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全民健身实施计画 (2016—2020年)为进一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民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制定本实施计画。
南江县全民健身实施计画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民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全民健身事业,满足人民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画 (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6—2020年)的通知》(川府发〔2016〕53号)以及《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中市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6—2020年)的通知》(巴府发〔2016〕25号)精神,结合南江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画。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建设“五彩巴中”和县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践行“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发展路径,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丰富人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健身方法,为奋力谱写“五彩巴中”南江篇章和全面建成富丽安康新南江而努力奋斗。
二、奋斗目标
力争到2020年,民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具有南江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全面提升全民参与体育锻鍊总数。努力打造“挑战杯”、“龙舟赛”、“环光雾山赛”、“登山”等品牌体育,强力推动学校开展好“校园足球、阳光体育、大课间”等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鍊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鍊人数比例。确保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鍊的人数达到1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鍊的人数达到5万,民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体育消费规模逐年上升。
(二)积极完善体育健身基础设施配套。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争取完成12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70%以上;实施50条健身路径工程;继续推进县城“一场一池一中心”(公共体育场、恆温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断渠、双拥、三台山、红光山等一批文体公园,完成红塔运动公园的建设,完善县城十分钟运动圈、乡镇十五分钟健身圈的基础设施。
(三)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大力开展田径、球类、射击、龙舟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健身项目,广泛组织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健身操(舞)、拔河、棋类、跳绳、踢毽、门球等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结合“做优全域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强县”,打造一批攀岩、徒步、野营、探险、骑行、摄影、热气球、翼装飞行、定向越野等景区运动项目,实现运动体验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借力大坝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广民众冬季运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发展。
(四)建立健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系统。广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到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积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示範作用。大力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作用,广泛建立体育健身团队,以“工间操”的深入开展为引领,切实抓牢宝贵15分钟,提升职工身体素质,预防职业疾病,带动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一次职工运动会,创新创造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活动方式。
(二)突出全民健身重点。大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学生在校的基本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强化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落实每天锻鍊1小时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依託少儿体校,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
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扩大足球运动参与规模。支持鼓励光雾山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依託当地自然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户外体育运动。
(三)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坚持把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一体化,充分发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参与体育活动。
(四)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广泛开展以广场舞、太极拳(剑)、秧歌、腰鼓、门球等适合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适时召开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健身设施,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五)大力推进残障人体育运动。培养为残障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障人体育健身活动。研究开发适合残障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提供适合残障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全民健身事业投入。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把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体育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将公益金地方分成部分全额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拓展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整合全民健身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在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
(三)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最佳化结构,增强活力。同时体育部门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费用,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和必要的工作补贴。
(四)做好信息、科研和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路等平台,通过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画等活动,宣传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公民健身素养。藉助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强化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五)加强全民健身组织领导与协调。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和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画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工作深入推进。
(六)严格全民健身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6—2020年)》,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採取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本实施计画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建设“五彩巴中”和县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践行“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发展路径,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丰富人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健身方法,为奋力谱写“五彩巴中”南江篇章和全面建成富丽安康新南江而努力奋斗。
二、奋斗目标
力争到2020年,民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具有南江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全面提升全民参与体育锻鍊总数。努力打造“挑战杯”、“龙舟赛”、“环光雾山赛”、“登山”等品牌体育,强力推动学校开展好“校园足球、阳光体育、大课间”等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鍊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鍊人数比例。确保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鍊的人数达到1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鍊的人数达到5万,民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体育消费规模逐年上升。
(二)积极完善体育健身基础设施配套。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争取完成12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70%以上;实施50条健身路径工程;继续推进县城“一场一池一中心”(公共体育场、恆温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断渠、双拥、三台山、红光山等一批文体公园,完成红塔运动公园的建设,完善县城十分钟运动圈、乡镇十五分钟健身圈的基础设施。
(三)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大力开展田径、球类、射击、龙舟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健身项目,广泛组织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健身操(舞)、拔河、棋类、跳绳、踢毽、门球等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结合“做优全域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强县”,打造一批攀岩、徒步、野营、探险、骑行、摄影、热气球、翼装飞行、定向越野等景区运动项目,实现运动体验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借力大坝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广民众冬季运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发展。
(四)建立健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系统。广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到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积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示範作用。大力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作用,广泛建立体育健身团队,以“工间操”的深入开展为引领,切实抓牢宝贵15分钟,提升职工身体素质,预防职业疾病,带动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一次职工运动会,创新创造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活动方式。
(二)突出全民健身重点。大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学生在校的基本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强化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落实每天锻鍊1小时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依託少儿体校,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
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扩大足球运动参与规模。支持鼓励光雾山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依託当地自然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户外体育运动。
(三)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坚持把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一体化,充分发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参与体育活动。
(四)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广泛开展以广场舞、太极拳(剑)、秧歌、腰鼓、门球等适合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适时召开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健身设施,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五)大力推进残障人体育运动。培养为残障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障人体育健身活动。研究开发适合残障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提供适合残障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全民健身事业投入。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把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体育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将公益金地方分成部分全额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拓展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整合全民健身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在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
(三)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最佳化结构,增强活力。同时体育部门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费用,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和必要的工作补贴。
(四)做好信息、科研和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路等平台,通过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画等活动,宣传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公民健身素养。藉助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强化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五)加强全民健身组织领导与协调。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和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画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工作深入推进。
(六)严格全民健身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6—2020年)》,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採取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本实施计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