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绿色消费: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正义表达

2018-09-09 07:57:40 百科
绿色消费: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正义表达

绿色消费: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正义表达

基本介绍

  • 书名:绿色消费: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正义表达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页数:316页
  • 开本:32
  • 品牌:广东世界图书
  • 作者:鄢斌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10050596, 978751005059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绿色消费: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正义表达》由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鄢斌,1976,男,汉族,湖北省汉阳县人。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执业律师。长期从事环境资源法学和环境管理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着作《社会变迁中的环境法》。现任学术兼职有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法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一个跨时代的思想路标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要求
第二节 生态旅游:传统产业绿色化的新领域
一、生态旅游的提出与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本质特徵
三、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需求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生态旅游
一、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人—自然的和谐: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在统一
三、绿色消费:生态旅游业的社会责任
四、保护性开发:旅游业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与实施
第二章生态旅游与环境正义
第一节环境正义及其内涵
一、环境正义的历史渊源及其定义
二、环境正义的内涵
三、我国环境正义研究现状及实践意义
第二节 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正义问题
一、生态旅游兴起的观念基础
二、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非正义
三、环境正义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生态旅游中实现环境正义的制度要求
一、环境正义应当成为环境基本法修改的要旨
二、环境正义对我国旅游法制提出的要求
三、以生态旅游管理制度建设作为环境正义实现的主要手段
第三章生态旅游及其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第一节 旅游者:注重旅游者的自然感受
一、旅游体验及动机的阐释
二、旅游体验的历程
三、旅游体验的质量与测量
第二节 旅游产品:质量控制与开发限制
一、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认识
二、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标準分析
三、当前我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其问题
四、以服务质量为导向限制生态旅游产品过量开发
第三节旅游产业:适度的产业规模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变化
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源动力
三、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
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措施与综合评定
第四节环境保护:生态旅游业的社会责任
一、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二、生态旅游中的环境参与
三、生态旅游中的环保行动
第四章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正义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环境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与环境正义的制度同构
一、生态旅游产业中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二、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导向
三、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最佳化
第二节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正义实现的域外经验
一、政府主导——生态旅游业实现环境正义的政策基础
二、目的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开发以社区为基础
三、保护区分地目标管理与公园开放——生态旅游中的环保机制
四、经营者负担——产业管理与税收模式
第三节 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正义实现的制度创新
一、深层生态开发——我国生态旅游与环境正义同构的制度标桿
二、生态旅游与环境正义制度同构的创新模式
三、推进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正义实现的基本方向
第四节推进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与环境正义实现的战略重点
一、保障旅游地居民和社区的发展权
二、保存旅游地自然环境
三、关注旅游者的利益诉求
第五章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正义实现的制度保障
第一节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正义实现的法制保障
一、制定生态旅游专门立法
二、完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正义实现的法律体系
第二节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正义实现的规划支持
……
结语 环境正义中的差序格局——世遗困境的权利隐喻
参考文献

文摘

着作权页:



第七,宣教薄弱,投资不足。生态旅游的应运而生且日益火爆,对生态旅游者和管理者同样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规範。单就宣传教育而言,对生态旅游全面系统深层次的社会化舆论与普及知识宣传教育的活动,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生态旅游迅猛发展的需求。况且,许多生态旅游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与参与社会身份等不同,亦决定了其对生态旅游知识的了解和对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程度。事实上,众多生态旅游景区(点)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均主要来自生态旅游者自身。1999年起我国设立了“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一些自然生态型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但是每年数千万元的专项资金难以保护和维继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改变与资源保护项目。同时,作为生态旅游景区(点)主要依託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也由于自身缺乏应有的资金投入,很难肩负其繁重的保护与监管任务。如占国土面积13.8%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和80%的野生动物及60%的高等植物,但每年全国各级政府的总投入却不足2亿元。相比这下,已开发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每千平方米,开发中国家也达到了157美元每千平方米,而我国仅为52.7美元每千平方米,为开发中国家的1/3。全国现有1757处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13294.5万公顷,按最粗放管理方式费用每公顷30元人民币计算,全国自然保护区也需经费约40亿元,同生态恶化造成的损失和治理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相比,该投入微不足道。因此,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在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投入情况下,长期在走“自养”的生存之路,其包括生态旅游项目在内的各种开发、利用,以及最终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和目标的管护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环境正义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
环境问题作为20世纪未解决的问题之一被带人了新世纪,且有更甚的表现。人们亦一直在积极的寻找疗救解脱之道,试图揭开环境问题产生的最内在根源,寻求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实际可行的方法,真正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透过环境正义的研究视角,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