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是萧绎的诗作之一。诗中描写了长安之繁华豪奢,与边塞无关。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长安道》
- 创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风
- 作者:萧绎
作品全文
西接长楸[1]道,南望小平津[2]。
飞甍[3]临绮翼[4],轻轩[5]影[6]画轮[7]。
雕鞍[8]承赭汗[9],槐路[10]起红尘。
燕姬[11]杂赵女[12],淹留[13]重上春[14]。
注解
[1]长楸:高大的楸树。古代常种于道旁。
[2]小平津:古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东北,为古代黄河重要渡口。
[3]飞甍:指飞檐。
[4]绮翼:绮丽的屋翼。
[5]轻轩:古代田猎之车。因其轻便,故称。指妇女乘坐的小车。
[6]影:遮蔽。
[7]画轮:彩饰的车轮。亦指装饰华丽的车子。
[8]雕鞍: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
[9]赭汗:面红流汗。指骏马的汗水。借指骏马。汗血马。
[10]槐路:槐路:指京城槐荫大道。应是地名。热闹地段或风月场所。
[11]燕姬:燕国的歌姬。燕国歌姬有名。
[12]赵女:赵国的舞女。赵飞燕足生莲花。
[13]淹留:停留。
[14]上春:孟春。指农曆正月。
作者简介
梁元帝萧绎 (508~554) ,南朝梁皇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儿子萧方智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萧绎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着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今仅存《金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