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绿色资本:中国新能源行业透视

2018-11-30 04:20:49 百科
绿色资本:中国新能源行业透视

绿色资本:中国新能源行业透视

《绿色资本——中国新能源行业透视》收录了苗连生、陈荣华、王传福等17位新能源企业领袖人物有关新能源行业发展和未来战略的访谈,用对话的形式对绿色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前瞻性分析,并对国内製造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给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绿色资本——中国新能源行业透视》适合新能源企业、家电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市场行销人员,以及对新能源行业有兴趣的风险投资机构、行业分析师、谘询顾问和相关研究学者阅读。

基本介绍

  • 书名:绿色资本:中国新能源行业透视
  • 类型:经济管理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115316112, 9787115316110
  • 作者:博锋 池小红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页数:240页
  • 开本:16
  • 定价:39.0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与国家推行的“美丽中国”战略相一致,将受到更多政策利好的影响;
收录多篇领袖级企业创始人的精彩论述,对于行业内的企业管理者有较大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博锋,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行销策划机构CEO、欧洲经济论坛亚太区顾问、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曾在多家世界百强跨国公司和中国领袖企业任品牌总监、行销总监、合资公司总经理等高职。曾获“亚洲品牌贡献奖”,是第11届北京亚运会圣火传递活动策划人之一、亚洲品牌管理学会高级研究员、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创业导师。近十年持续从事中国新能源产业启蒙工作。系统实践总结了“品牌稀缺价值理论”。累计发表《品牌战略》等论文1000余篇。系列经典企划案例被收入中国高校文科教材以及国内外100余部企划作品。已出版《名牌之路》、《行销标桿》、《思想》等作品。
池小红,《亚洲新能源》杂誌主编,新能源行业独立观察家,资深经济人文传播学者、企业文化传播学者和公共关係顾问。多年来一直从事品牌文化、企业文化、新闻传播、危机公关、大型社会活动的策划工作。现从事公司“首脑经济”的系统研究。已出版《影响》、《行销标桿》、《思想》等作品。

图书目录

第1章中国光伏产业的燕赵侠士——苗连生的绿色资本观
第2章公益彰显大品牌力量——陈荣华的绿色资本观
第3章从拆解技术到整合资源的蜕变——王传福的绿色资本观
第4章多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幕后推手——朱庆国的绿色资本观
第5章品牌,最受尊重的资产——李骏的绿色资本观
第6章中国空气能产业的旗手——方建军的绿色资本观
第7章以和兴企,有容乃大——范朝洪的绿色资本观
第8章太阳能也在“修德”——程翠英的绿色资本观
第9章地球,绿色为金——蒋钟伟的绿色资本观
第10章以优雅淡定的姿态做空气能——叶萍的绿色资本观
第11章道法自然,德行天下——黄道德的绿色资本观
第12章技术领袖的经营哲学——殷建平的绿色资本观
第13章做基业长青的事业——何启强的绿色资本观
第14章大舍与大予——王天舒的绿色资本观
第15章用心做事业、做品牌、做人——梅建中的绿色资本观
第16章孝道、商道——叶世乐的绿色资本观
第17章新能源,重构中国製造竞争力——博锋的绿色资本观

序言

隔着太平洋,收到《绿色资本》一书的样稿,儘管每章节的英译稿只有一部分,但我还是了解了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另外,通过本书我还了解到中国新能源的概况,以及一些十分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
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我很早就领略到了中国製造的强大规模和感染力。在离我家不远的超市里,就摆满了“中国製造”的和生活有关的所有产品。但我也为中国製造惋惜,低价已成了中国工业产品的代名词,中国製造的产品目前只能在美国的超市和杂货铺里出售,如果想要卖个好价钱,只能隐藏在美国品牌的背后,这对那些历尽千辛万苦把产品生产出来再运到太平洋对岸的中国企业家来说,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在我认识的为数众多的亚洲专业人士里面,博锋先生是极其优秀的一个,不仅在于他硬朗的外表和优雅的风度,更多的是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领悟,对新能源产业成长趋势的洞察力和战略分析能力。他从不拘泥于技术,但能把技术的整体趋势和社会商业化套用的趋势结合起来。早在2007年,当太阳能光热产品风起云涌地在中国农村市场兴起时,我就注意到博锋先生的观点,他呼吁中国工厂着重考虑平板太阳能进入城市建筑一体化的套用。四年后,他的观点被现实应验,这完全得益于他在中国、德国、日本的大型企业长期担任市场行销工作时的积累和思考力,还有他对中国产业经济竞争力持续20年的深度思考。
基于当前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我很认同博锋先生的理论,他倡导建立品牌“稀缺价值”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内涵就是通过品牌灵魂获得经营的溢价,这对大量靠低价格生存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革命性的启迪意义。
我欣赏博锋和他的极品策略团队,以及他们对工业革命进化历史的了解与前瞻洞察力。据我了解,极品策略机构从2004年开始正式介入中国新能源产业,当然,他们涉及的是充分市场化的产业,如太阳能、热泵产业。充分市场化的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参与竞争,竞争的结果不是做低产业价值,而是提高产业投资价值。提升产业投资价值的措施有很多种,但以下几项原则已成为共识。
第一,扩大这个产业的影响力,能够给社会创造充分的价值。
第二,鼓励产业创新,新能源产业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一个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也正如博锋先生的观点,需要一批品牌群来支撑,而不是靠价格群来支撑,因为品牌可以获得社会的综合关注。
作为一个能源管理与套用的专业人士,我非常关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进展。我先后三次到中国观摩、学习中国能源产业。
期待着《绿色资本》被引进到美国出版,因为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美国同行了解大洋彼岸神秘的中国,了解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一批具有创新意志的企业家。
詹姆斯·弗里奇,美国科诺尔能源管理公司CEO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2012。12。3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