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新的、较系统化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问题与对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实施的构想,最后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保障的整体思路。
基本介绍
- 书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 页数:275页
- 开本:32
- 品牌: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王平达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09180994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进行了全新的、系统的、法律层面的解读。
作者简介
王平达,1968年生,黑龙江哈尔滨市人。现任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劳动仲裁学会理事、哈尔滨市立法谘询专家库成员、哈尔滨市女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等职。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与社会保障。
图书目录
前言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研究方法
1.3.2创新之处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理论
2.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範畴
2.1.1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2.1.2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
2.1.3农村养老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4新农保与老农保
2.2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功能
2.2.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位
2.2.2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功能
2.3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3.1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纵向比较
3.1.1英国、韩国、新加坡模式:全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制度
3.1.2德国、法国、波兰模式: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门制度
3.1.3日本、加拿大模式: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统分结合制度
3.2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横向比较
3.2.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
3.2.2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比较
3.2.3各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所规定的退休年龄比较
3.2.4土地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作用比较
3.2.5国家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作用比较
3.3国外经验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3.3.1儘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3.3.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3.3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制度
3.3.4农民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最最佳化管理
4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4.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4.1.1社区试点阶段
4.1.2县级试点阶段
4.1.3全国推广阶段
4.1.4停滞徘徊阶段
4.1.5创新发展阶段
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4.2.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4.2.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基础
5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
5.1总体模式
5.1.1现实模式—全面启动模式
5.1.2过渡模式—城乡统筹模式
5.1.3目标模式—城乡一元模式
5.2区域发展模式
5.2.1东部发达地区探索模式及其经验
5.2.2中西部地区的探索及其经验
5.3特殊群体模式
5.3.1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模式
5.3.2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模式
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问题与对策
6.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6.1.1有利于实现农民养老保险权的原则
6.1.2分地区、分人群实施的原则
6.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6.2.1《社会保险法(草案)》中有关养老保险的主要规定
6.2.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6.2.3《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係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6.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6.3.1正视人口老龄化,适当延长养老金领取年龄
6.3.2避免筹资渠道的单一性,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6.3.3保障农村居民养老权益,合理界定适用人群与範围
6.3.4避免新农保孤立运行,协调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关係衔接
6.3.5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6.3.6採取多种方式,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实施的构想
7.1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
7.1.1反向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的含义
7.1.2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7.1.3推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的风险性分析
7.1.4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的对策建议
7.2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
7.2.1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含义、主要内容
7.2.2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可行性
7.2.3呼图壁模式的运行机理
7.2.4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方式
7.2.5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对策
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保障
8.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渊源
8.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的层次和体例
8.3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8.3.1总体思路
8.3.2基本原则
8.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配合
8.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立法构想
9结论
附属档案1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发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汇总
附属档案2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附属档案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附属档案4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实际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研究方法
1.3.2创新之处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理论
2.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範畴
2.1.1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2.1.2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
2.1.3农村养老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4新农保与老农保
2.2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功能
2.2.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位
2.2.2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功能
2.3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3.1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纵向比较
3.1.1英国、韩国、新加坡模式:全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制度
3.1.2德国、法国、波兰模式: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门制度
3.1.3日本、加拿大模式: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统分结合制度
3.2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横向比较
3.2.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
3.2.2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比较
3.2.3各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所规定的退休年龄比较
3.2.4土地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作用比较
3.2.5国家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作用比较
3.3国外经验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3.3.1儘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3.3.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3.3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制度
3.3.4农民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最最佳化管理
4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4.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4.1.1社区试点阶段
4.1.2县级试点阶段
4.1.3全国推广阶段
4.1.4停滞徘徊阶段
4.1.5创新发展阶段
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4.2.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4.2.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基础
5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
5.1总体模式
5.1.1现实模式—全面启动模式
5.1.2过渡模式—城乡统筹模式
5.1.3目标模式—城乡一元模式
5.2区域发展模式
5.2.1东部发达地区探索模式及其经验
5.2.2中西部地区的探索及其经验
5.3特殊群体模式
5.3.1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模式
5.3.2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模式
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问题与对策
6.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6.1.1有利于实现农民养老保险权的原则
6.1.2分地区、分人群实施的原则
6.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6.2.1《社会保险法(草案)》中有关养老保险的主要规定
6.2.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6.2.3《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係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6.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6.3.1正视人口老龄化,适当延长养老金领取年龄
6.3.2避免筹资渠道的单一性,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6.3.3保障农村居民养老权益,合理界定适用人群与範围
6.3.4避免新农保孤立运行,协调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关係衔接
6.3.5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6.3.6採取多种方式,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实施的构想
7.1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
7.1.1反向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的含义
7.1.2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7.1.3推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的风险性分析
7.1.4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的对策建议
7.2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
7.2.1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含义、主要内容
7.2.2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可行性
7.2.3呼图壁模式的运行机理
7.2.4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方式
7.2.5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对策
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保障
8.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渊源
8.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的层次和体例
8.3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8.3.1总体思路
8.3.2基本原则
8.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配合
8.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立法构想
9结论
附属档案1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发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汇总
附属档案2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附属档案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附属档案4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实际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开发中国家,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863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92%,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更大,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按照国际经验,现代国家必须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前20年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经受住“白髮浪潮”的冲击,否则,必然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改革,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但还不完善。为迎接本世纪30年代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潮,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证,而且,这也是对世界开发中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贡献。
本书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新的、较系统化的研究,全文按如下内容展开:
引言,本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提出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理论,本部分主要区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範畴,特别提出了新农保与老农保的新範畴;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功能,最后阐述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本书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新的、较系统化的研究,全文按如下内容展开:
引言,本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提出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理论,本部分主要区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範畴,特别提出了新农保与老农保的新範畴;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功能,最后阐述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