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第4版)》是201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亚雄。
基本介绍
- 书名:现代通信原理
- 又名:新编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机电类规划教材·通信技术专业
- 作者:陶亚雄
- 出版时间:2013-02
- 开本:16(185*260)
基本信息
丛书名 :新编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机电类规划教材·通信技术专业
作 译 者:陶亚雄
出版时间:2013-02
千 字 数:480
版 次:01-01
页 数:300
开 本:16(185*260)
I S B N :9787121193590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第4版,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8章,主要介绍通信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模拟调製系统中的线性AM、DSB、SSB和VSB方式及非线性FM、PM方式;脉冲编码调製PCM系统;数字基带调製系统;数字频带调製ASK、FSK和PSK系统;信息的概念和度量、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原则以及原理;最佳接收原理;通信中载波同步、位同步和群同步的概念及其实现原理,每章的后面附有小结和习题。此外,还在各章最后一节分别介绍了现行各种实际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 本书极力淡化枯燥的理论分析,儘量结合实际通信系统进行原理阐述,并配有大量的插图说明,浅显易懂,既是高职高专通信、电子和网路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用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参考书籍。
目录
第1章序论()
11通信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111通信的定义()
112通信的方式()
113通信发展史()
12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21信息、信号及分类()
122通信系统的构成()
123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3通信的频段划分()
14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习题1()
第2章模拟调製系统()
21调製的功能及分类()
211调製的功能()
212调製的分类()
22线性调製系统()
221常规双边带调製系统()
222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製(DSB)()
223单边带调製(SSB)和残留边带调製(VSB)()
23非线性调製系统()
231一般概念()
232频率调製(FM)()
233相位调製(PM)()
24模拟调製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41线性调製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42非线性调製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5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
251立体声广播系统概述()
252导频制立体声调频广播原理()
253AM-FM立体声调频广播发射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数字基带调製与传输()
3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及其功率谱()
311二元码()
312差分码()
313非归零单极性码的功率谱()
314非归零双极性码的功率谱()
315伪三元码及其功率谱()
32脉冲编码调製(PCM)()
321抽样和抽样定理()
322量化()
323编码()
33PCM系统的噪声()
34差分脉冲编码调製(DPCM)()
341差分脉冲编码调製(DPCM)的原理()
342DPCM的编、解码过程 ()
343DPCM的性能()
35增量调製ΔM(DM)()
351增量调製原理()
352增量调製的量化噪声()
36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其误码率()
36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构()
362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363码率和误码率()
364误码率的一般公式()
365眼图()
37信道均衡及部分回响系统()
371时域均衡及其功能()
372部分回响系统概念()
38有线电视广播系统()
381有线电视简介()
382有线电视信号()
383电视信号传输()
384有线电视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数字频带调製()
41幅度键控(ASK)系统()
42频移键控(FSK)系统()
421频移键控(FSK)()
422频移键控(FSK)的解调()
423相位连续的频移键控(CPFSK)()
424MSK与GMSK调製系统()
43相移键控(PSK)系统()
431绝对相移键控()
432绝对相移键控的解调()
433二进制相对相移键控(2DPSK)()
434相对相移键控(DPSK)的解调()
435FSK/PSK/DPSK调製/解调电路举例()
44QPSK系统()
441QPSK、QDPSK调製()
442QPSK、QDPSK的解调()
45多元数字频带调製()
451多电平调幅(MASK)()
452其他多元调製方式()
46数位电视系统()
461数位电视简介()
462数位电视传输()
463数位电视信号编码()
464数位电视机顶盒()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信道复用()
51通信信道概述()
511信道定义()
512传输媒介()
52频分复用(FDM)()
53时分复用(TDM)()
54複合调製与多级调製系统()
55多址通信方式()
551频分多址(FDMA)方式()
552时分多址(TDMA)方式()
553码分多址(CDMA)方式()
554混合多址方式()
56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61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
562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563CDMA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564CDMA标準()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编码技术()
61信源编码()
611信息的度量()
612信源编码()
62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63信道编码()
631差错控制原理()
632码重与码距()
633几种常用的差错控制码()
64线性分组码()
641线性分组码的定义及性质()
642生成矩阵G和监督矩阵H()
643汉明码()
65循环码()
651循环码的特点()
652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653循环码的编码过程()
654循环码的编码电路()
655循环码的解码()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最佳接收机()
71最大输出信噪比準则和匹配滤波接收机()
711最大输出信噪比準则()
712匹配滤波器的传递函式H(f)()
713匹配滤波器的冲激回响h(t)()
714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波形s0(t)()
715最大输出信噪比接收()
72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机()
73最小错误机率接收()
74最大后验机率接收()
75GSM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751GSM移动通信系统网路结构()
752GSM工作原理()
753GSM移动台(手机)()
754GSM的短讯息业务()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同步原理()
81载波同步()
811直接法()
812 插入导频法()
8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82位同步()
821外同步法()
822直接法()
82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
83群同步()
831连贯插入法()
832间隔式插入法()
833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834群同步的保护()
84网同步()
841网同步原理()
842数字同步网中的时钟及其套用()
本章小结()
习题8()
部分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