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

2019-12-28 00:20:37 百科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视窗”,和“国际合作的成功範例”。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0亿元,进出口总额1035.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1万元。

在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三年(2016、2017、2018年)位列第一,并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入选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2018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苏州工业园区
  • 外文名称:Suzhou Industrial Park
  • 别名:苏州园区
  •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 下辖地区:娄葑、斜塘、唯亭、胜浦街道及湖西、湖东、东沙湖、月亮湾社工委 
  • 政府驻地:现代大道999号
  • 电话区号:0512(国际:+86 512)
  • 邮政区码:215000
  •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区东部
  • 面积:278平方公里
  • 人口:54.05万人(2018年末户籍人口)
  • 方言:吴语-吴语太湖片-苏州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金鸡湖景区、白鹭园、阳澄湖半岛
  • 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 火车站:苏州站、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
  • 车牌代码:苏E、苏U
  • 地区生产总值:2570亿人民币(2018年) 

建制沿革

建设背景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重要讲话。
苏州工业园区
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积极呼应邓小平同志讲话,表达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业园区、并以该园区为载体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意向。此后,中新双方围绕合作开发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选址苏州。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覆》(国函〔1994〕9号),同意江苏省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
1994年2月26日,中新双方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定书》、《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定书》和《关于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总协定书》三个重要档案。
1994年3月1日,由苏州市政府承担的苏州工业园区“六通到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1994年4月20日,苏州工业园区首批借鉴培训团(规划建设)赴新加坡培训。借鉴新加坡经验正式开始。
1994年4月21日,首批中、新联合招商团赴欧洲招商。
1994年4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娄葑乡和跨塘镇、斜塘镇、唯亭镇、胜浦镇一乡四镇成建制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筹)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园区行政区域基本形成。
奠定基础阶段(1994-2000)
1994年5月12日,首期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1997年底,首期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1999年6月28日,中新双方签署《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实施股比调整,中方财团股比由35%调整为65%,中方承担公司的大股东责任。
跨越发展阶段(2001-2005)
2001年3月23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开发建设动员大会,二、三期的开发正式启动,园区进入了大动迁、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阶段。
2003年,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苏州市1993年的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
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十周年。中新双方一致认为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
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相继启动製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和科技跨越计画,为后续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转型升级阶段(2006-2011)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为苏州工业园区推进自主创新和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十五周年,取得了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累计上交各种税收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注册内资超千亿等“四个超千亿”的发展成就。
2010年,在转型升级“三大计画”的基础上,又先后提出生态最佳化、金鸡湖双百人才、金融翻番、纳米产业双倍增、文化繁荣、幸福社区共“九大行动计画”,形成转型升级的完整体系。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至今)
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争当苏南现代化建设先导区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镇改街道,高水平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开启了深化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征程。
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二十周年,国务院批覆同意苏州工业园区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範区。
2015年9月底,国务院批覆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要求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
2016年起,苏州工业园区战略性布局人工智慧产业,计画用3-5年时间,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慧产业集聚中心,布局国家级人工智慧创新中心,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2017年,园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蝉联第1,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5,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2018年,商务部向全国推广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11项举措,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三连冠,入选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4年5月12日,将苏州市郊区的娄葑乡,吴县的跨塘、斜塘、唯亭、胜浦四个镇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2002年7月,将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东环路以西3个居委会划归平江区,东环路以西2个居委会划归沧浪区,2003年,将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2004年9月30日,将吴中区甪直镇车坊居委会和朝前、横港、李家、大仓、金园、鄂田、旺浜、华云、车渔9个村划归苏州市娄葑镇管辖。
2012年末,撤销娄葑镇,以星湾等36个居委会区域设立娄葑街道,以斜塘等38个居委会区域设立斜塘街道;撤销唯亭镇,设立唯亭街道;撤销胜浦镇,设立胜浦街道。园区管委会驻娄葑街道。

区划现况

截至2019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下辖8个街道(社工委):娄葑街道、斜塘街道、唯亭街道、胜浦街道、湖西社工委、湖东社工委、东沙湖社工委、月亮湾社工委。政府驻地:现代大道999号现代大厦。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以东,北纬N31°17′34.39″ ,东经E120°39′28.33″,东临崑山,西靠古城区,南接吴中区,北枕阳澄湖,面积27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之东,属太湖低洼平原,地势平缓,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南部群力村一带地势较低,高程仅2.5米。

地质

苏州工业园区属沖积湖平原地质区及基岩山丘工程地质区,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互动层或夹层,较有规律。地质特点表现为:地势平整,地质较硬,地耐力较强。区内土地承载力为每平方米20吨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

气候

苏州工业园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境内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1J/㎡,常年日照时数为1965.0h,年平均气温为15.7℃,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气压:1016hpa,年平均风速:2.5m/s,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

自然资源

截至2018年底,根据近年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共记录到鸟类130余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鸳鸯、黄嘴白鹭、雀鹰、日本松雀鹰和红隼。有570种栽培植物、199种野生植物散落各处;328种水生生物畅游湖底。

人口民族

2018年末,苏州工业园区拥有户籍人口54.05万(常住人口81.87万),流动人口77.71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

交通

苏州工业园区有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水路等交通网路。其中沪宁城际园区站20分钟到达上海、60分钟到达南京,与沪、宁、杭融入同城高铁网。距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60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20公里,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距40公里。
截止2018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境内拥有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312国道等国家骨干路网及1000余公里的城市道路,园区通车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苏州捷运1号线、苏州捷运2号线,在建的有苏州捷运3号线、苏州捷运5号线、苏州捷运6号线。

经济概述

综述

合併图册合併图册
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0亿元,增长10.1%;进出口总额1035.7亿美元,增长20.7%;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9亿元,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7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万元,增长7.8%。
截至2018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已累计为国家创造超过1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8000多亿元税收,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开放程度跃居全国前列,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三连冠,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
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7.2亿元,税收占比达93.6%,各类税收总收入超670亿元;进出口总额796亿美元,下降0.9%(按人民币计为4945亿元,增长0.3%);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达3.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6万元。
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亿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2.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
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200个,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其中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0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3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2014年计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3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5%,万元GDP能耗为0.272吨标準煤。
至2011年,苏州工业园区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
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2011年,仅1-6月份,就已经超过了250万人次。

开放发展

高水平“引进来”,大力推进择商选资和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动製造业向“製造+研发+行销+服务”转型、製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4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313亿美元,8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30个项目,经认定的省级总部机构39家、占江苏省20%。
高水平“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推进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範平台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布局,园区模式成功在中白(白俄罗斯)、中阿(阿联)、中哈(哈萨克斯坦)等合作项目上辐射推广。加快推进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合作共建项目,园区经验辐射力、园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工业

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911.19亿元,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599.32亿元,增长7.3%。
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51亿元、新兴产业产值2718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7%和59.1%。

服务业

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特别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136亿元,增长9.7%,占GDP比重44.2%,集聚金融和準金融机构966家,外资银行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一。全年社零总额增幅8.21%;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契约额46.13亿美元,同比增长7.9%;新增市级总部机构9家、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达88家。

社会事业

科技

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成功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套用、人工智慧产业已初具规模,2018年分别实现产值780亿元、650亿元、250亿元,同比增长27%、30%、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新增中科院微电子所、自动化所、计算所、生物物理所4家科研院所落户,全球首个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大科学装置一期已建成使用,首届全球人工智慧产品套用博览会、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第三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截至2018年底,累计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46家,累计培育3家科技部独角兽企业,集聚科技企业超5000家。累计评审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近1500个,人才项目质量、规模快速提升,形成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链式效应。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8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引进科研院所40多家,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顶尖高校在园区设立研究机构或离岸创新基地,集聚新型研发机构近5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9件,平均每天产生髮明专利18件。累计集聚众创空间达76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9家,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000多个,获得市场化投融资约33亿元,总估值超百亿元。在波士顿、新加坡等地设立一批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教育

截至2018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共有幼稚园77所、国小14所、国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7所、纯高中3
所,完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国小(含幼稚园)共有教职工13162人,在校学生144960人。幼稚园和国小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84.39%和94.52%,国中和高中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分别达到26.15%和44.99%,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04年,园区通过了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市级评估。
园区依託实施名特优人才计画、姑苏教育人才计画、金鸡湖教育人才计画,加大高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目前,全区共有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名,正高级教师11名,省特级教师35名,姑苏教育人才46名,大市级学科带头人271名,金鸡湖教育人才94名。全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以上教师400余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及以上称号教师1200余名,园区优秀骨干教师群体占比达36%。
园区创新中国小境外交流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的外籍教师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联合工作组、出台指导性档案、建立动态外交信息库,完善外籍教师的规範化管理。开展外籍教师进校园项目,目前共有35名外籍教师在公办直属中国小任教。
园区坚持套用驱动,完成“智慧教育数位化套用实验室”、“智慧教育大数据套用实验室”两大实验室建设,着力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创新,推动教学、学习和管理方式的深度变革。组织遴选“智慧教育大数据套用”基地学校2所、实验学校5所,“智慧教育数位化学习”基地学校3所、实验学校12所,试点推进大数据驱动下的适合教育实践探索。
园区落实对口帮扶工作,提升教育品牌影响力。不断巩固与苏宿工业园区、新疆霍尔果斯、贵州铜仁松桃县的合作成果,持续输出运作模式和办学经验。累计选派10名教师赴松桃支教、4名援疆教师支援新疆阿图什市,安排23名松桃县教师在园区跟岗挂职。
完全中学(1所):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高中(3所):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国中(3所):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19
九年一贯制(17所):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国小(13所):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国小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国小
幼稚园(77所):
东方岚谷欧洲城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南京师範大学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未来城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跨塘中心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诺迪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车坊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爱维叶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祺嘉高尔夫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莲花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昂立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祺嘉亿城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贝尔亭苑实验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祺乐悦澜湾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大湖城邦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伊顿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中心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维罗纳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国小附属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东兴路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金光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新娄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吴淞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新纽顿会心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一世纪实验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宋庆龄国际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新纽顿玲珑湾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太阳星辰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富华苑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天虹都市花园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新艺晨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天虹水墨花园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华林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天虹雍景湾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星慧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佳艺御湖艺术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天域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伊顿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国际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幼师童梦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九龙仓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为明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宇祺朝阳澜溪苑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康佳青剑湖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唯康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钟园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葑谊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东亭幼稚园
园区加优海尚壹品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苏安幼稚园
三之三金湖湾幼稚园
园区奇智绿地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唯锦苑幼稚园
园区三之三加城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香堤澜湾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怡邻幼稚园
园区唯亭三之三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泾园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中信森林湖幼稚园
园区唯亭新纽顿上郡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马荣教育橄榄湾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维多利亚幼稚园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湖左岸国际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名城石莲幼稚园
苏州工业园区伟才厚永幼稚园

其他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
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
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新融学校
资料来源

文化

苏州工业园区深入实施“文化繁荣”行动计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準化、均等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举办文化体育节、金鸡湖双年展、金鸡湖艺术节、iSING !Suzhou等品牌文化活动,2018年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公益展览和讲座近万场。金鸡湖美术馆引领当代艺术。苏州工业园区文化馆开展区级文化活动组织、全民艺术普及非遗保护传播等工作。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创新阅读服务获中国图书馆“最美故事”,“书香园区”拥有43个服务网点。金鸡湖大舞台举办曲艺、小品和器乐等专场演出。苏州交响乐团、苏州芭蕾舞团拥有国际化的运作方式与出色的艺术水準。
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8平方米,苏州奥体中心建成投用,启动建设北部文体中心,一批市民广场舞台项目建成开放,何建明文学工作室、范小青与当代作家研究中心落户园区,星海生活广场24小时智慧型图书馆开放,完成85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準化建设,公共文化三级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持续最佳化公共文化要素配置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立园区公共文化中心,公共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苏州工业园区全面实施“文化兴区”战略,推动文化项目加快集聚,文化消费市场加快繁荣,重点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相匹配的现代文化产业新高地。截至2018年,全区拥有文化企业38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营业收入超688亿。拥有一批文体旅融合项目,李公堤文创街区获评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金浦9号苏州设计小镇开园,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开业。

医院

截至2019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主要医疗卫生机构有: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胜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鸡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娄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跨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唯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斜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车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体育

截至2018年底,园区公共体育设施总面积约136.4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67平方米。2018年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使用、全长14公里的金鸡湖环湖步道全面开放;北部文体中心启动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拥有湖东邻里中心、中央公园、李公堤四期中心广场等一批市民广场舞台;社区普遍拥有健身路径、笼式足球场、“三人制”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苏州工业园区成功打造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金鸡湖端午龙舟赛、金鸡湖帆船赛等国际品牌赛事,活动参与性、品牌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随着苏州奥体中心的开业,园区申办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的硬体基础进一步完善,先后承办了首届冰壶世界盃、中国和印度男子国足热身赛等A类赛事。2019年2月承办中国足协超级盃比赛。

历史文化

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文化堆积层出土的炭化稻穀和炭化纺织物表明,早在6000年以前,园区唯亭境域就有人类从事水稻种植和纺织品生产。另有考古发掘表明,约5000年以前,园区娄葑境域也已经有人类从事农耕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娄葑境域出现过大片的冶炼工场,并聚集了干将、莫耶、欧冶等一批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工匠。直到明清时期,葑门塘和娄江两岸仍遍布冶坊。数千年来,园区境域的经济都以农业为主,辅以手工业。园区境域的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稻农在稻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方面十分讲究。

旅游

苏州工业园区以金鸡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阳澄湖半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大核心板块,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接待量1996万人次,入境游客62.91万人次。
金鸡湖景区获评人民日报“中国品牌旅游景区”称号;半岛度假区先后获评《21世纪经济报导》亚洲旅游「红珊瑚」奖“最受欢迎康体旅游度假区”、“2018全省最美跑步线路”、“国际魅力休闲湖泊”等称号。2018金鸡湖旅游购物节,累计吸引超1000万人次参与;支持亚太旅游协会主办“2018中国旅游品质发展深度新新会”,体现园区“全域旅游先行区”、“商务旅游标桿区”形象。

荣誉成就

苏州工业园区把争第一、创唯一写在改革创新的旗帜上。实施130项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彰显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使命担当。取得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成果。
制度创新类
中国首箇中外合作开发区项目
中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中国首批国家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地区
中国首创充分授权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中国首个空陆联程快速通关模式——“SZV”虚拟空港模式
中国首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
中国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
中国首个检验监管综合改革试验区
科技创新类
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範基地”
中国首个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中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中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範基地”
中国首个服务外包示範基地和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中国唯一由地方政府主导的“2011计画”协同创新中心
金融创新类
中国首箇中外合作非法人制股权投资基金——英菲尼迪-中新创业投资基金
中国首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中国首个国家级股权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
中国首批国家智慧财产权投融资试点园区
社会治理创新类
中新社会治理合作首个试点单位
中国首个以邻里中心为特点的社区商务模式
中国首批“智慧社区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试点
中国首批和谐劳动关係综合试验区
中国首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标準化试点地区
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样本区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实验区
中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範区”
中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範区”
生态文明创新类
中国首批生态工业示範园区
中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园区
中国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资料来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