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先进文化乡镇和江苏省体育强镇,江苏省高邮市下辖镇。连镇铁路在界首镇设高邮北站一座。
界首因地处江苏高邮、宝应、金湖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公元957年建镇,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面积86.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4.1万人。
界首生态优越,自然环境秀美。位于界首的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该风景区所在的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也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绝好境地。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勤劳智慧界首人,也孕育了享誉四海的界首茶乾。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界首茶乾就被钦定为贡品,民国18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9年被列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界首古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蹟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贾聚集之处,乾隆皇帝也曾在此驻跸。现有世界遗产1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个,高邮市文物保护单位7个,另有文物点20个,其中,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文保单位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华中雪枫大学旧址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界首老街、界首驿、高邮界首民俗馆、界首护国寺、南北大街、大清邮局、界首运河大码头、乡村师範、太平街等街巷多为明清建筑,石桥街均为石板铺就,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界首镇
- 别名:津湖、盂陵、甓湖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苏省高邮市、苏中地区,扬州沿河地区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
- 电话区号:0514
- 邮政区码:225611
- 地理位置:江苏省西部,高邮湖东岸
- 面积:87.8平方公里
- 人口:4.1万人(2010)
-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小片高邮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界首驿 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 /界首护国寺
- 机场:高邮机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 火车站:高邮高铁站、高邮北站
- 车牌代码:苏K
- 地区生产总值:6.1亿元(2012年)
- 名人:卜宇 戎文凤
- 主要港口:高邮港、界首港区
乡镇荣誉
国家荣誉
- 国家级生态乡镇
- 中华诗词之乡(从中华诗词学会传来讯息,高邮市及界首镇、临泽镇、三垛镇和菱塘回族乡获得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为我市再添崭新的文化名片。高邮市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过程中创新工作模式,以全市创建带动乡镇创建全面展开,此次“一市四乡镇”创成中华诗词之乡,成为全国範围内的一个特色做法)
- 全国水稻栽植及收穫机械试验示範区

江苏省荣誉
-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 2015年界首镇将力争申报成功江苏省特色旅游景观名镇
- 江苏省卫生镇
- 江苏省先进文化乡镇
- 江苏省体育强镇
- 江苏省体育先进镇
市级荣誉
高邮市重点中心镇
高邮市先进文化乡镇
旅游资源
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界首镇段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3A级景区:界首老街、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正申报中)
国家2A级景区:华中雪枫大学旧址(正申报中)
其他景区:界首驿、高邮连标葡萄园、界首护国寺、高邮运河西堤风光带
体育赛事
2017年9月16日-17日2017中国桨板黄金联赛高邮站在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高邮湖畔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举办。
界首概况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时而建镇,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连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
界首,是远近闻名的“诗歌之乡”,这里自古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诵。
“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鱼。”,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途径界首驿看到的恬静生活。
“楚天风送采菱舟,菱叶青青稻叶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对界首风景的讚美。
记录历史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传承千古的传统特产、乡风民俗。将古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在了一起。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勤劳智慧的界首人,也孕育了享誉四海的五香茶乾。界首茶乾形似银元,酱红髮亮,口感如鸡肉,咬嚼细嫩,滋味鲜美,齿留余香,是品茗、佐酒的食物佳品,被视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界首茶乾吃法多样,手撕、刀切、生吃、配菜均可,大煮乾丝是高邮十大地方名菜之一。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界首时就被钦定为贡品,民国18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界首,古剎古街犹存,全镇现有文物点多达20多处,在扬州市独树一帜。市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寺,始建于南宋,至今香火旺盛,来自各方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界首,是远近闻名的“诗歌之乡”,这里自古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诵。
“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鱼。”,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途径界首驿看到的恬静生活。
“楚天风送采菱舟,菱叶青青稻叶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对界首风景的讚美。
记录历史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传承千古的传统特产、乡风民俗。将古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在了一起。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勤劳智慧的界首人,也孕育了享誉四海的五香茶乾。界首茶乾形似银元,酱红髮亮,口感如鸡肉,咬嚼细嫩,滋味鲜美,齿留余香,是品茗、佐酒的食物佳品,被视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界首茶乾吃法多样,手撕、刀切、生吃、配菜均可,大煮乾丝是高邮十大地方名菜之一。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界首时就被钦定为贡品,民国18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界首,古剎古街犹存,全镇现有文物点多达20多处,在扬州市独树一帜。市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寺,始建于南宋,至今香火旺盛,来自各方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发展目标
旅游强镇和生态名镇
打造旅游强镇。加快推进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申报国家2A级旅游景区;修缮并建成寡妇圩死难同胞纪念广场;结合运河遗产点的保护和修复,打造运河码头公园、修缮南北大街、整治太平街和石桥街。同时,将散落在古镇内的1个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6个高邮市级文保单位及16个文物点串珠成线,形成富有特色的古镇文化旅游线路。依託京杭大运河、高邮湖、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游,全力推进芦苇荡湿地公园申报国家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示範点工作,扩大景区面积2500亩,争取扬州至高邮水上旅游线路早日延伸扩展,大力发展水上观光游。围绕农家乐特色,以葡萄、草莓、特种苗木等种植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休闲体验游,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由生产型向旅游观光型转变。
打造生态名镇,就是要夯实农业基础,以农业基地化、园区化、标準化和服务社会化为目标,推动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全年计画新增流转土地面积5000亩、高效农业面积3000亩,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以上;保护生态资源,把生态优势作为界首的第一品牌来呵护;发展生态食品,大力促进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界首茶乾做大做强,深度开发以高邮湖为品牌的系列农副产品,打响界首生态品牌。
交通重镇和宜居城镇
连淮扬镇铁路穿越界首镇境内总长7.1公里,设高铁站(高邮界首站已更名高邮北站)一座和机务站一处。中铁十九局、中铁航空集团已相继进场作施工前的準备。
打造交通重镇,要以重点工程为依託,呼应新建成的江苏S237省道,全力打造集镇新入口,建成沿国庆路两侧的仿明清风格一条街,以便捷的交通优势、特色化的仿古建筑展示古镇形象。高邮界首运河大桥于2015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计画2017年底建成通车。进一步推动高宝金三县(市)的融合互通,促进高邮湖旅游业的发展。
打造宜居城镇,就是要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实施新一轮集镇建设和为民办实事“双十工程”;巩固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加快界首国小整体搬迁进程,积极完善社保、新农保、低保、五保、优抚安置、残疾人保护等保障体系。
地理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因此得名,南宋时建镇,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位于长三角经济圈------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地区,是高邮市三大古镇之一,镇域面积87.8平方公里,其中辖高邮湖水面面积3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万人。
历史文化
界首,古称津湖、盂陵、甓湖,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已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是高邮北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高邮三大镇之一,是大运河畔一颗耀眼的明珠。
界首镇历史文化悠久。界首镇曾为吴、楚交界,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码头,早在元初,界首就设立了驿站。元代着名诗人萨都剌在他那首《过界首驿》中云:“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渔。野老柳荫沽黍酒,行人马上得家书”。界首镇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贾聚集之处。乾隆皇帝曾在此驻跸。全镇有文物点多达14处,在扬州市独树一帜。界首镇的南大街、北大街、太平街等街巷多为明清建筑。石桥街均为石板铺就,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界首的护国寺,现存两幢殿堂和数间僧疗,是高邮市为数不多尚存的古寺庙。这几年经过扩建,香火较旺。界首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早在1924年,界首就兴办了省立第五师範学校界首分校,后改为江苏省立界首乡村师範。
从这里既走出了饱受争议的一代枭雄吴三桂,也诞生了令家乡人引以为豪的“两弹元勛”陈茂林、着名翻译家陆永昌、着名农业专家陈家驹、工程院院士谢友柏等志士仁人。
历史介绍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界首文化教育
古代界首有永兴寺、护国寺、城隍庙、东岳观等二十八座寺庙和石桥、牌坊等众多古蹟。梁山打虎英雄武松,在界首数月,捐款修缮北宋永兴寺,铺设石桥街。元代界首驿,设有驿丞,马夫等上百名,房屋90多间,其规模与盂城驿相仿。唐宋元明清,多少文人墨客流连界首,谢灵运、杨万里、萨都剌、张万陶等着名诗人留下了许多呤咏界首的瑰丽诗篇。
清朝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驻跸界首,了解民情,察看水利。乾隆南巡经界首三品界首茶乾已传为佳话。界首茶乾多年作为皇室贡品,在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发源地
界首是高邮西北乡高邮民歌的发源地,码头工人号子、秧歌、舞龙、踩高跷、元宵灯展颇具特色。2003年江苏界首茶乾节,中央电视台郎永淳主持节目,阎维文、杨钰莹、李琼和前线歌舞团等献上精彩的歌舞,界首的打莲湘也同台演出,博得艺术家的好评,整个大型演出,万人观看,盛况空前,开乡镇之先河。
文化教育
省立界首乡村师範,创办于1924年,与现在的南京晓庄学院同期创办(原为晓庄师範),是我国最早的乡村师範。学校生源来自苏鲁皖,招生是百里挑一;各种设施齐备,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是园林式的学校。早期教员中有湖南农民运动组织者参加者中共地下党员萧长迈(毛泽东亲戚)、姚舜生、秦达真等,因此诞生了高邮最早的中共党支部。进步师生追求真理,同反动势力和不法奸商作坚决斗争。该校教学理论联繫实际,管理制度严谨,培养的学生素质高,受到中国教育界的好评。第一任校长黄质夫回忆称“校誉冠江苏”。
界首的文化教育是高邮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邮历史宏篇中闪亮的一章,界首深厚的文脉是高邮深厚文脉的有力体现,是高邮的骄傲,必将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建国六十年来,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界首的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经济增幅跃上新台阶,高效农业在大步向前。在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指引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坚信高邮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会更加关心爱护界首的文化教育事业,界首的人民大众会更加珍惜保护文化教育资源,为加快经济建设,迈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阔步前进!

交通
界首水陆便捷,交通运输发达。界首位于沿运产业带上,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捷。界首曾为吴、楚交界,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码头,早在元初,界首就设立了驿站。根据设计档案,连淮扬镇铁路在高邮市境内设有两个站,一个是高邮城区段的高邮高铁站,另一个是在高邮界首镇设高邮界首站
现今,连淮扬镇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南北穿境而过,新江苏S237省道与镇区主干道国庆大道即将衔接汇通,成为全新的镇区主入口,京沪高速界首道口的扩容改造,连淮扬镇铁路的兴建,旭日物流园项目的启动等将为界首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水陆便捷的交通优势,为中外客商的投资和创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 高邮: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00亿元,交通构建一铁两水四纵四横综合交通干线网
- 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和市内外的公路网使高邮交通便捷。驱车至北京、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宁盐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境内唯一一条西南走向、直通南京的高速公路。从高邮可直达南京,仅需1个小时,节约40分钟
- 铁路:高邮距宁启铁路扬州站需半小时(扬州站拥有发至北京、广州、上海、重庆、青岛多条黄金铁路线),即将开工建设连淮扬镇铁路傍城而过。
- 航空:高邮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5小时,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5小时,距离盐城南洋国际机场2小时。扬州泰州机场距高邮城区20分钟。
- 水运:
高邮港口码头为扬州港分港区,有500-2000吨级泊位22个,年吞吐量为1000万吨
大运河贯穿南北,高邮湖连线苏皖。高邮市附近的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货船码头和多功能码头12座,扬州港与中远太平洋集团成功合作,联入了世界海运网路。
自然资源
首地处江淮平原南端,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镇现有耕地4.5万亩,其中粮食麵积3.5万亩,年生产粮食3.5万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平均气压1010毫巴,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6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70%,无霜期217天,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镇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2.8—3.5米之间(青岛标高),土质为粘土,土层较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镇现有耕地4.5万亩,年生产粮食3.5万砘。界首镇是绿色大米生产原料基地,全镇2万多亩水面也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近年来,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全镇农业用地目前租地成本每亩大约500元左右,劳力报酬农闲季节大约在30元左右,界首现有两个空闲粮库,仓储能力1.6万吨,分别占地16亩,电力容量300千瓦,紧贴交通要道。
国家级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使界首跃上现代农业的新平台。高邮麻鸭、界首茶乾、高邮双黄鸭蛋、高邮鹹鸭蛋、松花蛋、高邮湖大闸蟹等名特优产品闻名遐迩。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与界首镇区隔河相望,野鸭纷飞,渔船唱晚------万亩芦苇荡独特的自然风光早已名播大江南北,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好处去。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勤劳智慧的界首人,也孕育了享誉四海的界首陈西楼五香茶乾。陈西楼茶乾以优质地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数十种香料、药材,历时100多天,经过30多道工序精製而成。茶乾形似银元,酱红髮亮,口感如鸡肉,咬嚼细嫩,滋味鲜美,齿留余香,是品茗、佐酒的佳品,被视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界首的茶乾吃法多样,手撕、刀切、生吃、配菜均可,大煮乾丝是高邮十大地方特色菜之一。陈西楼茶乾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界首时就被钦定为贡品,民国18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发展
以前发展
界首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服装、鞋帽、玩具、机械加工製造、塑胶、食品、五金等产业。界首镇是高邮市最早建成工业集中区的乡镇之一,规划面积1500亩,现已建成的园区面积500亩。已具备了“五通一平”的条件。正在建设中的界首东外环,将进一步拉近工业集中区与高速公路距离,道口经济将日益凸现。界首工业集中区也是被高邮市确定的全市两个电镀、喷涂中心之一,是金属表面处理,五金工具加工的重点镇。
2012年,面对严峻複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为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水利现代化”发展战略,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合力争先,奋力形成了“经济快转型、项目再突破、财源稳增长、民生多改善、文化大繁荣、科学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追赶跨越新格局,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卫生镇。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增长23%;财政收入4793万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增长19.7%。
发展思想
201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势推进“三化同步”,围绕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区域重点中心镇总体目标,坚持生态理念、坚持创新转型、坚持项目引领、坚持镇村一体、坚持民生优先、坚持和谐保障,统筹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部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建安总产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
未来发展
今日界首,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稳定。勤劳智慧的界首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谱写历史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界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先进文化乡镇、体育强镇,被扬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区域中心镇,评定为环境优美镇和卫生镇。界首镇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正在向工业重镇、旅游新镇阔步前进。这里的每一方土地都彰显着魅力的光华、活力的风姿。
界首正积极主动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大循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实施对外开放。界首人愿与您共同奏响时代发展的强劲乐章,掀起历史澎湃的浪潮,创造新的辉煌。
工业集中区
界首工业集中区的示範效应日益凸现,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初显端倪,已经形成了以国联製衣、达芙妮、高宇鞋业为代表的服装鞋业;以永成金属、环流泵业、远东机械为领军的五金机械;以林源科技、博喧科技为核心的新兴能源;以文斯塑胶、文兴塑胶为龙头的塑胶包装四大产业区。随着工业集中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从而进一步最佳化工业经济的运行质态,界首工业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调结构、强素质,逐步由现有的四大产业向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转变,通过“三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来全力夯实千年古镇的工业经济基础,全面绽放界首作为扬州市重点中心镇的无穷魅力。
工业集中区始规划开发面积168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开发近百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近30家,是高邮市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邮城北板块上,工业集中区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迅猛的发展速度,日益成长为中外客商倍加青睐的投资沃土和创业家园。界首镇工业集中区是省级高邮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配套区,也是高邮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