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邵伯镇

2019-04-10 19:38:47 百科
邵伯镇

邵伯镇

邵伯镇,地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驻地仙女镇北部。面积98.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7万亩、水面面积1.2万亩。户籍人口8.58万;镇人民政府驻镇邵乔路,距市政府驻地北12公里。东邻丁伙镇、真武镇,西傍邵伯湖与扬州市邗江区相望,南接仙女镇,北与高邮车逻镇、八桥镇接壤。辖艾菱、公路、南渡、崔桥、许庄、梁庄、张桥、高蓬、谢庄、马荡、孙桥、谢楼、昭关坝、新建、东南、戚墅、北祥、京杭、红岭、运东、露筋、绿洋湖、渔业23个村,甘棠、高蓬、公路、北祥4个社区居委会和粮食原种场、水产养殖场2个国营场圃。邵伯古称甘棠和邵伯埭,因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官封太保太傅的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于此筑埭而得名,唐宋以后日益兴盛,是京杭运河线上闻名遐迩的繁华商阜。明清时期设邵伯巡检司,辖24坊8辅;民国元年(1912)至26年,设邵伯市,辖15庄5镇;

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江苏省重点镇等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邵伯镇
  • 外文名称: ShaoBo town
  • 别名:步丘;甘棠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苏中地区
  • 下辖地区:甘棠社区,镇南村,南渡村等
  • 政府驻地:邵伯镇政府
  • 电话区号:0514
  • 邮政区码:225261
  • 地理位置:地处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驻地仙女镇北部
  • 面积:98.61平方公里
  • 人口:8.58万
  • 方言:江淮官话-扬州话
  • 气候条件:副热带湿润气候区
  • 着名景点:邵伯湖
  • 机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 火车站:江都站、扬州站 连淮扬镇铁路(邵伯站)
  • 车牌代码:苏K

荣誉

国家荣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重点镇

江苏省荣誉

江苏省重点镇、江苏省新型示範小城镇、江苏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示範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民众文化先进镇、江苏省卫生镇。

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

“邵伯”镇名的由来,邵伯还有一个别称,名叫“甘棠”或者是“邵伯埭”,因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于此筑埭造福于民而得名,百姓把谢安比作西周时的召公,为纪念谢安改原地名步邱为邵伯,古代“邵”和“召”同音,日益兴盛。当年广为植株的古甘棠,现在还有一棵(后人补栽),隐在邵伯老街之中。时值秋季,并不是甘棠开花的季节,只一些零散的叶子,悬挂在枝头。
如此,倒更显得古趣。(但也有人称宜阳县香鹿山镇甘棠村即为古召伯听政处原址,有清代河南尹张汉手书“召伯听政处”石碑于此。),据史料记载,邵伯最早称为“步丘”,在史料中记有陈胜、吴广起义时曾经过“步丘”。1600多年历史的积澱,使古镇邵伯锺灵毓秀,人杰地灵,同时又造就了斗野亭,镇水铁牛、谢公祠、条石街、甘棠古树等十多处古蹟,也留下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的传奇足迹。
如今的邵伯,是全国1887家重点镇之一,镇域面积为98.61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辖2个国营场圃,2个居民社区,2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499公顷。区域优势十分明显,东临京沪高速公路,南卧扬粟高速和宁启铁路,西傍京杭大运河,北与高邮市接壤,淮江公路中贯全境,是江都区“一主两翼”发展战略的北翼,是镶嵌在长江运河边上的一颗明珠,是一座融入沿江、沿运开放、开发的旅游名镇,商贸重镇,交通要镇,经济强镇。 改革开放以来,邵伯镇凭藉优越的区域优势,抢抓大开放、大发展先机,坚持以工业强镇、建筑富镇、旅游美镇、科教兴镇”总揽全局,倾力打造“三区一业(即工业集中区、邵伯渌洋湖区、商贸集镇区、建筑安装业)”,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截止2009年,全镇拥有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3家,列统企业58家,亿元企业21家。实现经济总量176.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65.2亿元,财政收入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68元,被评为十佳争先进位乡镇,工业集中区被评为扬州市十强乡镇工业集中区。
渌洋湖村被确定为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範点。 201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大干三五年,建设新邵伯”的宏伟战略目标,着力在工业转型升级、高效农业发展、旅游开发建设、城乡环境改善、和谐社会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致力打造实力邵伯、人文邵伯、生态邵伯、精緻邵伯、幸福邵伯,努力把邵伯建设成为沿运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领头雁。
邵伯镇

历史变迁

明清时期设邵伯巡检司,辖24坊8辅;
民国元年(1912)至23年,设邵伯市,辖15庄5镇;
民国34年(1945年)12月至次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邵伯建立政权,初置区政府,后建市政府,领辖邵伯、青云、蟾宫3镇及昭关、永桥、两渡、孙桥、水西5乡;
民国38年(1949年),邵伯再次解放,初设邵伯市政府,后设镇政府;
1952年9月邵伯镇政府升格为邵伯区政府,辖原邵伯镇及公路村;
1954年6月恢复邵伯镇机构,改称为邵伯镇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建立江都县第一个人民公社——邵伯人民公社,为政社合一的行政机构,基层设8个工区;
1959年5月调整公社规模,划出丁伙地区;
1961年再次调整,辖5个居委会,2个大队,另建艾菱公社,辖18个生产大队;1964年11月改邵伯镇人民公社为邵伯镇人民政府;
1968年9月,建邵伯镇革命委员会;
1973年4月,乡镇合併,艾菱、邵伯并为邵伯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5月,改公社革命委员会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5月,复名邵伯镇人民政府;
2005年5月行政区划调整,昭关、邵伯镇合併新建邵伯镇。

行政区划

现有辖艾菱、公路、南渡、崔桥、许庄、梁庄、镇南、高蓬、谢庄、马荡、孙桥、谢楼、昭关坝、新建、东南、戚墅、北祥、京杭、红岭、运东、露筋、绿洋湖、渔业23个村,甘棠、高蓬、公路、北祥4个社区居委会和粮食原种场、水产养殖场2个国营场圃。
邵伯镇

文化遗产

镇级城隍庙

邵伯城隍庙位于邵伯镇镇北,明洪武三年建。原为搜盐所,明季所移于仪征,镇人捐资以遗址建庙祀城隍。历史上的邵伯城隍庙,殿宇巍峨,气势宏伟。
第一进山门殿,第二进四值曹公殿,殿内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殿旁有厢房五间。第三进审事厅,两侧有七八间执事用房。
第四进正殿,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緻,纹饰典雅。正殿供奉城隍爷神像,金脸,五绺鬍鬚,神态儒雅。腰系玉带,脚蹬乌靴,头戴钩金彩冠,身着绣花红袍。正殿廊柱上有一楹联: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邵伯镇

玉带河桥

古镇的后街旁边有一条绿色的小河,形如玉带,人们称之为:“玉带河”,是古镇上的一条护镇之河,小河曲曲弯弯,粼粼流淌,隔不远就有一桥,有小木桥,条石桥,石头拱桥,一字排开,横跨小河,从东河头向南数,就有淳子桥,杨公馆桥,中桥,五福桥(又名铁桥),南桥(又名多子桥),河东岸是一片绿色的梯田,是专门生产蔬菜的。

古街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之前,就沿运河设市里,成为运河古镇之一,到清乾隆已是万家灯火、商旅如织的重要商埠。现在邵伯现在还保存着苏北、苏中地区少有的条石街,它是邵伯的一张名片,有不少的电影、电视剧到此拍摄,是不可多得的影视基地。
建于康熙年间的古街,南北走向与运河平行,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条石头街宽不足2.5米,全长1500公尺,全由整块的青条石铺就,中间交叉横排,下有砖砌水下道,两旁为竖条石,设有阴中和地沟。在街的南北两头砌有圆门,上有更楼,设有木製栅栏,非常古朴壮观,南北两圆门是南乡、北乡居民进镇的必经之路。
南园门更楼叫“青云楼”,又叫“文昌楼”即取“青云得路”之意。现还保存有门楼上的石头一块。北园门上更楼叫“真武楼”,镇民是想得到真武大帝的庇护,求个国泰民安。
邵伯镇

古巷

邵伯三里长的条石街,好似一条长龙,头南尾北,镇南的南塘,好似龙饮水的仙池,而与条石街构成垂直的巷子,就像龙的爪子,向东西延伸,一一对称,西连古运河,东接里下河。

古宅

古老的街巷中散落一些古宅,它犹如珍珠闪亮,那些深宅大院,经典名庄,其建筑和风格很独特,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南大街133号,145号等,位于大马头和朱家巷之间,有一群明代建筑,古房屋又40余间,规模宏伟,结构紧凑严谨,细緻精緻,布局优雅,这些明代建筑有较高的文物和人文价值。

古码头

邵伯因运河而生存,水上运输异常繁忙,因而各码头,不仅多,而且各具功能。沿古镇市中心向西,拾级而上,就能看到大运河线上远近闻名的货运码头——大马头。人们称它为“运河第一渡”,“水上城坊”,大马头对岸就是古代的潘家古渡,与河西大街遥遥相望。运河兴旺,邵伯繁荣,大马头自然成为运河线重要商埠之一,而且素有“镇江小马头,邵伯大马头”的美称。
据查,现今邵伯铁牛、运河码头等遗蹟被列入大运河申遗正式名录

斗野亭

江都区邵伯镇斗野亭,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因亭的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斗野亭雄踞高丘,面临邵伯湖,凭眺湖光浩渺,远观帆影点点,近看田家炊烟,都有无穷的乐趣。数百年来,斗野亭吸引了诸多文人墨客来此观景赋诗,尤以北宋年间文人为最,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等来此作诗,堪称绝妙。
最先来的是孙觉(高邮人),曾竭力提拔秦观,并将其介绍给苏东坡,高邮文游台便是当年苏轼、秦观、孙觉、王巩饮酒论诗之所。如果说文游台是他们会聚的史册,那幺斗野亭即是他们友谊的丰碑。孙觉写的是五古:“淮海无林邱,旷泽千里平。一渠闲防潴,物色故不清。老僧喜穿筑,北户延朱甍。檐楯斗杓落,帘帷河汉倾。平湖杳无涯,湛湛春波生。结缆嗟已晚,不见芙蓉城。尚想紫芡盘,明珠出新烹。
平生有微尚,一舟聊寄行。遇胜辄偃蹇,霜须刷澄明。可待齿牙豁,归欤谢浮荣。”从孙觉的诗可看出斗野亭确实怡人。首先是气势雄伟。“檐楯斗杓落,帘帷河汉倾”,结构仿佛天上落下的北斗星,其帷幕犹如天上倾泻的银河。其次是周围的景色美,邵伯湖内荷花盛开,藕香洋溢,如果在斗野亭上,面对湖水,吃上“紫芡”、喝上“新烹”,其乐何及?即使他这个老翁也陶醉其间了。

铁牛

清朝康熙年间,淮河水灾,江苏扬州市邵伯镇南更楼决堤,决口长达180米,水深13米多,康熙皇帝见到奏章,大为震惊,责令漕河总督张鹏翮迅速堵塞决口。因决口太深,一时难堵,故避开决口,开越河一道,自仓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庙接运河,又筑南北二坝。康熙四十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共设定了十二只动物,即“九牛二虎一只鸡”,安放于水势要冲,以祁镇水。
如今“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邵伯铁牛便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只。邵伯铁牛长1.98米,高1.10米,腹空,横卧在厚约10公分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2吨。鹹丰二年《甘棠小志》作者董恂,奉命督运楚南漕粮路过邵伯,见邵伯铁犀尚完整,独无铭,特补撰曰:“淮水北来何泱泱,长堤如虹固金汤。冶铁作犀镇甘棠,以坤坎柔克刚。容民畜众保无疆,亿万千年颂平康”。
邵伯铁牛铸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300余年。据说千裏运河线上共有九牛二虎一只鸡。但保存完好者仅邵伯铁牛而已。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淮河再闹水灾。邵伯镇南更楼决堤,决口长180米,深13米,漕运一度中断。康熙帝接到奏章,大为震惊,责令刚刚接替病逝的于成龙(小于成龙,康熙年间另有一被康熙赞为“天下廉吏第一”、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同名于成龙)任河道总督的张鹏翮前往治理。可是,因为决口太深,一时难以堵住,只得避开决口,开越河一道,自仓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庙接运河,又筑南北二坝,始得控制。
康熙四十年(1701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设定十二只动物塑像,即“九牛二虎一只鸡”,安放于水势要冲,以期镇水安澜,同时亦作为水位测定之标识,人们通过水位上涨到动物脚、身、颈的位置,判断水患发生的可能性。
这其中,九牛放置于涟水东门外、三河闸、高良涧、洪泽湖、高邮马棚湾、邵伯、瓜洲等地;二虎实为石雕壁虎,置于扬州壁虎坝;一鸡则在江都昭关坝稽家闸石壁之上。

甘棠庙谢公祠

董醇所着《甘棠小志》云:然有此棣,即当有此祠。《元丰九域志》言:“甘棠庙即谢公祠也”。也就是说,棣,庙,祠为同一时期。原甘棠庙有庙碑,据《董山谷外集》记载为“唐太时颜真卿书”。《雍正江都志》言,“甘棠庙旧祀晋太傅谢安,岁久庙塌,镇民肖像于五圣祠前殿”,嘉庆元年,学使耿定向谓安宜正位于堂,檄扬州知府迁安像于后殿”。到嘉靖六年(1523年),公祠尝改额曰车山书院。据此,两府言安石书院,谢公书院,当亦即此祠。”

甘棠树

古甘棠庙前值有甘棠树,现有的甘棠树是明洪武年间,邵伯在原甘棠庙的旧址设巡检司,在司署门口补植了一颗甘棠树,这稀少的甘棠树长得老枝枯乾,皮老如鳞,夏日浓荫蔽日,树叶质润特厚,当你仰望高耸挺拔,参天摩云的风姿时,你心里一定充满讚美和崇敬之情,当你看到那郁郁葱葱,冬乾虬枝的甘棠古树,你就会情不自禁的思念谢公了,它见证了谢公筑棣为民的功绩。

甘棠义井惠民井

蒋桂同在《清平乐甘棠古蹟》中写道:“谢公承禹,世代传佳誉,治理洪流曾伏虎,郁郁甘棠千古。”邵伯人民称颂谢公,将比作治水圣人大禹。谢安筑棣后逐步形成集镇。镇民饮水不便,谢公就在镇内凿井取水,造福于民。相传,邵伯镇北头,紧靠堤下的的潘家巷就有一古井,为谢公筑棣时所凿。

惠政桥

古邵伯湖畔有一古剎——梵行禅院,俗称西寺。古寺为晋宁康三年(383)年僧人行密所建,明洪武初,以寺基为水驿。三年(1370年)僧人妙用迁寺于惠政桥西。惠政桥,砖石结构,跨铁牛港。桥在西寺东,俗称西寺桥,亦叫隐棠桥。因东晋谢安施政惠民而得此桥名,这是邵伯人民怀念谢公,感其恩德的又一历史见证,1958年因建船而毁。

甘棠义学

清《甘棠德志》言:“义学创于顺治三年(1646年),先世必昌公偕潘,蒋两绅士有事,厅后本茅屋,迨汝梅公易以瓦,乾隆初,屋颇倾坯,前厅蒋春和修,后宇龚联甲修,义学位于镇中(土真)巷之南,竹巷之北,紧靠双旗桿。义学为免费教育,面向穷苦镇民,为当地培养人才,这乃实属善举。人们办义学自然是受谢公惠政于民思想的薰陶和影响,自然而然的就加上甘棠二字。

主要庙宇

寺庙名称
地址
创建年代
备注
甘堂庙
后东街
东晋
纪念谢安
梵行寺
运河西
东晋宁康三年
亦称西寺
来鹤寺
神路(今甘棠路)
隋大业三年
原名法华寺
宝公寺
镇南郊
宋元丰五年
亦称释迦教
五圣祠
后东街
明代迁谢安像于祠,亦称谢公祠
城隍庙
镇北
明洪武三年
当时全国唯一一座受国家承认的镇级城隍庙
大悲阁
庙巷口
明洪武六年
都土地庙
街北蔡家巷
明洪武七年
东岳庙
镇东郊
明洪武二十九年
玉皇阁
神路
明天启初
泰山行宫
镇北
明洪熙初
祐圣观
来鹤寺侧
元至正年间
罗令祠
来鹤寺侧
宋元丰年间
印心堂
祐圣观侧
始建年代无考
关帝庙
铁牛湾
清康熙三十九年
关帝庙
东河头
清康熙六十一年
关帝庙
馆驿前
清乾隆十七年
火星庙
北河头
明玄德年间
都天行宫
仓巷北
清乾隆年间
祭祀役
多宝院
竹巷口
清康熙元年
斋僧歇息处
準提庵
玉带河边
始建年代无考
东晋宁康五年修建
接引庵
南济孤坛东
始建年代无考
东晋宁康五年修建
南大王庙
镇北运堤东
清代
北大王庙
镇北运堤西
清代
中大王庙
今邵伯船闸
清道光年间
亦说今历史陵园边
如来庵
镇北运堤东
清鹹丰年间
前地藏庵
街北运堤东
清道光年间
后地藏庵
街北运堤东
清道光年间
甘露庵
街北运堤东
清代
三元宫
镇北
宋代
龙王庙
运河西
清代
财神庙
镇南运堤东
财神庙
东街
三茅宫
城隍庙侧
银俺
银锭桥东(今甘棠路)
清代
南济孤坛
宝公乡(今高蓬村)
护国寺
大码头
唐代
清代重修
文昌宫
银锭桥东
清代
旧称斗坛
太平庵
城隍庙码头
又称观音庵
清真寺
后东街
刘猛将军庙
后东街
邵伯宗庙、寺院很多,有历史记载的有99座,不一一记录,上面表格为主要寺庙。

水利资源

邵伯地处江淮沖积平原,素称“水乡”,有“东西南北四湖通”之誉。流经镇西的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运河之西是风光秀丽的邵伯镇,湖区面积206平方公里,大小岛屿60多个。境内有盐邵河、高水河、戚墅河、高桥河、荇丝河、星荡河、小岗子河等河道,还有邵仙引河、盐邵闸引河、十里长河、运粮河、马荡河、自流灌溉引渠等新开挖的农田灌溉河道。
邵伯镇邵伯镇

经济发展

简介

邵伯镇域面积为98.61平方公里,人口8.58万,辖有2个国营场圃,4个居民社区,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499公顷。镇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建成区4.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20%以上,环境清新优美。

所获荣誉

邵伯镇抢抓大开放、大发展先机,坚持以“工业强镇、建筑富镇、旅游美镇、科教兴镇”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和党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新型示範小城镇”、“江苏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示範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环境优美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民众文化先进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是全国1887家重点镇之一,2007年成功创建成“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邵伯镇邵伯镇

产业发展

全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3亿元;经济总量103.47亿元,其中农副业产值4.47亿元,工业产值62.3亿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44亿元,建安业实现施工产值25.26元;财政收入1.21亿元,其中镇级可用财力38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97元,比上年净增885元。农副产品中邵伯老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誉为“运河三宝”之一,水产及特水养殖星罗棋布;工业产品中有化工及高分子材料、玩具及玩具配件、机械、电子、轻纺、造船等六大系列;建筑大军遍布神州,拥有建安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2家,被誉为“建筑之乡”。服务业中,有钢材、建材、农贸等十大专业市场;挖掘“古”、“水”、“文”、“食”资源,做好美食餐饮文章是主要工作之一,邵伯湖风景旅游区已开发景点十余处,年游客量已逾十万人次,邵伯湖、邵伯船闸和邵伯龙虾、邵伯香肠等特色景区和美食的知名度不断扩大。

石油资源

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西气东输”工程大型储气库建于境内。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2004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3.2、33.8、6.1亿元。有江苏江佳电子、扬州华艺集团、扬州亚通机械、扬州科进船业、峰业电力、毛纺织、非凡製衣、倍斯特化纤、显业集团等39家重点骨干企业。有江佳牌陶瓷滤波器、江液牌液压件、显业牌塔式麦芽设备、三元牌套筒扳手、长运牌汽车燃油箱、三洋牌複合稳定剂等,出口产品有数控工具机、服装、玩具及玩具配件、手工工具等。

农产品丰富

农特产有邵伯湖螃蟹、银鱼、梅鲚、龙虾、斗野亭牌邵伯菱,绿洋湖牌鸭蛋、盐水鹅、板鸭、四大家鱼,以及邵伯龙虾、邵伯鹹鹅、邵伯牛肉、邵伯焖鱼、昭关老鹅等。

住宅建设

邵伯是全国1887家重点镇之一,镇驻地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有甘棠路、银杏路、建设路、工农南路、美食街、邵伯老街等主街道,其中甘棠路全长1.6公里,为镇区主街道;邵伯老街全长1.5公里,为明清条石街;美食街新建店铺83间19360平方米,是品尝邵伯龙是的好去处。有2万平方米市民广场,有东花园别墅区,桃园、银杏、工农等新型住宅区。有明清古居10余处。邵伯东临京沪高速,南卧扬溧高速和宁启铁路,西傍京杭运河,淮江公路【327省道】穿境而过,公路、水运四通八达,十分便捷。

主要事件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七部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公布最新一批3675个全国重点镇名单,其中江苏96个镇、扬州9个镇入选。江都区小纪镇、邵伯镇榜上有名,将在小城镇建设领域获得国家政策优先支持。
小纪镇、邵伯镇是江都区小城镇建设的样板。此前,两镇已被确定为扬州市重点中心镇,小纪镇还被确定为全省强镇扩权试点镇。据了解,2004年公布的1887个全国重点镇名单中,江都区仅邵伯镇一家,此次新增小纪镇。与2004年主要看GDP不同,此次入选全国重点镇的考评更加全面,包括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6项内容。
据悉,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入选全国重点镇将获得政策上的红利,有望在政策、土地和项目等方面获得优先扶持。根据国家七部委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予以扶持。

特色产业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有丰富的内河水资源,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饲养蛋鸭成为农户发家致富的好项目。邵伯镇政府及时引导,组织分散的养殖户成立邵伯镇水禽养殖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有,促进了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截至目前,社员已发展到37,户,养鸭30万只,日产商品蛋12吨,年产值3000万元,利润160万元,每户社员获利均在5万元以上。鸭蛋不仅销售到高邮、兴化、泰州等市,还远销湖南、浙江、山东等省。合作社的“领头雁”吴德本,年饲养蛋鸭8万只,产值480多万元,是远近闻名的“鸭司令”。农民贺建军1999年从乡镇企业下岗后一直闲在家里,生活困难。看到养鸭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就贷款购买了1500只蛋鸭,已发展到年饲养蛋鸭5000只,年获利3万元。尝到甜头的贺建军,又带动妹妹饲养蛋鸭4000只,共同走上富裕路。农民郭安宝家中4口人,原来主要靠夫妻俩在外做杂工维持生活,在养鸭户的带动下,从信用社贷款2万元,搭建了900平方米的鸭舍,养了4000只蛋鸭,当年获利1.8万元。
邵伯镇邵伯镇

社会事业

全镇国中普及率100%,有中学4所,国小7所,幼稚园7所,邵伯国小是江苏省实验国小,邵伯镇中学和邵伯镇昭关中学为江苏省示範国中。有医院4所,其中1所为国家二类医院。有自来水厂3家,污水处理厂1家。有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邵伯湖和扬州市级自然保护区渌洋湖,有成立于1928年的中共邵伯特别支部旧址和邵伯保卫战指挥部旧址、邵伯保卫战纪念碑等革命胜迹;有斗野亭、“大马头”、条石街、巡检司、大王庙、云川阁等历史遗蹟,有清代镇水铁牛、稀世古木甘棠树和清代石狮、石羊、石马等历史文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