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涟水县政府200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推进工业化各项措施,全力克服巨观环境变化、企业运行难度增加等诸多困难,抓项目引进、抓有效投入、抓企业服务、抓产出效果,工业经济在不利形势下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效。总量进一步扩大,完成工业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68.3%,工业固定资产总量比上年增长46.5%;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工业增加值4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和24.3%。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县工业实现利润4.9亿元,入库税金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3%和18.4%。新增长点培植取得成效,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新发展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户;列入市重点监控的25个新增长点新增销售收入13.4亿元,利税9700万元。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申报市级以上新产品72个,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户,申请专利489项,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1亿元;培育着名商标2个,申报驰名商标2个,培育省名牌产品6个;成功通过“全国科技示範县”、省“质量兴县”验收。
———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粮食连续6年增产增收,被评为“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加快高效农业规模化,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19万亩,总面积达37万亩。规划并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涟城黄河故道生态农业园、五港花卉苗木园、岔庙优质水果园、南集养殖科技示範园、红窑设施化蔬菜园、徐集、石湖高效农业示範园初具规模。建成梁岔等6个畜禽养殖基地,畜禽规模养殖大户2589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2%。巩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21个,新增入社农户8.2万户,涟城荷缘浅水藕购销合作社进入省百强合作社行列。投入1.35亿元,挖土1100万方,疏濬县乡骨干河道25条,整治河塘598个,完成涟西灌区四期、涟东灌区一期节水改造工程,改造中低产田8.93万亩。成功举办全省“送农机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农机科技入户工程,新推广各类农机具2367台(套),机械化率达到75%。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三麦投保率88%,水稻全部实行四档投保。
———三产服务业活力增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21.5%;吸纳就业26.5万人;实施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5个,完成投资25.3亿元。建成安东商业广场一期工程,二期美食街正在加紧建设;完成国际文化商贸城5.5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工建设中联壹城商业广场;启动总投资4亿元的东鼎建材市场、总投资5亿元的丽晶大酒店、总投资1.5亿元的红太阳物流等项目;五岛湖风景区透湖工程进展顺利,环湖路竣工通车。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销售网点、销售量均列全市第一。积极策应市旅游大开发战略,苏淮生态农业观光园成为全市首家省二星级乡村旅游示範点。
———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粮食连续6年增产增收,被评为“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加快高效农业规模化,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19万亩,总面积达37万亩。规划并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涟城黄河故道生态农业园、五港花卉苗木园、岔庙优质水果园、南集养殖科技示範园、红窑设施化蔬菜园、徐集、石湖高效农业示範园初具规模。建成梁岔等6个畜禽养殖基地,畜禽规模养殖大户2589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2%。巩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21个,新增入社农户8.2万户,涟城荷缘浅水藕购销合作社进入省百强合作社行列。投入1.35亿元,挖土1100万方,疏濬县乡骨干河道25条,整治河塘598个,完成涟西灌区四期、涟东灌区一期节水改造工程,改造中低产田8.93万亩。成功举办全省“送农机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农机科技入户工程,新推广各类农机具2367台(套),机械化率达到75%。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三麦投保率88%,水稻全部实行四档投保。
———三产服务业活力增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21.5%;吸纳就业26.5万人;实施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5个,完成投资25.3亿元。建成安东商业广场一期工程,二期美食街正在加紧建设;完成国际文化商贸城5.5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工建设中联壹城商业广场;启动总投资4亿元的东鼎建材市场、总投资5亿元的丽晶大酒店、总投资1.5亿元的红太阳物流等项目;五岛湖风景区透湖工程进展顺利,环湖路竣工通车。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销售网点、销售量均列全市第一。积极策应市旅游大开发战略,苏淮生态农业观光园成为全市首家省二星级乡村旅游示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