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髮展指数,是《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的四个评价指数之一。主要由政策公平性、制度效率性和基金持续性三个一级指标构成,评价分值为0.573(2012年为0.52)。
基本概念
由政策公平性、制度效率性和基金持续性三个一级指标构成,评价分值为0.573(2012年为0.52)。
中国养老金髮展指数现状
第一,养老金政策欠公平。
身份制和多轨制等问题导致的养老金贡献和待遇差距在不断加大,负面的社会影响较大,亟待消除身份,建立和完善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
第二,养老金制度欠效率。
企业和职工养老金费率偏高(缴费工资的28%,约为实际工资总额的20%)、养老金替代率偏低(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但社会平均工资统计偏高),缺乏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加大了政府责任和风险,抑制了个人责任和市场功能,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难以发展;职工缴费(个人工资的8%)全部被用于支付养老金和陷入空账运行,致使职工养老资产大大缩水,加大了未来的养老风险;养老保险统筹层级低,地方政府责任制,很多人在身份转换和异地迁徙过程中丧失养老金权益,这属于违宪问题;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人头比较高,各地区管理服务质量差异较大。
第三,养老基金持续性。
一方面,政府负债率高。在中国人口相对年轻的阶段,挪用职工缴费形成的空账记录、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转制中形成的视同缴费工龄、大量非正规用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低收益、徵用农地的农户补偿等,均属于养老金全覆盖政策下的政府负债;另一方面,养老金基金化率很低,国家储备约1万亿元,职业养老金约0.7万亿元。越来越的OECD国家养老资产总量已经超过GDP。伴随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老年赡养负担,偿还这些负债对政府、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很大。
解决措施
(1)已开发国家经验证明:进入老龄社会必须完善养老金制度,给老年人安全感;深度老龄社会必须调整结构,和谐两代人的关係;超级老龄社会只能强化管理服务,夯实基础养老金、改善个人养老积累。
(2)中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社会,亟待进行养老金结构调整。清华方案旨在用公共品(国民基础养老金)保障老年人吃饭,回答国民对公平的期待;用準公共品(自储公助的综合个人养老积累)鼓励人们多工资,实现国家和社会对效率的要求。
(3)中国亟待解决如下问题: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企业税费率控制在10%、个人3%),养老金待遇等于上年度居民消费支出的60%,国企红利和资产偿还退休职工视同缴费工龄债;建立综合性个人养老金账户(先延税DE+后DC),包括僱主强制费率4%、自愿费率2%,个人强制费率5%,自愿费率未知,企业积分让利转换养老金等)和养老金受託人制度;推出养老国债和养老基金投资策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引领国家养老金结构调整,实现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年降1%,个人储蓄和职业年金年补1%的策略;建立工资增长快于养老金增长的正常调整机制,引导大龄劳动人口参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