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紫骝马(李益诗作)

2019-09-29 00:24:35 百科

紫骝马(李益诗作)

《紫骝马》是唐代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游侠诗,塑造了一名银鞍白马、寻欢作乐的游侠形象。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紫骝马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体裁:五言诗
  • 作者:李益
  •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内容

争场看斗鸡,白鼻紫骝嘶。
漳水春闺晚,丛台日向低。
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
为谢红梁燕,年年妾独栖。

注释

漳水:水名,源出中国山西省,流至河北省入卫河。
丛台: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徵,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
红梁燕:走红的樑上燕子。梁燕,樑上的燕。比喻小才。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游侠诗,塑造了一名银鞍白马、寻欢作乐的游侠形象。他骑着紫骝马斗鸡走狗,勒马歇脚时汗如滚珠,他的宝剑削铁如泥。尾联卒章显志,说明这位风流倜傥的少年在外冶游的同时,还有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在默默想念他。

作者简介

李益(746-829),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广德二年(764)凉州陷于吐蕃前,随家迁离故土,定居洛阳。大曆四年(769)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两年后又中讽谏主文科,擢郑县主簿。九年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德宗建中二年(781)转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曾巡行朔野。四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后辗转于天德军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幽州刘济幕,至十六年方离军府。后入朝官都官郎中、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文宗大和元年(827)加礼部尚书衔致仕。李益诗名早着,其经历与创作可分三期。一为入军幕前之青年期,以五律为长;二为处军旅中达26年之壮年期,多作边塞诗,为创作之顶峰。内容丰富,思绪深沉,抒发从戎之心情,描绘塞上之风光。三为入朝后之晚年作品,多流连光景,慕仙向道之作,追慕闲适,成就不高。李益身跨大曆、元和两代,其七绝凝鍊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以为“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内编卷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