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2日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批准《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苏政复〔2016〕8号)(邮政发〔2015〕237号)
2015年10月14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高邮召开《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论证会,专家组一致同意《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通过论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鑒以及高邮市人民政府领导韩方、徐永宝、薛晓寒、潘建奇等参加论证会。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年—2030年)》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0年达到中等已开发国家水平。
相关档案有《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 所属地区:江苏省、高邮市
- 规划时间:2014-2030年
- 规划城市面积:212平方公里
简介
高邮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是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的首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2200多年历史变迁中,高邮城至今仍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
由于连镇高铁、扬州泰州机场、京沪高速公路、宁盐高速公路、仪东高速公路等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以及高邮市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均比现行《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预期提前5年左右实现等发展现状,现行的总体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2013年经江苏省政府批覆同意,高邮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编制工作。总规纲要初步方案及专题研究工作已完成。
- 2014年10月,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顺利通过了总规纲要论证。
- 2015年10月14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高邮召开《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论证会,专家组通过听取规划编制单位汇报、审阅规划档案,并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一致同意《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通过论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鑒以及高邮市人民政府领导韩方、徐永宝、薛晓寒、潘建奇等参加论证会。
- 2015年10月,经过一年的调整完善,已完成了规划编製成果。
- 2016年1月22日《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苏政复〔2016〕8号)(邮政发〔2015〕237号)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批准
修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4、《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年)和《扬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7、《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8、《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推进纲要》
9、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高邮市城镇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13、江苏省建设厅同意高邮市修编总体规划的批覆
14、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範
论证会
论证会简介
2015年10月14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高邮召开《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论证会,由特邀专家和省、扬州市有关部门代表组成的专家组通过听取规划编制单位汇报、审阅规划档案,并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一致同意《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通过论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鑒以及高邮市人民政府领导韩方、徐永宝、薛晓寒、潘建奇等参加论证会。
通过论证
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后,专家组一致认为《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年—2030年)》对城市发展基础以及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根据纲要论证意见深化完善了有关内容,提交的规划成果思路清晰、内容较为全面,达到了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同时还针对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开展了公众意愿调查,为规划成果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目标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年—2030年)》总体发展目标是:
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至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特色彰显,区域生态保育良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显着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全国转型发展先导示範区;
到2030年达到中等已开发国家水平
至2030年,建成社会和谐、经济高效、城乡协调、特色鲜明、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中等收入已开发国家水平。此次规划修编的重点是突出自然特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牌特色;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产业创新发展。同时确立了生态立市、文化兴市、创新强市,实现经济崛起三大发展战略。
规模
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3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37.8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4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43.9平方公里以内。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积极利用存量土地,切实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