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中国公共文化研究及促进会

2019-12-17 09:06:25 百科
中国公共文化研究及促进会

中国公共文化研究及促进会

中国公共文化研究及促进会(Associação de Estudo e Promoção da Cultura Pública Chinesa)中国的公共文化,乃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同的文化价值、文化理念和文化礼仪。中国公共文化研究及促进会致力于建立公共文化交流的学术平台,消化吸收不同领域不同学派对中国文化研究的成果,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开展多元一体、求同存异的公共文化思想交流为核心,建构中国社会公共人文价值体系,维护促进社会稳定进步。努力探讨维护社会稳定进步的文化公允值。

在现代中国的文化研究中,集思广义,奉行中道,追求“共识,共通,共享 ”的理念,为中国社会公共文化秩序与价值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在社会实践中,创意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促进“公开、公正、公道”的思维模式,为社会和谐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研究会落地于南国之滨澳门,希望藉此为澳门特区的文化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澳门特区人文研究的“文化名片”。 并把学术研究与精神文明和解决社会前进中的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把公共文化思想的精华,传播给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务实套用;以软性实力为基础,结合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刚性建设,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健康身心,重建秩序,逐步形成公益化与市场化有机结合的模式,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公共文化研究及促进会
  • 外文名:Associação de Estudo e Promoção da Cultura Pública Chinesa
  • 简称:公共文化研促会
  • 地址:澳门南湾大马路762号中华广场
  • 性质:非牟利性质社团组织

建设宗旨

研究会致力于开展中国公共文化研究。主要以公共文化论坛、讲座等交流形式,向公众发布公共文化研究成果与信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倡导社会公共文化秩序和谐;团结和组织各领域、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和热心未来公共文化研究的各界人士,提高中国公共文化的普适性,为人类进步事业服务,为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业务範围

(一)、中国公共文化高峰论坛
1、高峰论坛研讨宗旨
在研究会业务範围中,首届中国公共文化高峰论坛即将在2015年3月举办,在未来的中国,需要有公共的核心价值、公共的文化理念和公共的文化礼仪。但中国又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同心圆。第一个层次,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第二个层次,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中国;第三个层次,是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两岸四地大中华圈。如何实现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如何重新建构中华民族所有成员都能认同的公共文化?这是本论坛系列将要探讨的核心主题。
2、高峰论坛研讨主题
1)、重构中国的公共价值:普世文明如何与中国文化融合。
2)、如何实现多元一体:儒家文明与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关係。
3)、大中华的文化认同:两岸四地的文化差异与共享价值。
3、高峰论坛研讨模式
公共文化高峰论坛每年举行一届,2015年的首届公共文化高峰论坛暨中国公共文化研究及促进会成立仪式上将邀请各方学者和有识人士综合研讨上述主题。以后各届将围绕上述三个主题分别研讨。
(二)研究会其他业务
1、组织整理和研究公共文化理论,开发文化资源。
2、组织举办论坛、文化讲座学术讨论会。
3、组织公共文化问题研究,承接各方面委託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同时提供谘询服务。
4、组织并推进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活动,如书画展、影视展、旅游文化展、社区文化展等。
5、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和文化活动。
6、组织中国杰出文化人物的评奖颁奖活动。
7、编辑出版研究会刊《公共文化》,并出版公共文化相关书籍。
8、企业文化、教育培训活动和文化谘询服务活动。

组织机构

(一)学术委员会(公共文化研究所)
(二)艺术委员会(文化艺术所)
(三)社会心理研究所
(四)文化产业研究所
(五)禅修辅导中心
(六)公益事业部

理事成员

第一届研究会理事会成员 (按姓氏笔划排列)
丁建略——吉林大学心理学教授。
王金狮——香港博大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侨联常委、吉林省政协常委。
许纪霖——华东师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自由学派领军人物。
刘益东——香港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冯学峰——上海商报总编。
李 强——香港凤凰集团董事局主席、青海省政协委员。
李永超——香港衡谷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经济学博士。
赵东晓——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社总经理。
张 明——中央电视台导演、丝绸之路万里行筹办人。
徐汉京——澳州河石谘询控股公司执行董事。
姜志宏——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教授、博士。
廖少康——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组织章程

第一章
名称、会址、宗旨
第一条
(名称)
本会属非牟利性质社团组织,其存续不设期限,中文名称:中国公共文化研究及促进会,葡文名称:Associação de Estudo e Promoção da Cultura Pública Chinesa ,英文名称: Chinese Public Culture Research and Promotion Association,以下简称“本会”。本会受本章程及澳门现行法律管制。
第二条
(会址)
本会会址位于澳门南湾大马路762号中华广场10楼E室。理事会可因应需要而决议设立办事处或将本会会址迁往澳门任何其他地方。
第三条宗旨
本会的宗旨为:致力于公共文化研究、以公共文化论坛、讲座等交流形式,发布公共文化研究成果与信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倡导社会公共文化秩序之和谐,丰富公众之文化生活,参与和促进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中国公共文化的普适性,为人类普世文明贡献力量。
第二章
会员与组织
第一条
(会员)
本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团体会员、赞助会员和名誉会员。
本会会员申请资格如下:
个人会员:凡赞同本会宗旨之对中国公共文化学术研究及从事文化艺术活动有兴趣之年满二十岁人士;
团体会员:凡赞同本会宗旨之对中国公共文化学术研究及从事文化艺术活动之公私机构、合作社、企业或团体;
赞助会员:经本会认可之赞助本会工作之团体或个人;
名誉会员:经本会认可之对本会贡献卓着之团体或个人。
有意加入本会者应填写入会申请书,经理事会审核通过并缴纳会费者可成为本会会员。
个人会员及团体会员除享有本会对会员赋予的福利外,亦可出席会员大会和作出表决;而赞助会员及名誉会员不可在会员大会作出表决,但可享有本会赋予会员的其他福利。
团体会员应推派代表二人,以行使会员权利。
第二条
(组织)
本会组织机关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第三条
(会员大会 )
会员大会是本会最高权力机构,除行使法律所赋予之许可权及章程规定之权力外,亦负责:修改本会章程;选举会员大会主席团、理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审议理事会提交之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及监事会提交之意见书;以及决定会务方针。
会员大会主席团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但组成人数必须为单数,由会员大会选举选任,每届任期为三年,并可连选连任。
会员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平常会议,由会长召集和主持会议。会员大会之召集须最少于会议前八天以挂号信或书面签收方式向会员为之,召集书内须载明会议日期、时间、地点和议程。
在必要的情况下,应理事会或不少于三分之一有权在会员大会行使表决权之会员联名之请求,亦得召开特别会议。
会员大会必须在至少半数之有权在会员大会行使表决权之会员出席的情况下方可作出决议;如不足半数,则在首次召集时间三十分钟后在同一地点召开之会议视为第二次召集之会议,届时,不论出席会员人数多少均可依法行使会员大会职权,但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
会员大会的决议取决于出席会员之绝对多数票,但不影响以下各款规定之适用。
修改章程之决议,须获出席会员四分之三之赞同票。
解散法人之决议,须获全体会员四分之三之赞同票。
第四条
(理事会)
除行使法律所赋予之许可权及章程规定之权力外,理事会还负责本会行政管理执行机关,并向会员大会负责。
理事会由会员大会选出五人或以上成员组成,但组成人数必须为单数,其中包括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和理事若干名。
理事会成员不得代表本会对外作出行为或发表意见,但理事长或经理事长授权的一名或若干名成员除外。
理事会成员的任期为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五条
(监事会)
监事会是本会监察机构,除行使法律所赋予之许可权及章程规定之权力外,还监督理事会工作,查核本会之财产及编制年度监察活动报告。
监事会由会员大会选出三人或以上成员组成,但组成人数必须为单数,其中包括监事长一名、副监事长和监事若干名。
监事会成员不得代表本会对外作出行为或发表意见。
监事会成员的任期为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三章
其他事宜
第一条
(经费)
本会经费财政收入来自:本会财产衍生之收益;本会举办活动之盈余;会员之入会费及定期会费;由第三者或会员给予的赞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捐献;以及任何公共或私人实体给予的资助。
第二条
(附则)
在本会章程之修改及解释方面,本章程之修改权属会员大会,由理事会提交修章方案予会员大会审议通过,而本章程之解释权属理事会。
本章程如有未尽善处,均按澳门法律办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