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王念孙

2019-11-13 12:42:59 百科
王念孙

王念孙

王念孙(1744年4月25日-1832年2月25日),字怀祖,自号石臞(《扬州画舫录·卷三·新城北录上》作“石渠”),江苏高邮人,清代语言学家,与其子王引之并称“高邮二王”,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

王念孙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则,建立义通说;归纳《诗经》、《楚辞》的声韵系统,定古韵为二十二部。注意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着有《广雅疏证》《读书杂誌》《古韵谱》等。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职中,以秉公持正着称。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着有《读书杂誌》82卷、《释大》1卷、《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等。

(概述图片来源:《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代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基本介绍

  • 本名:王念孙
  • 字号:字怀祖,一作石渠
    自号石臞
  • 所处时代:清代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江苏高邮
  • 出生时间:乾隆九年三月十三日(1744年4月25日)寅时 
  • 去世时间:道光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1832年2月25日)寅时
  • 主要作品:《广雅疏证》、《读书杂誌》、《王石臞先生遗文》等

人物生平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曾延请戴震为王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韵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年二十余,与李敦贾田祖晨夕过从,饮酒歌诗,质疑问难,又常与刘台拱、任大椿、程瑶田书札往来,研讨古学,阐发叔重,康成阃奥,翁方纲赠以楹联云:“识过铉锴两徐而上,学居后先二郑之间。”可谓颇得其实,可见王念孙青年时所诣已如此高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二十三,得江永《古韵标準》读之,始知顾氏所分十部,犹有罅漏,旋里后取三百五篇,并参改《楚辞》、《淮南子》、《易林》等书用韵,反覆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遂以已意重加编次,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同时,对古书中文字的假借、声音的通转,都深有体会。罢官之后,每日以着述自娱,着有《读书杂誌》,对于古义晦涩、腾抄误写及后人点校妄自更改之处,皆一一更正。其中一字之考证,博及万卷之书,其精于校雠由此可见一斑。《清史稿》称颂高邮王氏一门:“清经术独绝千古,高邮王氏一家之学,三世相承,与长洲惠氏相埒云。”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塑像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塑像

主要成就

语言学方面

作为徽派朴学的嫡系真传大师,王念孙运用就古声以求古义、从假借字以求本字和以意参逆而不墨守的方法和态度,从事训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中国古代文字学重形不重音,王念孙针对这一局限,用了十年的时间,採取为《广雅》作注的形式,援引经传,旁采众说,详加考证,就古声以求古义,改正原书错字、漏字、衍字等讹误甚多,遂写成《广雅疏证》,该书颇具创见,对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自言:“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其子王引之“大人之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盖熟于汉学之门户而不囿于汉学之藩篱者也。”
王念孙除精通训诂外,对于校勘,最擅专门,对文字谬讹、句读错乱、音训异同一一加以考辨,用力甚勤,且多创见。对《淮南子. 内篇》订正字句错误九百余条,用归纳法从这些误例中得出古书“致误之由”,凡得六十二例。这六十二例,总结出古书误例的规律性,是王念孙校勘古书字句错误的经验总结,被后人用作校勘其他古书的通例,具有广泛意义和深远影响。其子王引之“述所闻于父”而撰成的《经义述闻》一书,也有不少校勘内容,书末卷三十一、三十二所载“通说”五十三条,更为精粹所在。又有《经传释词》一书,专为解释经传中的语词而作,自“九经”、“三传”以及周秦两汉之书,凡有虚词的文句,都一一搜讨,诠释虚词凡一百六十个。做到“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为后来研究虚词开闢了一条门径,影响极大。在校勘方面,他还提出三个勇改和三个不改的主张,非常精当,为古籍校勘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王念孙

水利方面

于经史之外,王念孙还精熟水利,曾在工部为官期间着《导河议》上下篇及奉圣旨纂《河源纪略》,“议者或误指河源所出,念孙力辨其讹,议乃定,《纪略》中《辨讹》一门,念孙所撰也。”(《清史稿》)

人物评价

清代阮元:高邮王氏一家之学,海内无匹。(《王石臞先生墓志铭》)
中国语言学家周祖谟:①(王念孙)精于考订,援引该洽,博约简取,而又能疏通训诂,触类旁通,独造自得。(《读王念孙〈广雅疏证〉简论》)②在清代校勘家里面王念孙是最杰出的人物,他的遗书里有《方言疏证》一卷,其中往往有很精到的见解。(《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
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王氏在训诂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如果说段玉裁在文字学上坐第一把交椅的话,王念孙则在训诂学上坐第一把交椅。世称“段王之学”;段、王二氏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他们的着作是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有许多好东西是值得我们继承下来的。(《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鲁国尧:①王念孙是中国语言学史和校勘学史上的珠峰人物,其着作是中国语言学史和校勘学史上的经典着作,二百年来从无异辞。可是“风云突变”,2001年12月美国梅祖麟教授发表演说猛烈抨击《广雅疏证》,且对王念孙语涉嘲讽,随后又全文(《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刊载于《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美国加州)。(《鲁国尧语言学文集:衰年变法丛稿》)②可以认为,王念孙是中国古代语言学领域中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或者说是宙斯之一,他的学问为他的同时人所推许,为后人所尊崇。至于谈到缺点,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制约,任何着作总会有不足或缺点的,我们绝不能因此苛求先贤,评论一本书,应该看它比前人超出多少,应该看它比同辈高明多少,应该看它给后人留下多少。(《说“哂”》)
贵州师範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先坦:王念孙具有较强的语法观念,并且影响了其后的几代学人。(《〈读书杂誌〉句法观念研究》)
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玉洁:①段玉裁和王念孙是清代国小集大成者,他们对声训皆有阐述。(《从“右文说”看汉语的字词关係》)②王念孙在声训方面贡献最大,他深明以声为义之理。(《从“右文说”看汉语的字词关係》)

亲属成员

辈分称谓简介
先辈
六世祖
王应祥,字瑞圃。
高祖父
王开运,字文弘,妻茆氏。
曾祖父
王式耜(1629年—1699年),字圣野,号宇泰。
曾祖母
李氏,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余不详。
祖父
王曾禄(1672年—1743年),字西受,号古堂。
祖母
车氏,余不详。
伯祖父
王曾佑(1666年—1722年),字西眷。
父亲
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配车氏,继配崑山徐氏,继配钱塘徐氏。
母亲
徐氏,卒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余不详。
叔叔
王安度(?—1729年)。
王安德(?—1751年),号迪城,配李氏,继配李氏。
王安道(?—1752年),配何氏。
姑姑
王曾禄长女,名不详,嫁车秦玺。
王曾禄次女,名不详,嫁李宗彭。
王曾禄三女,名不详,嫁宋澍。
王曾禄四女,名不详,嫁朱燮。
王曾禄五女,名不详,幼殇。
平辈
姐姐/妹妹
名不详,嫁朱元定。
堂弟
王贻孙(1747年—?),王安道之子。
后辈
长子
王引之(1766年—1834年),字伯申,配沈氏,继配范氏。
次子
王敬之(1778年—1856年),字宽甫、宽夫,号枕善居士,配宫氏,出嗣王安德。
长女
名不详,嫁朱联奎。
次女
名不详,嫁郑枢。
三女
名不详,嫁胡道传。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王念孙生平主要着述有《读书杂誌》、《 广雅疏证 》、《道河议》、《河源纪略》等。

史料记载

记载王念孙生平的史料主要如下表:
史籍备注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列传二百六十八》
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
《清史列传·卷六十八·儒林传下二》
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点校版。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十二·监司八·王念孙》
李桓编撰,湘阴李氏版。
《封光禄大夫原任直隶永定河道王公事略传》
徐士芬撰,见《续碑传集·卷七十二·儒学二》(缪荃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高邮王氏遗书·王氏六叶传状碑誌集·卷一》(罗振玉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作《原任直隶永定河王公事略状》。
《碑传集补·卷三十九·经学一·王石臞先生墓志铭》
闵尔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国朝先正事略·卷十六·名臣·王文肃公事略(子念孙,孙文简公引之)》
李元度着,岳麓书社1987年版。
《清国史·儒林传下卷·卷一八·王念孙传(李惇、宋绵初附)》(第二十册637页)
中华书局1993年影印嘉业堂钞本。
《[同治]续纂扬州府志·卷九·王念孙传》
晏端书、钱振伦等纂,同治十三年刊本。
《[道光]续增高邮州志·王念孙传》(第三册)
左辉春等纂修,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扬州市志·王念孙传》(下册)
扬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7年版。
《高邮县誌·第二十六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略·第三节 文教科卫界·王念孙传》
高邮县编史修志领导小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五·戴震》
江藩撰,上海书店1983年影印商务印书馆1935年本。
《清代学者像传合集·第一集》(第三册)
叶衍兰辑, 叶恭绰编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1928年叶氏刊本。
《清代朴学大师列传·皖派经学家列传第六》
支伟成着,岳麓书院1986年版。
《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国小大师列传第十一》
《清代朴学大师列传·诸子学家列传第二十》
《清代七百名人传 第4编》
蔡冠洛编着,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世界书局本
《清代名人传略》(The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Dynasty,1644-1912
(美)恆慕义(Arthur William Hummel)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代名人传略》翻译组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学术家列传·清代·三百八十一王念孙》
杨荫深编着,上海书店1996年影印1948年光明书局版。
《师友渊源记》
陈奂撰,《函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本(第36册)。
《清儒学案·高邮学案》
徐世昌编着,中国书店1990年海王村古籍丛刊本。
《清儒传略》
严文郁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清儒学记·扬州学记第八·乙、王念孙和王引之》
张舜徽着,齐鲁书社1991年版。
《清代扬州学记》第三章
张舜徽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版、广陵书社2004年版。
《扬州学派新论·第二章 双星并峙》
赵航着,江苏艺文出版社1991年版。
《扬州学派概论·第二章 双星并峙》
赵航着,广陵书社2003年版。
《江苏艺文志·扬州卷·高邮市》
南京师範大学古籍文献整理研究所编着,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六·王念孙》
徐世昌辑,中国书店1988年影印退耕堂1928年刻本。
《清人文集别录·卷九·王石臞先生遗文》
张舜徽撰,中华书局于1963年版。
《揅经室续集·卷二·王石臞先生墓志铭》
阮元撰,道光二十二年汇印《文选楼丛书》本。
《二知轩文存·卷二十九·王念孙传》
方濬颐撰,光绪四年刻本。
(表格参考资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