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2017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12-01 02:38:04 百科

2017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2018年高邮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

2017年,高邮市委、高邮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有序实施“十件大事”,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8.41亿元,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67.85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66.47亿元,增长9.7%。产业结构不断最佳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9:44.3:42.8最佳化为12.2:44:4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908元。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总产值53.81亿元,增长7.1%,林业总产值2.20亿元,增长5.5%,牧业总产值21.36亿元,下降2.8 %,渔业总产值57.81亿元,增长6.9%。
2017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845098
-1.7
油料

20216
1.2
蔬菜

571154
4.5
肉类

52067
5.6
水产品

223376
4.7
生猪出栏量
万头
33.02
6.2
家禽出栏量
万只
1297
12.5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粮食绿色高产创建与複合种养示範片达30个,新增高标準农田2.5万亩、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扬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家、农业“三品”43个,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省现代农业产业示範园。

工业

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9.89亿元,增长17.1%。规上工业企业529家,产销超亿元以上企业达228家,其中超10亿元以上企业达9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3.87亿元,增长15.1%,实现利税总额82.39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利润48.95亿元,同比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6.6%。实现工业用电量25.15亿千瓦时,增长12.4%。工业入库税收24.41亿元,增长38.5%。“356”培育企业开票增长23%。
高新技术产业积聚壮大。推进工业高新化、智慧型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家,获批高新技术产品146个,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5.6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4.2%。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获批省示範智慧型车间2个、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试点企业6家、省服务型製造示範企业4家。
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纸製品

33000
1.5
小麦粉

440906
8.4


83026
-6.2
服装
万件
4224
-7.8

万双
2920
7.1
纤维板
立方米
385434
15.1
多晶硅
千克
2649670
2.1
单晶硅
千克
105320
-22.5
太阳能电池
千瓦
110478
12.7
塑胶製品

58124
56.5
水泥

223658
-55.9
粗钢

5045736
6.8
商品混凝土

827451
41.4
中小型型钢

1545557
2.9
交流电动机
千瓦
91840
-11.4
低压开关板

94000
4.4
电力电缆
千米
148298
4.9
铅酸蓄电池
千伏安时
739803
17.3
灯具及照明装置
台、只
996487
23

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市实现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100.99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6.04亿元,同比增长5.4%;在扬州市建筑业经济综合考核中荣获二等奖;实现税收4.1亿元,为地方收入作出了较大贡献。2017年成功晋升一级总包资质企业2家,新开闢外埠市场6个。全年共获得市级优质工程62个,市级文明工地60个。推进建筑业现代化,预製构件工厂投产,装配式施工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兴厦集团晋升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瑞沃公司远赴奈及利亚承接工程。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63.06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项目投资520.29亿元,同比增长22.7%。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6.86亿元,同比增长57.6%;第二产业投资368.73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工业投资367.68亿元,同比增长25.0%;第三产业投资187.48亿元,同比增长19.8%。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2%、65.5%和33.3%。
房地产市场加速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2.77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住宅投资33.98亿元,同比增长41.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04亿元,同比下降3.7%。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41.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5%;商品房销售面积125.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5%。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市新开工亿元项目66个,其中10亿元项目11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65个,其中10亿元项目8个。全年新增列统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04个。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国信燃气列入省级重大项目投资计画。实施润寅石墨烯锂电池、钧瓷半导体陶瓷元器件、华强军用雷达天线等新兴产业项目。晶樱光电、威昂电动汽车、德韧汽车配件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国信燃气、康博多晶硅扩产、高邮文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38亿元,增长10.2%。其中,批发业32.4亿元,增长17.4%;零售业129.27亿元,增长9.6%;住宿业1.2亿元,增长19.2%;餐饮业24.51亿元,增长4.3%。全市贸易业限上企业127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41亿元。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6.11亿元,增长5.2%;饮料类零售额6.26亿元,增长19.7%;菸酒类零售额1.46亿元,增长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93亿元,增长49.4%;日用品类零售额1.33亿元,增长11.4%;化妆品类零售额0.35亿元,增长6.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38亿元,增长15.2%;中西药品类零售额3.83亿元,增长40.9%;石油及製品类零售额9.97亿元,增长12.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6.93亿元,增长15.8%;汽车类零售额5.39亿元,下降2.7%。
服务业贡献额逐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建设世贸金街为抓手,持续推动世贸商圈繁荣发展,其经营额达25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1亿元,跻身阿里巴巴全国农产品电商50强县(市)。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盂城东市开街运营,全市景点入园游客超19万人。

对外经济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开展“春季招商迎节庆”、“上海招商月”、“深圳、北京招商周”等活动,保持全年招商高频次。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契约项目126个,其中外资项目22个。协定注册外资突破3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6774万美元,增长34.1%。全市进出口总额49012万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46315万美元,增长7.1%。

财政

财政收支总体稳定。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63亿元,下降4.4%。全年税收收入26.98亿元,下降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26亿元,增长14.6%。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项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26276
-4.4
#国税部门完成
151345
62.5
其中:增值税(含改徵增值税)
129733
59.8
企业所得税
21495
82.0
#地税部门完成
134084
-34.3
其中:地方工商税
100661
-43.4
改徵增值税
1989
677.0
企业所得税
8084
-7.8
个人所得税
7872
42.1
教育费附加
8711
26.5
地方教育附加
5783
23.8
#财政及其他部门完成
40847
-7.4

金融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96.51亿元,比年初增加40.25亿元,增长7.2%。其中,住户存款372.32亿元,比年初增加25.85亿元,增长7.5%;各项贷款余额358.89亿元,比年初增加36.64亿元,增长11.4%。
2017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数
(亿元)
比年初增加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596.51
40.25
7.2
#非金融企业存款
113.69
8.97
8.6
住户存款
372.32
25.85
7.5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358.89
36.64
11.4
#短期贷款
143.34
9.91
7.4
中长期贷款
201.42
34.13
20.4
票据融资
14.11
-7.36
-34.3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制定“科技创新12条”“人才新政18条”,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2家、校企联盟55个,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个。引进扬州唯一“万人计画”1人、博士以上人才93人,入选省级人才计画25人。市科技创业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器优秀A类,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邮城南经济新区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龙腾照明、绿科生物获评全国百强示範院士专家工作站。承煦照明创成中国驰名商标。高邮灯具获批省区域名牌、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教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力推教育优先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3000人,万人口本科上线率跃居扬州首位。省现代化学校建设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三垛、甘垛、周山三个乡镇率先开通校车。回购原赞化学校迁址改建第一国小。
2017年各类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情况
指标名称
学校数(所)
在校生数(人)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中等职业教育
2
-
6724
1.14
普通高中
6
-
10167
-3.19
普通国中
23
-4
15177
-5.36
国小
40
2.6
26584
-0.66
幼稚园
48
-
15395
3.29

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菱塘民族风情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卸甲好种源小镇和界首芦荡渔乡小镇分别列入扬州市级创建、培育名单。高邮湖湿地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五馆二园一城一中心”文化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高邮市博物馆、高邮当铺博物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高邮文体中心相继建成。龙虬庄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丰富民众文体生活,城乡46所学校运动场地对社会开放,建成人民公园城市书房和90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双黄鸭蛋节、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首届高邮文化艺术节。首获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卫生

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人民医院东区二期开工,4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成使用。初步建成分级诊疗体系,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获评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县。龙虬、车逻两个乡镇创成国家卫生镇。菱塘回族乡创成我市首个省健康镇。

体育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成功承办中国桨板黄金联赛高邮站,成功举办环高邮湖国际脚踏车赛、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全域一体化。完成连淮扬镇铁路沿线征地拆迁。通扬线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启动。S125、S352、S333西延成功立项。实施县道安保工程43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00公里,改造危桥25座。新设智慧型化公交站牌108个,新上线纯电动公车30辆。开通周山、三垛镇村公交。有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启动实施东北片区域供水提标及镇级污水治理提升项目。新增10千伏以下线路1462公里、主网变电容量10万千伏安。
人居环境持续最佳化。编制完成城市建成区控制性详规及城市色彩、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四城同创”再传捷报,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卸甲镇金港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在全省率先实施老旧小区信报箱改造。数位化城管巡查覆盖35平方公里。出台公园体系规划建设导则,建成开放市级公园2个、社区公园15个、镇村公园189个,新增绿地36公顷。百里湖堤运动风光带道路全线贯通。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全面落成,高邮北门城墙遗址公园等一批文博场所建成开放。

生态环境

生态治理有力推进。“263”专项行动首战告捷,关闭市助剂厂等涉污企业15家、畜禽养殖场110家。建立三级河长体系,整治玉带河、新华河、支农河等城河6条,疏濬县乡河道205条。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有力推进,三阳河生态清水廊道、渌洋湖生态湿地初具规模,高邮湖退圩还湖规划获省政府批覆。清水潭、龙虬庄、状元湖、界首芦苇荡等生态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完成造林面积1.2万亩。创成省“美丽乡村”2个、省绿化示範村9个。开展农药包装物集中回收统一处理试点,入选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全市空气品质优良率76.9%,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18.1%,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节能降耗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人口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5.36万户,户籍总人口81.1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4.42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出生人口8086人,出生率9.94‰;死亡人口7612人,死亡率9.36‰。人口自然增长率0.58‰。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城镇化率达54.73%,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经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30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573元,增长4.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5.51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03部、88台,恩格尔係数为3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4元,增长9.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238元,增长7.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5.07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12部、36台,恩格尔係数为31.24%。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居民医保制度,城乡低保实现提标同标。成立创客服务中心,购买创业培训服务,成功创业4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3%,处于低位运行。募集慈善资金762.89万元、救助帮扶支出901.72万元。积极开展最贫困家庭精準帮扶工程,26项普惠政策及25项个性化政策有效落实。建成省级示範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护理型托养机构1所。超额完成省定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改造农村危房435户。发放公积金贷款3.6亿元,增长31%。

注: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上年和当年常住人口平均值计算。人口数据取自公安户籍资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