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菱塘清真寺

2019-04-19 15:08:17 百科
菱塘清真寺

菱塘清真寺

高邮菱塘清真寺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点之一,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菱塘清真寺位于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北部的清真村,是中国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穆斯林礼拜清真寺,据记载,清真村的清真寺,明中叶前初建于回回湾(今清真村)。原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呈前后三进、两厢三院。寺前有照壁、寺后有花园。寺内建筑有前殿、大殿、窑殿、水房、南北厢房、殡具室等20多间。现存主要建筑有关殿、大殿和四方亭阁(窑殿)。窑殿建筑巨翼重檐,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菱塘清真寺已成为江苏省、安徽等邻近县市穆斯林活动中心。2006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菱塘古清真寺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菱塘清真寺见证了自唐代特别是元代以后,“胡商”群体以及阿拉伯移民在古代中国的迁移、流动、聚居、商贸活动,清晰地勾勒出古代大食客商、军人和其他类型移民在中国中原地区的生存演变和社会融入进程,是古代阿拉伯商业移民群体信奉和传播伊斯兰,融入汉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中西宗教文化交融的物化载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菱塘清真寺
  • 外文名称:Gaoyou Ling Tong Mosque
  • 地理位置:位于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北部的清真村
  • 气候类型: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 景点级别: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门票价格:30元
  • 着名景点:民族大道、菱塘民族乐园、民族文化宫等
  • 规模 :中国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 荣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

国家荣誉

国家3A级旅游景区(拟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示时间为2018年8月29日至9月6日。)

江苏省荣誉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菱塘清真寺,明中叶前初建于回回湾(今清真村),后被洪水沖毁;明中叶迁至杨大庄西头,寺存约一百多年,后因回族增多,寺房狭小,不够使用,乡老鼎力迁寺,迁到今址清真村;
大门大门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回族薛班筹款扩建,有大殿堂、水房、阿訇住房等13间,1921年本地回族杨浩、杨锡章等倡仪,从沪、宁和本地募得银元300余元,于1924年改建新寺,共建成大殿、南北厢房、水房、会客室、殡葬用具房瓦房35间,草房3间,占地约4.3亩,寺房布局协调,殿堂巍峨,屋宇宽敞,大殿可容近200人做礼拜。
2006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古清真寺被明确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经江苏省文物局批准,菱塘回族乡政府决定以古寺为中心新建民俗风情园。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寺内建筑和寺院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扩建。

规模建制

原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呈前后三进、两厢三院。寺前有照壁、寺后有花园。寺内建筑有前殿、大殿、窑殿、水房、南北厢房、殡具室等20多间。现存主要建筑有关殿、大殿和四方亭阁(窑殿)。窑殿建筑巨翼重檐,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建筑特点

风格特点

该寺呈前后三进,整个寺院结构严谨、布局整齐。内设前殿、大殿、窑殿、水房、教长室和殡具室。其中窑殿为四方亭阁,飞翼重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主要建筑

礼拜殿悬阿文匾,“真主所喜爱的确是伊斯兰教”,楹联“认真主无虚只凭万物作证,参造化皆实唯求一理存心”,殿内有铜质大来盘型香炉和明宣德鼎式香炉各1。
窑殿西北侧有棵300余年的参天银杏大树,在其西南侧有棵百年金桂。两棵古树与窑殿遥相呼应,互为一体。

交流合作

这座清真寺已成为江苏省、安徽等邻近县市穆斯林活动中心。日常除了每星期五进行正常的礼拜外,每逢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等重大节日,都会有数千名穆斯林前来参加宗教活动。
原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和夫人曾来到该寺院视察或进行宗教活动。
该寺有阿訇1人,海里几2人,学董、乡老13人,其中杨席为高邮市伊协会长,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杨琪资、薛威、薛培三人原为教师,辛勤地在教育战线上耕耘3O年后,退休后仍积极热心于公益事业。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寺中都举行庆典。因农事关係,传统习惯大庆圣纪,远近乡老数千人参加圣纪庆典。1989年11月海湾五国外交使节来该寺参观,1992年5月加拿大温哥华叶汉光先生来寺考察。

地理位置

菱塘清真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菱塘回族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