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是南朝梁萧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春日
- 创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体裁:五言古诗
- 作者:萧绎
作品全文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
作品赏析
梁元帝的《春日》,算是最早句句嵌春字的诗了。全诗每句都含有"春"字,除了描写春光、春色的美好,对春景、春思、春惘之情也尽情抛露,让人兀觉意味深长、情真意切,颂叹的同时,亦不免有些唏嘘感慨。
诗由情入景。前六句,由不同角度描绘了富有春天情韵的诸多景物与事物:春还后的春节、吹面不觉的春风、春心与春情溢满了每个人的心房、由春而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景象、以及各种鸟儿的活动。凡此种种,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争相竞秀的景象,给人以春光繁茂之感。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伴随新春的美好景物应时而至,这两句总上启下,由写景转为写人——原来思妇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所怀之人,不在身旁。这“春人”,诗中未点明,但可以想像,也许是新结识的知心情侣,也许是新婚的如意郎君。“春人”之所以“春不见”,也许是从戎远征,生死难卜;也许是外出谋生,另遇新欢。南朝局势浮蕩,且战乱连年,这两种可能性都是有的。
作者简介
萧绎(508年 - 554年),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曾做过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称梁元帝。梁元帝不但治国有方,而且还完成了大量学术着作,如《孝德传》 、 《忠臣传》 、《注汉书》 、 《周易讲疏》 、 《老子讲疏》 、 《全德志》 、 《江州记》 、 《贡职图》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讚他:“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思敏捷,无人能和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