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30日讯 江苏省单独两孩政策于3月28日落地。记者昨天从我市人口计生部门了解到,即日起苏州市全面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据悉,我市在2015-2017年或将迎来一个相对生育高峰。未来5年,我市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每年将平均增加5%的需求量。人口计生部门提醒,对于已经怀上、还没生的单独两孩家庭,要记得在今年9月30日前补办好再生育手续。
3月28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人口与计画生育条例>的决定》,决定即日起在全省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苏州市同时全面启动实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苏州单独二孩政策
- 外文名:Suzhou separate two child policy
- 时间:2014年3月底
- 实质:“单独二孩
讯息简述
2014年3月底,江苏有望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记者从召开的2014年苏州市医药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获悉,面对或将到来的“生育高峰”,苏州现正对全市产科医院资源、符合政策的夫妻及其生育二孩的意愿夫妇做统计和分析,以便接下来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调整。据悉,苏州市立医院正加快整合资源及扩容以迎接“单独二孩”的扎堆到来。
记者观察
考虑到一个孩子成长太孤单、养老压力大、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有很多人愿意生二胎。“遇上父母重病,才领会什幺叫‘独木难支’。”市民张先生无奈地说,父亲最近中风,在医院做治疗,办理住院手续、陪做各种术前检查、照料生活起居,身为独生子的他,真正饱尝了没有兄弟姐妹分忧的苦恼。
虽然许多市民表示支持“单独两孩”政策,但是真正要不要“两孩”,还是很纠结。记者採访发现,考虑到生养二胎的各种压力,许多市民仍望而却步。一些私营企业员工认为,生了‘二胎’,肯定不能兼顾工作,只能辞职换个轻鬆的工作。
苏州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使独生子女家庭“老二”的出生成为了可能,但是,这种现象或多或少的会让“老大”变得更加的敏感。有些孩子感到家人是“移情别恋”了,不喜欢自己这个‘老大’了,让他们原本觉得属于自己的爱被瓜分了,这种情绪可能导致这些孩子从心理上逐渐变得更加孤僻、嫉妒心更强。记者注意到,另一组调查显示,超过90%的“老大”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从情感上是喜欢弟弟妹妹的,他们觉得有了“阿二头”,自己不再寂寞。

苏州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来说自然是高兴的事,但担心和烦恼也随之而来。"入园难"的问题在单独二孩政策之前已经是让很多家长烦心的事了,总结起来说就是"娃多园少、公立难进、私立太贵"。对于放开单独二孩政策,苏州的幼稚园準备好了吗?
记者调查政策放开家长有顾虑
"我已经做了身体检查,医生说我的身体状况可以再怀第二个宝宝。但我还在犹豫。"市民潘女士的儿子现正在工业园区一所不错的国小上二年级。谈到自己对于生二孩的考虑,潘女士说:"现在赶上生育高峰,将来老二会赶上‘入园难’、‘入学难’,而且现在上个好学校都那幺难,将来可能会更难。"
不少人怀揣着这样的疑问:政策放开了,我们的社会準备好了吗?相适应的教育资源準备好了吗?
而苏州也正在持续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两年来,苏州已新建改扩建学校幼稚园200多所。即便如此,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子女的大量涌入,我市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仍然相对紧张。以学前教育为例,目前,我市共有幼稚园509所,部分公办园因为生源过多,甚至存在班额超标的现象。
在学前教育资源趋紧的同时,记者还从计生委了解到,我市一直处于生育高峰期。去年新增人口约12万人左右。据预测,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按生育两孩的实际比例推算,5年将新增出生人口3.4万左右,相对生育高峰将会主要集中在2015-2017年。
现状解析两个层次上的"入园难"
不可否认,单独二孩实施后,幼儿教育在教育序列中将首当其冲迎来"大考"。其承载能力和普惠程度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据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适龄学生减少,一些幼稚园生源严重不足。适逢政府部门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园进行改革、调整,统一纳入教育部门管理,相当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办幼稚园在纳入教育部门属地管理的过程中,因生源不足被撤销、关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地方的学前教育主要由民办幼稚园供给,而没有划归到教育部门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园——曾经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幼稚园,反倒成为公办园的重要组成。
这直接导致我国学前教育成为所有教育的"短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此后国家吸取了对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不够的教训,在2010年底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画,在2013年第一个学前三年行动计画结束后,最近又决定启动第二个学前三年行动计画。
记者从市教育局基教处了解到,三年的行动计画,让地方政府开始有了规划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识,也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投入。客观上来说,三年的行动计画更重视短期效应,这在提高入园率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而如今,在第一个三年过去以后,"入园难"则分为了两个层次:一个是由学位绝对数量不足引起的"无园可入",一个是由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引起的入"好"园难入。
"未来,每一届学生都将超过10万以上。"採访中,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坦言,即将到来的单独二孩潮以及外来人口的激增,将使已经非常紧张的教育资源面临更大的压力。而对此,教育部门也将积极应对,未雨绸缪。
建议点击把人口因素纳入教育规划
"根据经验,计画生育在城市的管理一直比较严,因此,政策的放开可能会在城市出现比较大的反弹。同时,城市又是人口密度较高、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紧张的地区。所以,政府要早做预测。"苏州市人大代表冯磊在年初的苏州市人代会上说。
冯磊说,把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后的出生人口变化因素,纳入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发展规划中,极有必要,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大量深入仔细的调查工作,根据出生人口的变化,来规划中长期教育发展。
此外,冯磊提出,在规划教育发展时,不能仅由政府单方面决策,而必须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把民意纳入决策程式。及早应对政策实施后的"蝴蝶效应",科学谋划,未雨绸缪,让学校的管理和保障跟上形势的发展。
直击难点单靠政府建园是不行的
"苏州现有的教育资源是若干年前,按照本地的人口单一来源来规划布局的。而如今,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每年也以9%的速度增长。"市教育局发展规划与财务处处长沈昀说,由此,如今的主要矛盾在于,我们社会或者政府能够提供的幼教资源不能满足民众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即便是在籍居民也未必能够享受到他们所期盼的那样一份幼教的资源。而民工子女,他们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非本地户籍的人,要想获得一个入园的机会有一定困难。"事实上,最近几年,苏州教育部门在硬体投入上的力度正在逐年递增。从数据上来看,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2011年206.8亿元,2012年228.87亿元,2013年256.27亿元。即使这样年年递增,仅凭公办幼稚园也未必能够应对现有的入园高峰以及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可能出现的高峰。
"2014年幼稚园的入园人数,经预测要达到10.8万人。按照先有的招生规模和班容量,学位的缺口将达到1.6万个。因此,光靠政府建幼稚园,这样一条腿走路是不行的。"沈昀认为,政府应该牵头髮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克服幼教资源紧缺的困难:"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包括民办的机构。"
权威回复今年将新增学位4万多个
"对于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我们要早关注,早準备。"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婧娟说,2014年,苏州新建的37所国小和幼稚园项目完成以后,全市将新增幼稚园学位、义务教育阶段学位4万多个。"近两年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均在校舍建设方面有了不少投入,我们还要抓紧时间进行师资的储备。"
"我们也在考虑如何协调编办、人社加大政策倾斜,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数和岗位数。"李婧娟说,在可能的情况下留有一些余量备用。"教师需要有一个成长和培养的过程,所以应该是要提前谋划的。"另外,关于教师的结构比例问题,李婧娟坦言,不少学校尤其是一些幼稚园,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女性,而且35周岁以下的符合政策、能够生二孩的女教师的比例也很大。根据教育部门的保守预估,符合政策、并有意愿生育二孩的女教师约1万人。
"我们内部也会考虑如何积极应对,让这件事变得有计画性。"李婧娟说,为了合理调整、最佳化教师的结构比例,在将来,教育部门将考虑在教师的招聘上向男性作一些倾斜。此外,李婧娟也透露,将退休教师的资源利用起来,也是教育部门正在谋划的工作之一,"根据学科特点,哪里学校缺教师,就可以让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专家观点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俊敏表示,“单独两孩”可能会对家庭抚养、社会承载造成压力,但是整体来看,不仅对养老,而且对孩子的健全成长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化解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培养竞争和合作能力,养成一种兄弟姐妹的情怀,并将这种情怀推及社会,如果性别两全,更会增加对异性的了解。同时也会调节父母对孩子“似爱实虐”的问题。所以,不论对老对小,还是对社会,“普遍两孩”才是更理想的。
王俊敏说,苏州民间在历史上就长期保持四口之家的规模传统。政策放开后会有什幺具体变化,目前尚无法确切判断,但总体而言,“单独两孩”不会造成造成苏州生育率水平明显上升。因为享受到这个政策的人只是一部分,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转变。
养老问题不仅是人口问题,王俊敏认为,同时也是社会和文化问题。苏州不论是养老保障制度,还是养老服务模式,都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物质条件的提升和一定範围的生活服务的供给,并不能解决老人细节上的生活照料和深层次的情感慰藉渴求。这不仅需要子女有孝心,而且也需要子女拿出时间来陪伴。在“四二一”家庭中,子女往往难以顾及,因此多一个子女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如果整个社会的“孝文化”日益衰落下去,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子女多而老人无人照料呵护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相关连结
据悉,苏州卫生计生部门,正在对全市的产科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内容包括:全市的产床数量、产房数量、医护人员数量、有意愿生两孩的人员数量。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一个需要增加的数量空间。该工作将在3月20号左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