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李辉斐

2019-06-20 03:42:41 百科

李辉斐

李辉斐,男,1980年生,江西都昌人 ,80后诗人。1999年第一次发表诗歌,2000年在《下半身》发表作品,为“下半身”诗群最年轻的成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辉斐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江西都昌
  • 出生日期:1980年
  • 职业:诗人

简介

李辉斐,1980年生于江西都昌。1997年开始诗歌创作,1999年第一次发表诗歌,2000年在《下半身》发表作品,为“下半身”诗群最年轻的成员。诗作散见于《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以及《作品》、《诗刊》、《诗选刊》、《天涯》等刊物,着有电子诗集《以垃圾的名义》,执行主编《2004-2005中国新诗年鉴》,于2006年举办首次个人专场朗诵会。有“80后诗歌第一人”之称。
现居广州,供职于南方都市报。

代表作品

诗歌代表作有《经过幼稚园》(1999年)、《以垃圾的名义》(2001年)、《众口铄金》(2003年)、《老家的亲戚》(2004年)、《青年虚无者之死》(2005年)、《红花草》(2006年)、《东方已白》(2007年)等。

相关评论

阿斐被称为“80后第一位诗人”,只能说是冥冥中的一种宿命!在汉语诗歌的璀璨星空中,把某一颗较为耀眼的大星归结为咄咄逼人的才华遮住了其他星座的光芒,未免有点自欺欺人。儘管阿斐从小就一直爱幻想,喜欢无端的思考,喜欢观察人,喜欢做梦,并乐此不疲。但他就像他所习惯的老家的山山水水,平和而与世无争。他的这种好心态延续至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低调的阿斐会接受我关于诗的说法:一个诗人脱颖而出,当然首先是其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但也与他的机遇有关。必然中存在着偶然。
阿斐似乎更应该成为同龄人里的一个“奇幻”小说家的。他的聪颖使他很顺利地完成中学学业。这期间他读了许多课外书,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山海经》、《故事会》、《青少年文学》之类的读物。他喜欢里面历史人物的八卦故事,喜欢传说,曾经对《三侠五义》等书爱不释手。可他考进了京城的大学,在那儿读书如果不做诗人梦就好像不正常,在大一的那个阶段,他自然喜欢那种轻飘的、美妙的、空灵的又略带生活情趣的作品,受顾城的影响特别大,至少有一整年。后来接触的有英国的济慈和西班牙的洛尔迦,这也是顾城喜欢的诗人。所以,“唯美”、“空灵”、“虚无飘渺”一直占据阿斐写作的中心。
当一个穷学生最终咬牙买下偶然在席殊书屋看到的《1998中国新诗年鉴》,一种审美趣味嘎然中止,我至今不清楚这是阿斐的幸运还是不幸。但无疑为他在上个世纪末“70后诗歌”概念还没有形成便提前出场提供了可能。因为通信和见面,阿斐接受了“年鉴”那种客观看待事物的观念,继而接触《诗参考》,再到遭遇《下半身》群体,他对生活的认识、对诗歌的认识发生了很多变化,诗歌观念有了飞跃,不一定是作品质量有很大提高,但至少明白了一个道理:诗歌没有阴暗面,诗歌无所顾忌。曾经被他认为无法、不应该入诗的东西,现在全都可能是最佳题材。它们打开了阿斐的思维仓库。但即使是那段时间,他也并没有完全以“性”为创作题材,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四十度的高温》、《微风拂过湖面》、《操场》、《有一首诗诗怎幺念来着》、《以垃圾的名义》、《窗外的风景》等,他的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创作,也从这时候开始。这种艺术倾向一直影响他至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