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通是新意义上的江苏东南部经济带。是指苏州、无锡、南通三市,简称苏锡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苏锡通
- 外文名:Suzhou, Wuxi and Nantong
- 意义:江苏东南部经济带
- 所指:苏州、无锡、南通
- 展望:未来江苏的重要发展地带之一
- 方言:主要为吴语太湖片
简介
苏锡通是未来江苏的重要发展地带之一。其中苏州、无锡为苏南城市,南通因地处长江以北,属于地理江北城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规划草案将苏锡通三市纳入上海90分钟出行圈,三市未来发展各有特点。
苏锡通

“苏锡通”叫法的来历
从2005年起,江苏省南通市通过港口城市、融入苏南、立足苏中、辐射苏北的发展信念和具有“据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的地理优势,经济出现跨越式发展。2009年GDP达到2873亿元、2010年GDP达到3417亿元、2011年GDP达到4100亿元、2012年GDP达到4558亿元大幅超过“苏锡常”中的常州,而常州却在此时显得有些后气不足,使得两地的经济差距逐年增大。同时省内也将南通的发展定格在与苏南同发展範围,大力兴建苏通两地产业园,将苏通的发展定格为长远重要发展项目。随着2008年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又使得南通与苏南的距离拉近,南通与苏南的各方面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取得了史上来最光辉的业绩。更由于南通的先天地理优势,近苏锡,靠上海的原因,便使得“苏锡常”的称呼有些动摇,有些网民和论坛便纷纷发出“苏锡通”这样的论帖,很受广大网民热议,“苏锡通”的称谓便由此流传开来。
南通
苏锡通之南通-水绘园


苏州
苏州:(汉语拼音:Sūzhōu,方言:吴方言),中国城市,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春秋时期(公元前 514年),吴王阖闾建都,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城,今天的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罕见。顾颉刚认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另有一说为公元前559年建成的会稽,即今绍兴)。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宋朝在苏州置平江府,为浙江西道治所。明时又改称苏州,沿称至今。苏州现辖崑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五市。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江苏省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另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
苏锡通之苏州-留园


无锡
无锡:(汉语拼音:Wúxī,方言:吴方言),中国城市,旧称梁溪。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因无锡有锡山而得名,沿称至今……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第一批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民国22年3月28日,江苏省划分为13个行政督察区,无锡县隶第二行政督察区,区行署设在无锡县。同年12月26日,原13个行政督察区裁併为9个,第二区改设为无锡区督察专员公署(辖无锡、吴县、武进、江阴、常熟、崑山、宝山、吴江、太仓、嘉定10县)。民国25年5月1日,无锡区改为第二行政区。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设无锡市(辖无锡县和三个指导区,同年七月成立太湖区行政办事处),同日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在无锡成立,首府无锡市,直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1953年重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现辖江阴、宜兴二市。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甲午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看到国家积贫积弱,主张“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后,清朝廷被迫放鬆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实行某些提倡工商业的措施。无锡的近代工业由此开端。
无锡
苏锡通之无锡-南长街


南通
南通:(汉语拼音:Nántōng,方言:吴方言、江淮方言通泰片),中国城市,古称通州。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因涨沙沖积成洲,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为与北京通县相区别始称南通。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4558亿元,中国大陆城市第25位。南通市属五县(市)海门市、海安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均为全国百强县(市)。
南通
南通
苏锡通之南通-狼山观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