律的行为。这是由于一些企业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理解成“终身制”“铁饭碗”,而採取的规避行为。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姜恩柱说,劳动契约法是一部规範劳动关係、关係民生的重要法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部法律非常重视,草案经过一审后,将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公开徵求意见,收到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近20万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部门还多次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有分歧的问题,进行了反覆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四次审议,慎重决策,最后通过了这部法律。
他指出,劳动契约法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契约。同时,明确规定了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的三种情形: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二是劳动者违法违规的或者因病、因伤等不能胜任工作的;三是经济性裁员。这些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的情形与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契约的情形是一样的。
所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不是“终身制”“铁饭碗”,不会导致用工制度的僵化。
姜恩柱表示,劳动契约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的上述规定,主要是针对劳动用工中劳动契约短期化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契约一年一签、甚至一年几签的情况比较普遍而作出的,其目的是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较长期限的劳动契约,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係,增强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认同感,提高劳动积极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