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辉椋鸟长约20厘米,翼长9.8-10.3厘米,尾巴长6.3-6.8厘米,嘴峰长1.3厘米,脚长2.5厘米。它们一般都呈灰褐色。雄鸟的头部至喉咙都呈光泽金属绿色。背部、臀部、上尾羽、腋下及下身都呈灰色,但下尾羽则呈白色。喙呈黑色,眼睛呈橙红色。雌鸟颜色相近,但绿色部份较沉色,灰色的颈部两侧有淡褐色的羽毛。下胸呈赭色,腹部及下尾羽呈黄白色。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绿头辉椋鸟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椋鸟科
绿头辉椋鸟
简介
绿头辉椋鸟(Aplonis fusca)是诺福克岛的椋鸟。
命名
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于1836年将在诺福克岛及豪勋爵岛的椋鸟描述及命名为Aplonis fuscus。后来于1928年,澳洲鸟类学家Gregory Macalister Mathews发现豪勋爵岛的椋鸟较为褐色及灰色,故他称它们为豪勋爵椋鸟(Aplonis fusca hulliana),而在诺福克岛的则称为绿头辉椋鸟(Aplonis fusca fusca)。这两种椋鸟均已灭绝。
详细信息
概述
绿头辉椋鸟灭绝的原因不明。入侵的欧洲鸟类与它们争夺食物,过份的猎杀及失去栖息地亦是原因之一。它们于1923年灭绝。
科学分类
科学分类如下: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椋鸟科 Sturnidae |
属: | Aplonis |
种: | 绿头辉椋鸟 A. fus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