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2018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06-03 16:41:25 百科

2018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面对严峻複杂的巨观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高邮市委、市政府上下一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振兴实体经济,致力加快赶超发展,努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高邮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产业结构继续最佳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进位。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02亿元,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1.33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299.98亿元,增长7.2%。产业结构不断最佳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2:44:43.8最佳化为11.6:43.6:4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9970元,增加8062元。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前移4位。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83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总产值55.74亿元,增长3.6%,林业总产值2.31亿元,增长5.0%,牧业总产值18.79亿元,下降12.0%,渔业总产值63.93亿元,增长10.6%。
2018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848798
0.4
油料

12028
-40.5
蔬菜

597894
4.7
肉类

50041
-3.9
水产品

232291
4.0
生猪出栏量
万头
32.75
-0.8
家禽出栏量
万只
1128
-13
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建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範基地30个、面积3.5万亩,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3.3万亩,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约1.7万亩。落实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三年行动计画,书记、镇长领办示範项目有序推进。创成中国湖泊河蟹产业发展示範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平安渔业示範县。“高邮湖大闸蟹”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全市新增农业电商企业17家,农业电商销售额达10.27亿元,新增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创绿色农产品7个。

工业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6.52亿元,增长19.3%。规上工业企业563家,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二位。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263家,其中超10亿元以上企业达14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7.96亿元,增长18.9%;实现利税总额103.98亿元,增长40.7%。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5.7%。实现工业用电量29.11亿千瓦时,增长15.8%;工业入库税收32.4亿元,增长29.5%;工业开票销售754.4亿元,增长24.2%。强化政策引领,“356行动计画”兑现奖励超3600万元,助推14家企业进入扬州百强。制定光伏“531”新政对策,行业规上企业开票增长25%。
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工业高新化、智慧型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4.5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6.8%。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03%。获批省服务型製造示範企业4家、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试点企业8家。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纸製品

16065
-51.3
小麦粉

401349
-9.0


78658
0.2
服装
万件
3777
6.1

万双
2398
15.2
纤维板
立方米
395667
2.7
多晶硅
千克
3023736
14.1
单晶硅
千克
12568
-88.1
太阳能电池
(光伏电池)
千瓦
111305
0.7
塑胶製品

35547
-38.8
水泥

185739
17.6
粗钢

1898337
7.2
商品混凝土

879972
6.3
中小型型钢

3096235
29.9
交流电动机
千瓦
92140
0.3
低压开关板

116000
23.4
电力电缆
千米
140518
-0.1
铅酸蓄电池
千伏安时
2
-100.0
灯具及照明装置
套(台、个)
1543816
72.5

建筑业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实现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21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26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税收收入5.57亿元,占全市入库税收总额的9.7%。荣获扬州市建筑业经济综合考核二等奖。建筑业从业人员达23.7万人,带动本地就业7.8万人。现有产值过百亿元企业2家、过50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16家。新开闢外埠市场5个。共获得市级优质工程88个,市级文明工地47个。不断推进建筑业现代化,预製构件工厂投产,装配式施工面积达20万平方米。瑞沃集团成功晋升市政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成为扬州首家、全省第3家的市政特级企业,同时远赴非洲,分包中国中材奈及利亚工程项目2个,工程造价达763万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40.76亿元,增长16%。其中,项目投资371.86亿元,增长10.3%。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6.54亿元,下降4.6%;第二产业投资306.01亿元,增长19.6%,其中工业投资304.37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128.21亿元,增长9.4%。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5%、69.4%和29.1%。全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68.90亿元,增长61.1%。其中,住宅投资52.60亿元,增长54.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91亿元,增长80.6%。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110.02万平方米,增长163.5%;商品房销售面积97.40万平方米,下降22.5%。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全市新开工亿元项目68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9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3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5个。全年新增列统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14个。实施江苏钦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手机背板生产、扬州有象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产业园、江苏德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多晶硅锭和5.5亿片太阳能级多晶硅片等产业项目。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有升有降。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15亿元,增长10.1%。其中,批发业24.80亿元,下降6.2%;零售业136.76亿元,增长12.5%;住宿业1.45亿元,增长20.9%;餐饮业28.13亿元,增长14.8%。2018年全市共有162家贸易业限上企业参与年报,实现营业收入93.26亿元。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6.58亿元,增长9.7%;饮料类零售额1.59亿元,增长145.6%;菸酒类零售额1.41亿元,下降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99亿元,增长70.5%;日用品类零售额1.31亿元,增长6.0%;化妆品类零售额0.31亿元,增长8.3%;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77亿元,增长1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49亿元,下降13.6%;中西药品类零售额0.74亿元,增长7.7%;石油及製品类零售额9.21亿元,增长1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87亿元,增长5.8%;汽车类零售额4.54亿元,下降2.5%。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8%,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28.21亿元,增长9.4%;实现服务业税收17.18亿元,增长2.1%。服务业用电量增幅明显,达3.88亿度,增长14.7%,增幅高于全社会用电量0.3个百分点。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服务业,世贸金街开业运营,全市新增软体企业10家。成立电商协会,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09.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68亿元。构建“一环一带三镇”环湖旅游新格局,建成市游客服务中心,新增3A级景区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三星级3个。滨湖花海、湖上花海、西堤风景廊道对外开放。

对外经济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开展“春季招商迎节庆”、“上海招商月”、“深圳、北京招商周”、“缅甸、菲律宾招商推介会”等活动,保持全年招商高频次、多地区。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契约项目132个,其中外资项目22个。协定注册外资2.08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4239万美元,增长110.2%,完成年度目标178.0%,外资到账完成率扬州第一。全市进出口总额49432万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总额为48600万美元。

财政

财政收支总体稳定。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0亿元,增长12.8%。实现税收收入31.80亿元,增长17.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19亿元,增长13.7%。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项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68021
12.8
#国税部门完成
195222
29.0
其中:增值税
165331
27.4
企业所得税
29891
39.1
#地税部门完成
141077
5.2
其中:地方工商税
99638
-1.0
改徵增值税
2643
32.9
企业所得税
11769
45.6
个人所得税
8743
11.1
教育费附加
10963
25.9
地方教育附加
7321
26.6
#财政及其他部门完成
31722
-22.3

金融

金融活力显着增强。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41.78亿元,比年初增加45.28亿元,增长7.6%。其中,住户存款400.51亿元,比年初增加28.11亿元,增长7.6%;各项贷款余额429.52亿元,比年初增加70.63亿元,增长19.7%。
2018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数
(亿元)
比年初增加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641.78
45.28
7.6
#非金融企业存款
124.21
10.61
9.3
住户存款
400.51
28.11
7.6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429.52
70.63
19.7
#短期贷款
171.21
27.87
19.4
中长期贷款
236.40
34.98
17.4
票据融资
21.87
7.75
54.9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全市累计申报省市各类科技计画项目100多项,立项获批过半以上。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6家,高企认定119家,其中新增74家。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近两百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达42家。新增省农业科技型企业4家。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院士工作站1家。获批省重点研发、自然基金社项目3项,欧力特公司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定145项,促成校地、院地全面合作68项,引进博士以上人才30人,与15家高校达成创新载体平台共建意向,中汽研工程院高邮分院以及汽车检测研发基地、中科院过程所高邮先进材料科技园落地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新开工9.4万平方米,新建成10.1万平方米,全市科技产业综合体总面积达33.4万平方米,累计新入驻企业103家。高邮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7家科技服务机构被扬州市科技局备案为首批技术转移机构。

教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品质发展,高考本科上线超3000人,上线率87.4%,万人口本科上线率继续保持扬州市首位。完成2014-2018年义务段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新改扩建校舍18.35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11.46万平方米。改建第一国小原校园并创成省示範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探索集团化办学,试点“弹性离校”,开展教育领域人民民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49所城乡学校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我市创成“全国中国小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範县(市、区)”。全市创成“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範学校”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所、“全国中国小国防教育示範学校”1所、“全国中国小国防教育特色学校”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
2018年各类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情况
指标名称
学校数(所)
在校生数(人)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中等职业教育
2
-
6541
-2.7
普通高中
6
-
10126
-0.4
普通国中
23
-
14343
-5.5
国小
40
-
27191
2.3
幼稚园
50
4.2
15339
-0.4

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速提升。建成高邮文体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文体中心城市书房和汪曾祺书房。开展镇史馆、村史馆建设工作,完成33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应急广播体系。完善文博场馆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出台《加强全市文博场馆建设管理的意见》,实施“馆校联动”,高邮市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荣誉称号。成功举办第二届高邮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全国优秀民歌邀请展演、江苏(高邮)民歌大赛(运河唱响)暨35届珠湖之波赛歌会、首届“邮驿路·运河情”全国美术作品展及获奖作品运河城市巡展。举办“百花迎春”高邮文学艺术颁奖晚会、向上向善—戴珩“文化名城、美丽高邮”分享会、“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年高邮市非遗文化活动展示日、“湖上花海”—米脂县文化团交流演出等系列活动,扬剧《扳倒饮》在全省、扬州成功巡演。临泽、界首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卫生

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创建;中西医结合医院、送桥中心卫生院分别通过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评估验收。完成“120急救1站5点”布局,新增卸甲急救点建设并投入使用。三垛镇、卸甲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已通过考核评估,等待全国爱卫会公示后即可命名。菱塘回族乡创建国家卫生镇已通过複审。汤庄镇创建江苏省卫生镇已通过考核并命名。车逻镇创成江苏省健康镇并已命名。

体育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以“聚文化人”工程推动体育旅游事业融合发展,打造高邮地域品牌赛事,举办第九届环高邮湖国际脚踏车赛、第七届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八届横渡高邮湖游泳赛、江苏高邮第八届围棋公开赛、苏皖六县市桥牌邀请赛、第高邮市第一届龙舟赛。实施一系列体育惠民工程,进一步提升了16个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高邮市全民健身益站”及10个城乡全民健身指导站。体育场田径场、室外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门球馆全年向社会免费开放。体彩销售额达1.45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市承办了十九届省运会青少年部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比赛。本届省运会共组队参加了田径、武术、赛艇等7个项目比赛,获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3枚,创历史最佳成绩。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连淮扬镇铁路线下主体全线贯通。通扬线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S352、S333西延完成工可审查。S333通郊野公园匝道桥开工建设。实施县乡道安保工程96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80公里,改造危桥30座。开通卸甲、汤庄、界首镇村公交。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建设完成日处理700吨生活垃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占地110亩的建筑消纳场并投入运营,城区环卫综合作业一体化有序推进。

生态环境

人居环境更加最佳化。加快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推动高邮湖退圩还湖项目落地,完成退养还湖4500亩,开展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景观生态林建设,加快打造十大生态中心,成片造林1万亩以上。提升“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水平,围绕“一河一策”方案推进河湖生态治理,开展主要入湖河口湖滨湿地生态防护与修复,实施沿河、环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清理沿河、沿湖重点水域周边固废和生活垃圾。深入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创成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範市,创成送桥镇、临泽镇、周山镇和三垛镇官垛村等四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範镇、村,市经济开发区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统筹推进“263”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历史遗留难题。完成高邮湖“湖心区”等9项断面水质达标工程,构筑“五道”巡查防线改善三垛西大桥断面水质。打赢饮用水源地整治攻坚战,建成城市水源地取水口调整、高邮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安全规範处置了光明化工厂所剩全部危废,有效防範生态环境风险。完成汤庄镇振阳和缦阳黑液塘底泥处理和生态管控。全年办理环境违法案件215起,关闭化工企业、小铸造、小船厂、小码头、搅拌站共172家,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最佳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布局,新建4座乡镇区域中心污水处理厂,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和乡镇集镇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协同推进农村水污染防治,建成29座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疏濬县乡村级河道(塘)228条,对9条黑臭河道实施综合治理,推进水系沟通和活水循环。空气品质优良率85.6%,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PM2.5均值4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全市环境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百姓生态满意度和幸福感显着增加。

人口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5.23万户,户籍总人口80.8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4.30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出生人口6637人,出生率8.19‰;死亡人口6761人,死亡率8.35‰。人口自然增长率-0.16‰。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城镇化率达55.71%,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经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71元,增长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169元,增长7.4%;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290部、73台,恩格尔係数为3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0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06元,增长7.5%。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8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00部、40台,恩格尔係数为30.99%。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居民医保制度,创新参保缴费方式。开启支付宝缴费视窗和农行居民医保缴费APP。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分别增长约6.85%和8%。城乡低保实现自然增长机制。民生兜底保障持续改善,全年共发放低保金3380.89万元,累计向2.6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143.69万元。市慈善总会募集慈善资金969.9万元、救助帮扶支出928.9万元。成立创客服务中心,购买创业培训服务,成功扶持创业708人。帮助9732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双零”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9%,处于低位运行。养老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726张,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创成省双拥模範城。创建省级示範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所。改造农村危房208户。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38亿元,下降6.1%。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上年和当年常住人口平均值计算。人口数据取自公安户籍资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