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鸭夏威夷亚种(学名:Anas platyrhynchos wyvilliana)是绿头鸭的亚种之一,属游禽,大型鸭类。体长47-62厘米,体重大约1千克,外形大小和家鸭相似。雄鸟嘴黄绿色,脚橙黄色,头和颈辉绿色,颈部有一明显的白色领环。上体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两对中央尾羽亦为黑色,且向上捲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白色。胸栗色。翅、两胁和腹灰白色,具紫蓝色翼镜,翼镜上下缘具宽的白边,飞行时极醒目。雌鸭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黄色,脚橙黄色和具有的紫蓝色翼镜及翼镜前后缘宽阔的白边等特徵。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乾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绿头鸭夏威夷亚种
- 拉丁学名:Anas platyrhynchos wyvilliana
- 别称:夏威夷绿头鸭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鸟纲
- 目:雁形目
- 科:鸭科
- 属:鸭属
- 种:绿头鸭
- 亚种:绿头鸭夏威夷亚种
- 命名者及年代:P. L. Sclater, 1878
外形特徵
绿头鸭夏威夷亚种雄鸟头、颈绿色,具辉亮的金属光泽。颈基有一白色领环。上背和两肩褐色,密杂以灰白色波状细斑,羽缘棕黄色,下背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绒黑色,微具绿色光泽,中央两对尾羽黑色,向上捲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缘,最外侧尾羽大都灰白色。两翅灰褐色,翼镜呈金属紫蓝色,其前后缘各有一条绒黑色窄纹和白色宽边。颏近黑色,上胸浓栗色,具浅棕色羽缘;下胸和两胁灰白色,杂以细密的暗褐色波状纹。腹部淡色,也密布暗褐色波状细斑。尾下覆羽绒黑色。
绿头鸭夏威夷亚种

雌鸟头顶至枕部黑色,具棕黄色羽缘;头侧、后颈和颈侧浅棕黄色,杂有黑褐色细纹;贯眼纹黑褐色,上体也为黑褐色,具棕黄或棕白色羽缘,形成明显的“V”形斑;尾羽淡褐色,羽缘淡黄白色;两翅似雄鸟,也具紫蓝色翼镜;颏和前颈浅棕红色,其余下体浅棕色或棕白色,杂有暗褐色斑或纵纹。
虹膜棕褐色,雄鸟嘴黄绿色或橄榄绿色,嘴甲黑色,跗跖红色;雌鸟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黄色,跗跖橙黄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冬季和迁徙期间也出现于开阔的湖泊、水库、江河、沙洲和海岸附近沼泽和草地。
生活习性
该亚种不迁徙属留鸟。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和越冬期间,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或是游泳于水面,或是栖息于水边沙洲或岸上。性好动,活动时常发出叫声,响亮清脆,很远即可听见。秋季迁徙和越冬期间也常到收割后的农田觅食散落在地上的穀物。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常在河湖岸边沙滩或湖心沙洲和小岛上休息或在开阔的水面上游泳。
主要以野生植物的叶、芽、茎、水藻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分布範围
分布于夏威夷群岛的考艾岛和瓦胡岛。
繁殖方式
冬季在越冬地时即已配成对,1月末2月初即见有求偶行为,3月中、下旬大都已经结合成对,繁殖期4-6月。营巢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岸边草丛中地上或倒木下的凹坑处,也在蒲草和芦苇滩上、河岸岩石上、大树的树权间和农民的苞米楼上营巢,营巢环境极为多样。巢用乾草茎、蒲草和苔藓构成。每窝产卵7-11枚,卵白色或绿灰色。雌鸭孵卵,孵化期24-27天,6月中旬即有幼鸟出现。雏鸟早成性,雏鸟出壳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