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周顺华

2019-07-20 18:30:56 百科
周顺华

周顺华

周顺华, 男,1964年4月生,浙江江山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副站长,兼任中国铁道建设协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排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 Transportation、《同济大学学报》、《岩土力学》、《隧道建设》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周顺华
  • 外文名:ZHOU shun-hua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浙江江山
  • 出生日期:1964年4月
  •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 职称:同济大学教授

教育背景

1995年—1997年 获西南交通大学桥隧工程博士学位
1985年—1988年 获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力学硕士学位
1982年—1985年 获西南交通大学隧道与地下铁道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年—至今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2000年 上海铁道大学,教授
1994年-1998年 上海铁道大学,副教授
1988年-1994年 上海铁道学院,助教、讲师

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轨道交通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线路工程系统动力学。
提出了基于线形特徵的轨道交通结构设计、施工和养护一体化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开挖阶段管棚分析计算、开挖应力释放、浮力计算、抗突涌稳定等理论计算模型,揭示了捷运盾构隧道隆沉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複杂环境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控制措施等。主持国家863计画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铁道部重大课题2项;主持完成上海捷运与自然博物馆共建工程、南京捷运河西地区沉降与修复、杭州捷运穿越钱塘江和长期沉降、宁波捷运长期沉降、无锡捷运长期沉降、成都捷运、广州捷运和郑州捷运等重大工程科研项目20余项。担任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应急专家组成员。

研究成果

近年来主持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磁浮结构、高速铁路等领域的重大科研课题50余项。
国家863计画项目—高频重载条件下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磁浮交通沪杭线越黄浦江隧道的工程技术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散粒体摩擦型介质开挖荷载计算;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画项目—高速铁路CFG桩複合地基综合技术研究;
上海市科委项目—多重组合式基坑群各阶段施工变形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捷运与自然博物馆合建振动噪声影响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结构长期沉降及控制研究,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穿越钱塘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上海自然博物馆和捷运M13号线综合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世博轴深大基坑工程及环境保护综合技术研究等;

获得荣誉

获国家级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出版专着和教材6部,参编着作5部,主审教材多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工法2项。
2015年 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5年 同济大学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称号;
2004年 “複杂条件下捷运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南京捷运南北线软流塑地层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研究”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浅埋大跨度捷运区间隧道由横洞进入正洞的施工转换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 “城市捷运浅埋、大跨、小间距隧道信息施工技术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深基坑开挖地层流变特性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 “开挖问题的应力释放率”获199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