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现代通信原理(第4版)

2019-03-22 21:00:07 百科

现代通信原理(第4版)

《现代通信原理(第4版)》是201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亚雄。

基本介绍

  • 书名:现代通信原理
  • 又名:新编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机电类规划教材·通信技术专业
  • 作者:陶亚雄
  • 出版时间:2013-02
  • 开本:16(185*260)

基本信息

丛书名 :新编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机电类规划教材·通信技术专业
作 译 者:陶亚雄
出版时间:2013-02
千 字 数:480
版 次:01-01
页 数:300
开 本:16(185*260)
I S B N :9787121193590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第4版,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8章,主要介绍通信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模拟调製系统中的线性AM、DSB、SSB和VSB方式及非线性FM、PM方式;脉冲编码调製PCM系统;数字基带调製系统;数字频带调製ASK、FSK和PSK系统;信息的概念和度量、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原则以及原理;最佳接收原理;通信中载波同步、位同步和群同步的概念及其实现原理,每章的后面附有小结和习题。此外,还在各章最后一节分别介绍了现行各种实际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 本书极力淡化枯燥的理论分析,儘量结合实际通信系统进行原理阐述,并配有大量的插图说明,浅显易懂,既是高职高专通信、电子和网路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用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参考书籍。

目录

第1章序论()
11通信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111通信的定义()
112通信的方式()
113通信发展史()
12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21信息、信号及分类()
122通信系统的构成()
123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3通信的频段划分()
14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习题1()
第2章模拟调製系统()
21调製的功能及分类()
211调製的功能()
212调製的分类()
22线性调製系统()
221常规双边带调製系统()
222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製(DSB)()
223单边带调製(SSB)和残留边带调製(VSB)()
23非线性调製系统()
231一般概念()
232频率调製(FM)()
233相位调製(PM)()
24模拟调製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41线性调製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42非线性调製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5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
251立体声广播系统概述()
252导频制立体声调频广播原理()
253AM-FM立体声调频广播发射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数字基带调製与传输()
3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及其功率谱()
311二元码()
312差分码()
313非归零单极性码的功率谱()
314非归零双极性码的功率谱()
315伪三元码及其功率谱()
32脉冲编码调製(PCM)()
321抽样和抽样定理()
322量化()
323编码()
33PCM系统的噪声()
34差分脉冲编码调製(DPCM)()
341差分脉冲编码调製(DPCM)的原理()
342DPCM的编、解码过程 ()
343DPCM的性能()
35增量调製ΔM(DM)()
351增量调製原理()
352增量调製的量化噪声()
36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其误码率()
36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构()
362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363码率和误码率()
364误码率的一般公式()
365眼图()
37信道均衡及部分回响系统()
371时域均衡及其功能()
372部分回响系统概念()
38有线电视广播系统()
381有线电视简介()
382有线电视信号()
383电视信号传输()
384有线电视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数字频带调製()
41幅度键控(ASK)系统()
42频移键控(FSK)系统()
421频移键控(FSK)()
422频移键控(FSK)的解调()
423相位连续的频移键控(CPFSK)()
424MSK与GMSK调製系统()
43相移键控(PSK)系统()
431绝对相移键控()
432绝对相移键控的解调()
433二进制相对相移键控(2DPSK)()
434相对相移键控(DPSK)的解调()
435FSK/PSK/DPSK调製/解调电路举例()
44QPSK系统()
441QPSK、QDPSK调製()
442QPSK、QDPSK的解调()
45多元数字频带调製()
451多电平调幅(MASK)()
452其他多元调製方式()
46数位电视系统()
461数位电视简介()
462数位电视传输()
463数位电视信号编码()
464数位电视机顶盒()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信道复用()
51通信信道概述()
511信道定义()
512传输媒介()
52频分复用(FDM)()
53时分复用(TDM)()
54複合调製与多级调製系统()
55多址通信方式()
551频分多址(FDMA)方式()
552时分多址(TDMA)方式()
553码分多址(CDMA)方式()
554混合多址方式()
56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61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
562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563CDMA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564CDMA标準()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编码技术()
61信源编码()
611信息的度量()
612信源编码()
62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63信道编码()
631差错控制原理()
632码重与码距()
633几种常用的差错控制码()
64线性分组码()
641线性分组码的定义及性质()
642生成矩阵G和监督矩阵H()
643汉明码()
65循环码()
651循环码的特点()
652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653循环码的编码过程()
654循环码的编码电路()
655循环码的解码()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最佳接收机()
71最大输出信噪比準则和匹配滤波接收机()
711最大输出信噪比準则()
712匹配滤波器的传递函式H(f)()
713匹配滤波器的冲激回响h(t)()
714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波形s0(t)()
715最大输出信噪比接收()
72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机()
73最小错误机率接收()
74最大后验机率接收()
75GSM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751GSM移动通信系统网路结构()
752GSM工作原理()
753GSM移动台(手机)()
754GSM的短讯息业务()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同步原理()
81载波同步()
811直接法()
812 插入导频法()
8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82位同步()
821外同步法()
822直接法()
82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
83群同步()
831连贯插入法()
832间隔式插入法()
833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834群同步的保护()
84网同步()
841网同步原理()
842数字同步网中的时钟及其套用()
本章小结()
习题8()
部分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