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春别(萧绎诗)

2019-09-27 12:49:16 百科
春别(萧绎诗)

春别(萧绎诗)

《春别》是梁元帝萧绎的宫体诗,细緻描写了少女之思情,却只因一种美丽的氛围、环境而生,便更显得诗意浓郁了。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春别》
  • 作品别名:《春别应令》
  • 创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处:玉台新咏
  • 文学体裁:七言诗
  • 作者:萧绎

作品全文

昆明夜月光如练①,上林朝花色如霰②。
花朝月夜动春心③,谁忍相思不相见④!

注释

①“昆明”句:意谓昆明湖的月夜。月光宛如白练,澄清明朗。练,白绢。
②“上林”句:谓上林苑中的花色,在流水般的月光的笼罩之下,仿佛静静地泻上了一层乳白色的霜霰。上林,帝王的花园。
③花朝:又作朝花。春心,怀春的心情。这里意谓在这花开月夜的良辰美景之夜,不仅令人春心摇荡。
④“谁忍”句:谓谁又能忍受这唯有思念但却不能相见的痛苦呢?

作品赏析

前两句写春夜春朝的景色,十分清丽。霰是雪珠,这儿形容花色的洁白。唐代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云:“月照花林皆似霰。”似乎是将这两句的意境融而为一。后两句说,美丽的春光引动了少女的春情。她热烈地思念着意中人,却无法相见。
全诗境界极美,月光如练,早晨怒放的鲜花,像雪的冰晶,在阳光的照耀下,有一种剔透的美感。一早一晚,一花一月,美好的时光在这简单的四个字中,浓缩成缱绻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花朝相思。常人如此,可以理解;但皇帝,就奇怪了!
每年的二月十五,也是花朝节。但是,南朝时是否有花朝节,这还没有找到证据。
但是,“花朝”这个词语,最早就是出自这首诗,
从诗中的“昆明”“上林”看,写的是皇家园林景色。
昆明,即昆明池;上林,就是上林苑。
夜晚,梁元帝在昆明池,看月色如练;早上,他在上林苑,看朝花色如雪霰。
无论月夜还是花朝,他的春心萌动,起了相思,动了相见之念。
身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他都不为所动,思念的却是一个不能明说的对象,岂不奇怪!
还有皇帝得不到的女人?让他如此日思夜想,牵肠挂肚,渴望相见。
或许,与他对现实中的夫妻关係彻底失望有关吧——
徐昭佩(徐娘)曾经为了刺激梁元帝,故意化了半面妆,来讽刺他的独眼——一只眼,就给你看半边脸。
徐娘因嫉妒而杀死怀孕宫女,徐娘还与人私通,以致梁元帝都不能确定哪个儿子是自己的。
夫妻感情彻底破裂,是不是让他假想了一个可以寄託情感的对象,聊以自慰?亦不可知。
或许,你还可以作许多的推想。
不过,还是算了吧。
只需知道,一个拥有许多女人的皇帝,真的好孤独!

作者简介

萧绎(508年-554年),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曾做过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称梁元帝。梁元帝不但治国有方,而且还完成了大量学术着作,如《孝德传》 、 《忠臣传》 、《注汉书》 、 《周易讲疏》 、 《老子讲疏》 、 《全德志》 、 《江州记》 、 《贡职图》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讚他:“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思敏捷,无人能和他相比。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