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及应对策略

2019-10-03 07:15:13 百科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及应对策略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及应对策略》是2016年10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曾益。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及应对策略》
  • 作者:曾 益
  • ISBN:9787566316844
  •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及应对策略
【作者】:曾 益
【丛书名】:当代社会科学文库
【版次/印次】:1/1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ISBN】:9787566316844
【字数/页数】:194千字/
【开本/纸张】:170mm×240mm/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受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困扰,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于2000年迈进人口老龄化社会,此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5.53%和10.06%,较2000年分别提高5.2和3.06个百分点。自1978年开始长期执行的计画生育政策是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计画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及新生人口数量减少(即“少子化”),从而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经济成长速度出现下滑趋势、人口红利(即劳动年龄段人口)开始消失、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不断上升甚至出现支付危机等。例如,2014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5?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2014年基金支出为2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基金收入的增长速度,可见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已逐步显现。
基于上述背景,本书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分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运行状况,随后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和调整生育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发现:第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上升,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可避免出现累计赤字(亦称“支付危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约在2032年左右出现累计赤字,2090年累计赤字为1?012.79万亿元;第二,如果中国仍实行“一胎”政策,且于2022年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约在2076年左右出现累计赤字,2090年累计赤字为422.36万亿元左右;第三,进一步引入“单独二孩”政策后,如果所有符合政策规定夫妇生育二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推迟约9年,“单独二孩”政策虽能缓解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但是并不能破解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第四,再进一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在不同生育意愿下,人口数量并未出现快速增长现象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不仅如此,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均有所推迟;第五,如果54%及以上夫妇生育二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2090年及以前不出现累计赤字。上述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可见,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可以缓解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中国于2015年1月14日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由于该制度没有前期资金积累,并且机关事业单位系统内的退职比例逐年上升,导致研究者们对该制度的可持续运行提出质疑。对此,本书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模拟与分析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如果仅靠自身筹资体系,该制度在测算期内均出现年度收支缺口;第二,如果财政承担转製成本,该制度分别在2035年和2050年左右开始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第三,如果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该制度开始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的时点分别推迟10年和22年左右;第四,再进一步,如果生育全面二孩夫妇的比例提高,该制度开始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的时点会再推迟甚至在2090年及以前不出现累计赤字;第五,在未解决转製成本问题前,该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合併不利于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运行。以上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可见,解决转製成本问题、延迟退休年龄及提高妇女生育意愿等是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持续运行的有效措施。
为真正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可持续运行还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着手。巨观外部环境的发展能够促进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持续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巨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能够推迟养老保险基金出现赤字的时点。同时,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或者完全积累制的养老保险运行模式转变,也能够有效提高基金抵抗老龄化风险的能力。应该儘快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对老年人生活的保障,除了依赖基本养老保险以外,加快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计画非常必要。与此同时,提高征缴领域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加强职工货币工资的透明化,明确社会保险费徵收主体的责任等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7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16
第二章 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17
第一节 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17
第二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20
第三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及其演变规律25
第四节 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经验借鉴33
第三章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45
第一节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及其发展历程45
第二节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49
第三节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51
第四章 人口预测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演变趋势55
第一节 人口预测模型55
第二节 相关参数计算与说明59
第三节 我国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71
第四节 小结85
第五章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运行状况分析87
第一节 精算模型87
第二节 相关参数计算与说明90
第三节 实证结果94
第四节 小结114
第六章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运行状况分析117
第一节 精算模型117
第二节 相关参数计算与说明120
第三节 实证结果125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133
第七章 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135
第一节 对现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完善135
第二节 构建多层次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137
第三节 促进人口结构与巨观经济健康发展138
附录 人口生命表141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