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宿迁市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9-04-04 08:54:09 百科

宿迁市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宿迁市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宿迁市政府201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宿迁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弥足珍贵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积极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努力克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困难,顺利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十一五”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
——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平台。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5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525元,折合3200美元。财政总收入五年翻三番,达到205.8亿元,年均增长51.4%;一般预算收入89.6亿元,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上升到70位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0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年均增长30.3%。完成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其中出口9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末的7.2倍和6.6倍。
——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7.9:47.5:34.6,二、三产占比分别比“十五”末提高5.1个和3个百分点。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达百亿级规模,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达到103家。高效农业、高效渔业占比分别达到42.2%和53.6%。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地区生产总值1个百分点以上。
——城乡面貌发生显着变化。到2010年底,全市城市化率达到41%,比“十五”末提高9.5个百分点。交通、水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60万,相当于五年再建一个新城区。三个县城初步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沭阳县城人口超过50万。小城镇配套集聚功能明显增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累计新建住房12.8万套。
——民计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289.7亿元,年均增长32.8%。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740元、6875元,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面覆盖,14项小康指标提前达到省定标準。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五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坚持年年都是工业突破年、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积极採取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努力在外引内培中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5倍。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476家,其中销售超亿元的157家,分别是“十五”末的3.9倍和6.8倍,苏酒集团成为全市第一家销售过百亿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把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以共建园区为载体深化与苏州的挂鈎合作,各县区开发区全部获批为省级开发区,与苏州合作共建工业园区6家。
2010年,全市开发区共实现业务总收入775.4亿元、财政总收入78.2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9.5倍和18.1倍。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五年累计新发展高效农业176万亩、高效渔业49.7万亩,15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10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34.5亿元。加强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先后建成义乌国际商贸城、淮海建材城、海宁皮革城、国际汽配城、红利来建材大市场等专业市场。创建4A级旅游景区2家,获批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0年,全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增长18.9%。引导江苏银行、交通银行、苏南五家农商行、紫金保险、省再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到宿迁设立分支机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总数位居苏北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成功当选“中国金融生态市”。截至2010年底,全市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1家,是“十五”末的2.1倍,各项贷款当年净增202.2亿元,增长42.9%。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综合承载能力显着提高的五年。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控制作用,对中心城市重大规划方案实行国际徵集,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现城乡规划的全面覆盖。集中力量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加强交通、供水、供电、商贸服务、环境保护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并出台政策引导农村和外来人口加快向城市集聚。对幸福路、徐淮路、黄运路等商业街区实施改造提升,古黄河滨水核心区、霸王举鼎商圈等城市综合体初现雏形,“一湖两河”水系沟通、省第七届园博会园博园等景观和配套工程让滨水城市的特色日益凸显,中心城市整体形象发生重大变化。沭阳、泗阳、泗洪三个县城全面拓展了新的空间,配套建设了一批重要的公共基础和商贸服务设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形象。稳步实施小城镇“1+4”工程,累计新增新型农贸市场150万平方米、商业街区100万平方米、居住小区250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798个。
徐宿淮高速、宿邳一级公路、市区南二环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京杭运河泗阳、刘老涧、皂河三座船闸建成通航,宿淮铁路、宿新高速、205国道、245省道、325省道等重点交通工程任务过半,新改建农村道路3816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贯通水泥路,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7公里。
实施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铺设配套污水管网1109公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5.5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新沂河整治、淮北大堤加固、中心城市第二水源地等重点水务工程全面完成。
电网最大网供负荷由2005年的53.5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130.7万千瓦。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大力开展以“六清六建”、“三清一绿”为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疏濬县乡河道4859公里、整治河塘1.1万面,完成改厕17.1万户,解决了137.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持续推进城乡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五年提高7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提高2.52个和2.7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净增2.34平方米,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